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永军著作 著
图书标签:
  • 民法
  • 法学
  • 法律
  • 民法总则
  • 法典
  • 教材
  • 理论
  • 规范
  • 法律法规
  • 基础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89652
商品编码:25549254287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李永军 著 定  价:159 出 版 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页  数:885 装  帧:精装 ISBN:9787509389652  绪论
 民法总则的抽象性及规范性
 民法总则的宗旨和立法技术及由其决定的基本内容
一、对问题的说明
二、“民法总则”的概念及由来
三、“民法总则”的立法技术——抽象提取“公因式”
四、由民法总则宗旨及立法技术所决定的总则之内容
第二节 民法总则立法应遵循规范性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规范与法律体系
三、法律规范的属性、构成及种类
四、结论
第二章 民法与民法典
 民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特征
第二节 公法与私法
一、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标准
二、评价
三、公法与私法的内容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民法总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法典已经迈出了成功的靠前步,作者李永军也参与了《民法总则》的立法工作。本书即为作者结合立法过程和多年教学研究经验而著。全书包括《民法总则》的立法宗旨和要求,民法的原则、渊源,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法律行为与代理,民法上的时间及确定规则等内容,以我国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等为比较,结合经典实例,旁征博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可读性。 李永军 著 李永军,1964年出生。民商法博士、博士后,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无党派,现任北京市政协常委;1995年获得国家博士后很好研究奖、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对很好回国留学生科研启动资助;1995年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曾宪梓教学奖;1998年获得霍英东科研基金资助;1997年到1998年连续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很好教师;2000年6月被中国政法大学评为曾宪梓教学奖一等奖;2001年被列入北京“百人工程”培养人选、2002年被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评为“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师”;2002年被中国政法大学评为“杰出青年教师”并获得“杰出青年教师基金等
历史深处的低语:一部关于古代工程技术的百科全书 书名:巨石下的智慧:失落文明的工程奇迹与技术传承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法律著作,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浩瀚的历史长河,深入探究人类文明早期在工程技术领域所展现出的惊人智慧与实践。我们聚焦于那些在没有现代科技支撑下,仅凭人力、自然材料和早期数学、物理学知识便得以实现的宏伟工程。这不是对特定时代或地域的片面赞颂,而是一场跨越不同文明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旨在揭示人类作为“工具制造者”的共同潜力与独特路径。 第一部分:土木之基——筑造永恒的物质载体 本书的开篇将聚焦于古代文明的“硬核”技术——土木工程。我们将详细解构那些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建筑奇迹背后的科学原理。 1.1 夯土艺术与砖石的革命: 我们不会空泛地谈论金字塔,而是深入探讨古埃及人如何通过精确的比例计算和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实现了巨石的精准切割、运输与堆砌。重点分析了不同地区(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泥砖、印度的烧制砖)在应对特定气候和地质条件时所采取的差异化策略。我们会用大量篇幅解析“灰泥”或“混凝土”的早期形态——例如古罗马人利用火山灰(Pozzolana)制造的海洋级混凝土,这种材料的配比、混合工艺及其对结构耐久性的决定性影响,远超同期其他文明的实践。 1.2 水利系统的宏伟蓝图: 水是文明的命脉,古代人对水流的控制是衡量其工程水平的黄金标准。本书详细考察了美索不达米亚复杂的灌溉渠网络,以及纳斯卡文明(Nazca)在极端干旱地区修建的引水系统——Puquios。这些系统展现了对地下水文的精妙把握,无需复杂的泵送设备,仅凭重力和渗透原理维持着生态平衡。对于中国古代的都江堰、秦汉驰道旁的引水设施,我们将从水力学角度分析其堰、堤、涵洞的设计,如何实现“分洪、排沙、灌溉”三位一体的功能。 1.3 运输与基础设施的构建: 古代的道路系统不仅仅是泥土和碎石的堆砌。罗马的筑路技术(Via)以其多层结构和优异的排水性闻名,本书将复原其标准断面图,并计算不同路面硬度对行军速度和货物承载力的影响。同时,本书也考察了更早期的基础设施,如美洲印加文明的“卡帕克·南路”(Qhapaq Ñan),重点分析其在极端高山和峡谷地貌下,如何利用悬索桥和梯级道路解决了长距离交通和物资调配问题,这涉及到对绳索材料学和动态稳定性的经验积累。 第二部分:工具与机械——动力的驯服与放大 离开了起重机、齿轮和杠杆,宏伟的工程便无从谈起。本部分深入探究了古代机械学的核心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演变。 2.1 杠杆、滑轮与起重系统: 阿基米德的原理是永恒的。本书将从考古证据出发,重构古代工程现场可能使用的复杂滑轮组——如用于建造神庙尖顶石块的组合滑轮。我们会分析这些系统如何通过增加绳索的股数,将人力提升至数倍的有效载荷,以及在缺乏精确测量的条件下,工人如何通过目测和经验来校准受力点,避免结构性失败。 2.2 齿轮的萌芽与复杂运算: 齿轮并非工业革命的专利。我们将细致研究古希腊的安提基特拉机械(Antikythera Mechanism),将其视为古代计算工具的巅峰。本书将侧重分析其内部错综复杂的青铜齿轮系统,如何被用来模拟天体的运动规律,这不仅仅是机械学成就,更是古代天文学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完美结合。此外,我们也会对比中国古代的某些水运仪象台中的计时与指示装置,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齿轮应用的侧重点。 2.3 动力替代:水车、风力与畜力的优化: 在电力出现之前,人类驯服自然力的方法至关重要。我们将分类讨论水平轴水轮和垂直轴水轮在不同应用(磨坊、冶金鼓风)中的效率差异。对于风力的早期利用,如波斯地区早期的垂直轴风力磨坊,我们将分析其叶片角度设计如何适应当地多变风向,这体现了对气动力学极早期经验的总结。 第三部分:材料科学的“非主流”发现 工程的成功,一半靠设计,一半靠材料。古代工匠在冶金、玻璃制造和复合材料方面,有着许多不被现代教科书详细记载的“非主流”发现。 3.1 金属的提纯与铸造艺术: 书中将详尽描述古代冶金技术,特别关注青铜时代后期到铁器时代的过渡。例如,印度德里铁柱(Iron Pillar of Delhi)的抗腐蚀能力至今仍令人费解,我们将从其高磷含量和独特的表面氧化层结构入手,探讨其可能存在的“自保护”机制。对于中国古代失蜡法制造的精细青铜器,我们将关注其合金配比(铜、锡、铅的比例)如何影响铸件的流动性和表面光洁度。 3.2 玻璃与陶瓷的温度极限: 玻璃的制造需要极高的温度控制。本书追溯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后来的罗马帝国在制造彩色玻璃和镶嵌细工方面的技术细节,包括熔剂的使用和窑炉的温控技术。同时,我们将分析中国商周时期的铅钡玻璃(早期釉料)与后世高硅酸盐玻璃在成分上的根本区别,以及这决定了它们在光学应用上的局限性。 结语:工程的遗产与哲思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超越具体技术层面,探讨这些工程实践背后所蕴含的古代世界观。技术的进步往往与统治体系、宗教信仰和资源分配紧密相关。这些巨石和水利系统,是古代社会组织能力、劳动力管理水平以及对宇宙秩序理解的物质投射。它们的沉默,诉说着人类对有限资源进行无限创造的永恒渴望。 全书基于扎实的考古报告、古籍文献的工程学解读以及现代材料力学对古代遗存的模拟分析,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重现这些失落的工程智慧,为理解人类文明的基石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关于《民法总则》的介绍,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应该非常系统和权威。我购买它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我国关于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基本规则。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人格权”的章节,因为近年来这方面的话题受到了很多关注,我希望从中能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法律解释。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下,在民法总则中,是如何规定“法律渊源”和“法律适用”的,这对于理解法律的运作机制非常关键。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比较规整,章节划分也比较细致,这让我对阅读体验有不错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民法总则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理解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庄重,书名《民法总则》几个大字跃然纸上,给我一种专业且可靠的感觉。我是一名刚刚踏入法律领域的学生,对于民法总则这个基础性学科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感到一丝畏惧。翻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将民法总则的各个章节划分得井井有条,从基本原则到法律关系,再到自然人、法人等概念,逻辑性极强。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章节,这对我理解个体在法律上的地位至关重要。书中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解释,例如“意思自治”和“公平原则”,我希望能有更深入的解读和生动的案例来辅助理解。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阅读,但仅从目录和部分章节的浏览来看,这本书的体例编排应当是严谨的,内容涵盖面也比较广,足以作为我学习民法总则的起点。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民法总则的核心要义,为我日后的法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书中能有足够的理论深度,同时又不失对实践的关照,毕竟法律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现实社会。

评分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购买《民法总则》纯粹是出于对社会规则的兴趣。我总觉得,了解这些基本的法律条文,能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运行的逻辑,也能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学术化,这对于我这样非法律专业的读者来说,初读时可能会有些吃力。但我喜欢它在理论阐述之外,似乎也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我尤其想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常见的行为会触及到民法总则的规定,比如邻里之间的纠纷,或者网络上的言论自由边界等等。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哪怕是简短的引述,我想会极大地提升我的阅读体验,让那些抽象的法条变得更加鲜活和有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生活指南,告诉我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更安全、更明智地生活。

评分

我是一名法律从业者,购买《民法总则》是为了查阅一些基础性的法律规定,并梳理一下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装帧设计都比较朴实,符合我对专业书籍的期待。翻看目录,我对“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行为”的章节比较感兴趣。在日常工作中,很多案件的根源都涉及到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我希望这本书在解释这些概念时,能够引述最新的司法解释和权威的学理解释,这样对于我们一线执业者来说,能够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参考。此外,我注意到本书的出版年份,希望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反映当前法律体系的最新发展。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找到一些在复杂案件中,能够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基础性原理和规则。

评分

我是一名对法学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一直想系统了解一下民法的基本框架。《民法总则》这本书,从名字上就显得非常重要,应该是整个民事法律体系的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比较易懂的方式来介绍民法总则的内容,即使是对法律不太了解的人,也能大概理解其核心思想。例如,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如何在法律上被界定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区别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非常想弄清楚的问题。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图表或者类比,来帮助我理解那些比较复杂的逻辑关系,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对民法的进一步兴趣,让我觉得法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