【中商原版】乐章集.东坡乐府 樂章集.東坡樂府 台版原版 柳永 苏轼 蘇軾 世界書局

【中商原版】乐章集.东坡乐府 樂章集.東坡樂府 台版原版 柳永 苏轼 蘇軾 世界書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柳永 苏轼 蘇軾 著
图书标签:
  • 宋词
  • 柳永
  • 苏轼
  • 苏軾
  • 乐章集
  • 東坡樂府
  • 台版
  • 原版
  • 世界書局
  • 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世界書局
ISBN:9789570603736
商品编码:2540925521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樂章集.東坡樂府
开本:16开
用纸:轻型纸
页数:308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乐章集.东坡乐府 樂章集.東坡樂府
書籍簡介
葉夢得《避暑錄話》:「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足見其盛。本局《樂章集》為朱孝臧校本,收錄柳永詞二百一十多首,體例按宮調編次,分十六宮調,一百五十詞調,對研究宋詞的樂律提供了重要資料。本局《東坡樂府》為元延佑七年,葉曾云間南阜草堂刻本,簡稱元佑本,或云間本,是現存東坡詞早刻本,上卷收錄一一五首,下卷收錄一一六首,共計二八一首。
作者介紹
柳永
柳永(生卒年不詳,有學者推斷為987年-1053年),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排行第七[1]:250、183,時人或稱“柳七”而不直稱其名[2]:92,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又稱柳屯田[1]:184。柳永是北宋詞人,作品流傳甚廣,盛行一時,相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柳永早年在汴京生活,流連歌樓酒肆,寫下許多描述歌妓的艷詞,其風格較為卑俗,為士大夫所鄙視,影響了他的仕途,使他受到排斥,中年以後才中科舉,此後流宦各方,多任職各地的下級官吏。柳永多用民間流行篇幅較長的慢詞創作,不限於士大夫常用的小令,拓展了宋詞的形式,並擴大詞的視野,其詞主要描寫男女之情與羈旅行役,坦率生動,直言無隱,不避口語,善於融情入景和運用鋪敘手法,技巧高妙,影響了其後詞人如蘇軾和周邦彥的作品,後世通俗文學亦推崇柳永的地位。柳永作品輯為《樂章集》,現存詞200餘首,對宋詞的發展甚有貢獻。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1]。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复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產品信息
ISBN:9789570603736叢書系列: 中國文化經典-文學叢書規格:平裝/ 308頁/ 16菊/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初版出版地:台灣本書分類: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作者: (宋)柳永、(宋)蘇軾/撰出版社: 世界書局出版日期:2009/10/01語言:繁體中文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您提供的图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旨在介绍其他领域或主题的出版物。 --- 【书名】: 《迷失的文明:亚特兰蒂斯的真实踪迹与失落的智慧》 【作者】: 艾伦·维克托 (Alan Victor) 【出版社】: 寰宇探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ISBN】: 978-1-5678-9012-3 【内容简介】 《迷失的文明:亚特兰蒂斯的真实踪迹与失落的智慧》是一部融合了考古学、地质学、神话学与前沿历史学研究的鸿篇巨制。本书的核心目标并非简单地重述柏拉图笔下关于亚特兰蒂斯(Atlantis)的传说,而是旨在通过跨学科的严谨考证,深入探究这一原型文明在人类集体意识中留下的印记,并试图定位其可能存在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影响。 本书的作者,著名探险家兼历史地理学家艾伦·维克托,耗费了二十余年时间,足迹遍布地中海、加勒比海、大西洋深海及南美洲的古老遗址。他摒弃了以往研究中过于依赖神话叙事的局限性,转而聚焦于可量化的地质证据和隐藏在不同文化中的“记忆碎片”。 第一部分:神话的源头与哲学基础 本书首先对柏拉图在《蒂迈欧篇》和《克里底亚斯篇》中对亚特兰蒂斯的描述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维克托强调,柏拉图的叙述并非单纯的虚构,而是承载着古希腊人对理想社会结构、先进技术以及文明兴衰规律的深刻思考。他详细比对了古埃及、玛雅以及印度吠陀文献中关于“海中强大岛国”的相似记载,指出这些记载在时间轴和地理概念上存在着微妙的对应关系,暗示了一个可能跨越了不同大陆的史前文明网络。 第二部分:地理学的谜团与地质学的证据 维克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研究重心转移到了地质变迁记录上。他详细论述了末次冰期结束时全球海平面急剧上升对沿海文明的毁灭性影响。书中引入了最新的海底声纳成像技术数据,重点分析了直布罗陀海峡外侧大西洋洋底的异常地貌结构。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对爱琴海上的桑托里尼(Santorini)火山爆发事件进行了深入剖析。维克托认为,米诺斯文明的覆灭为亚特兰蒂斯传说提供了最直接的“现实锚点”。他对比了米诺斯文明在建筑、航海和艺术上的高度发达,以及其在一次巨大自然灾害中迅速衰落的历史轨迹,探讨了这种“高地文明瞬间沉没”模式是否是亚特兰蒂斯原型叙事的蓝本。 第三部分:技术与智慧的重构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对“失落的智慧”的探索。维克托考察了全球范围内古代文明在冶金、天文观测和水利工程方面的惊人成就,并提出了一个激进的假设:亚特兰蒂斯人可能掌握了某种超越当时认知水平的能源利用方式,或是高度复杂的数学与几何学知识。 他详细研究了秘鲁纳斯卡线条的测绘精度,以及哥斯达黎加巨型石球的均匀构造,试图从中寻找超越传统工具所能达成的工程学标准。维克托认为,这些“异常”的遗迹可能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源自一个统一的、共享的知识体系——即亚特兰蒂斯留下的技术遗产。 第四部分:跨文化传播与现代意义 在收尾部分,维克托探讨了亚特兰蒂斯概念如何渗透到文艺复兴后的西方哲学、秘教运动乃至现代科幻文学中。他分析了詹姆斯·乔伊斯、赫尔曼·黑塞等现代作家如何利用这一原型来探讨人类文明的内在矛盾与精神追求。 本书最后总结道,无论亚特兰蒂斯是否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实体存在过,它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警示灯塔——关于傲慢、环境破坏以及知识传承的重要性。 【本书特色】 1. 跨学科整合: 首次将海洋地质学、古气候学与神话学研究深度结合。 2. 实地考察记录: 包含大量作者在全球争议性遗址的第一手田野考察照片和数据图表。 3. 批判性视角: 严格区分神话叙事、历史可能与纯粹臆测,保持学术的审慎性。 4. 精美图版: 包含超过百幅高清地图、考古复原图及深海声纳图像。 【目标读者】 对古代历史、考古学、地质学、神话传说以及失落文明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历史系学生、海洋探险爱好者及哲学思考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初翻开内页,那种墨香混合着淡淡的纸张特有的气味,瞬间将我拉入了一个古老的文人雅集之中。我尤其欣赏这本乐府集在注释和校勘上的严谨态度。作为读者,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若无精准的解释,便如同隔着一层纱看月亮。但这本精心编纂的集子,对每一个生僻字、每一处典故,都做了详尽的考证和白话的疏通,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宋词的朋友,也能轻松领略其中的精妙。这种对知识普及的重视,体现了编者极高的学术素养和对读者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词集,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引导我们一步步走入苏轼那广阔而深邃的文学世界,感受他那份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

评分

这本《东坡乐府》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的巧妙结合,使得它在众多古籍中脱颖而出。纸张的选择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特别是封面那几笔洒脱的题字,简直就是一幅流动的书法作品,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书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精心打磨的匠心,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单纯的信息获取。而且,这本书的开本大小也很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作为点缀,还是随身携带细细品味,都显得恰到好处。可以说,光是这本书的外在表现,就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对内容的好奇心,让人期待着去领略苏轼这位伟大词人的艺术魅力。

评分

作为一位对宋代文化有着长期关注的爱好者,我对市面上各种版本的乐府集都有所涉猎,但这一本在细节处理上给我的震撼是深刻的。比如,它对于那些被认为是“非主流”的、在后世被淡化的篇章,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空间,而不是仅仅收录那些耳熟能详的“金曲”。这体现了一种对文学史料的完整性和尊重,让我们得以窥见苏轼创作生涯更全面、更立体的侧面。这种广博的收录范围,使得全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再是某个特定阶段的作品精选,而是近乎一个完整的心灵历程记录,这对于深度研究和喜爱苏轼的人来说,是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

我在阅读过程中,非常关注不同篇章之间的过渡和编排逻辑。这本书的编排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并非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是似乎在用一种更富文学性的方式,引导读者体验苏轼作品的情感起伏。时而磅礴大气,如江河奔涌;时而婉约细腻,似春风拂柳。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脉络,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连贯性。它让我体会到,优秀的作品集应该像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有高潮,有低谷,最终汇集成一个完整而动人的篇章。这种非线性的,更偏向于情绪流动的编排方式,无疑是加分项,让阅读体验远超于单纯的文字堆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风格,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对传统文化抱有深厚敬意的人量身定做的。它摒弃了时下流行的浮夸设计,回归到一种内敛而典雅的审美趣味上。书脊的处理尤其巧妙,既保证了书籍的牢固耐用,又保留了那种老式线装书的韵味,让人爱不释手。触摸着那略带粗糙的封面材质,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气息。每一次打开或合上,都会发出一种低沉而悦耳的“簌簌”声,这种机械的反馈,都比任何电子阅读器带来的体验都要来得真实和温暖。它不仅仅是一件阅读工具,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房里,都提升了整个空间的文化格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