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郭丁铭,罗时贵 编著 定 价:99 出 版 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8月01日 页 数:523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9387313 ●部分合同效力纠纷
●1出租人无融资租赁经营许可,融资租赁合同是否有效?——广东GF实业投资公司诉东莞市DX小轮公司等船舶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2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订立挖掘机等非汽车的融资租赁业务合同是否无效?——某汽车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诉杜某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3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资质和种类——南方GJ租赁有限公司诉天津市GL国际海运有限公司等船舶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4融资租赁出租人可否向第三人转让债权?——江苏GX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诉高某等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5融资租赁合同转让必须征得出租人同意——长沙HY机械有限公司诉龙某等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6以抵押物为租赁物的融资租赁合同是否有效?——江苏RC化工有限公司等与江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
●7承租人用租赁物投资入股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GJ国际财务有限公司诉珠江印刷厂有限公司等融资租赁合同返还租赁物纠纷案
●8将他人的财产进行售后回租,售后回租合同的效力如何?——广东XHMD锦纶集团公司等与辽宁YD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等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
●9融资租赁合同无效后如何处理?——LS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与深圳市ZJ太阳能有限公司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
●第二部分合同性质纠纷
●10法院应当综合考察案件事实来认定争议合同是否为融资租赁合同——武陟县LYHT运输有限公司与闫某等融资租赁合同返还原物纠纷案
●11融资租赁合同、借款合同及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江苏GX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诉周某等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12名为“销售还款合同”,实为融资租赁合同——江苏XG工程机械租赁有限公司诉大连ZF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13融资租赁合同不是借款合同——海南RX塑印公司与FSSL租赁(中国)有限公司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
●14售后回租的性质如何认定?——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诉HX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等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15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与按揭的区别——吴某与中国某工业公司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16转租也是融资租赁的一种形式——中国KF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与江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17融资租赁合同不是租赁合同——XJXD(许昌)电梯有限公司与成都YW建筑机械租赁服务中心、彭某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案
●第三部分合同解除纠纷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融资租赁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双重特性,其以租赁物为纽带,将租赁物的所有权、债权和担保物权组合,将出租人、承租人、担保人捆绑,交易结构和法律关系比较复杂,融资租赁的法律风险分析、控制和防范需要法律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郭丁铭、罗时贵编著的《融资租赁实务精解与百案评析》精心挑选了近100个真实的融资租赁案例,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编排和点评。在具体案例分析中阐述相关依据,提炼案件焦点,明确法律关系和分析思路,总结同类型案件的共性和特点,方便法律工作者在较短的时问内掌握融资租赁实务巾的法律风险点,为融资租赁法律工作者提供帮助,也可以为法院审判实务提供参考。 郭丁铭,罗时贵 编著 郭丁铭,1976年生,湖南邵阳人,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从有名破产法学专家王欣新教授。现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昆明理工大学法律顾问。主要研究破产法、公司法和经济法理论。先后在《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若干;合作出版编著作品4部。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厅级课题5项。
罗时贵,江西南昌县人,民盟盟员,副教授兼职律师,商事仲裁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
商业地产投资与风险管理:构建稳健的资产组合 本书聚焦于当前快速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商业地产投资领域,为专业投资者、开发商及资产管理者提供一套系统化、前瞻性的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框架。全书深入剖析商业地产的价值评估模型、融资结构设计、市场周期把握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旨在帮助读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抗风险能力强、回报稳定的优质资产组合。 --- 第一部分:宏观环境与投资逻辑重塑 第一章:全球经济背景下的商业地产投资新范式 商业地产投资已不再是简单的“买地建楼”模式,而是深度嵌入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流动性、地缘政治变化及技术变革(如数字化、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复杂系统。本章首先梳理当前全球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如通货膨胀压力、利率环境变化及其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1.1 宏观经济指标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路径: 详细解析GDP增长率、就业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关键指标如何影响不同细分业态(零售、办公、物流、酒店)的需求弹性与租金预期。 1.2 资本市场流动性与资产定价: 探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如量化宽松/紧缩)如何影响商业地产的资本化率(Cap Rate)波动。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建立利率敏感性模型,预测不同利率环境下资产估值的变化区间。 1.3 地缘政治风险与供应链重构: 分析国际贸易摩擦、区域冲突对特定区域(如跨境物流枢纽、特定产业园区)的投资吸引力和运营连续性的影响。阐述“近岸外包”(Nearshoring)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趋势下,工业及物流地产的选址策略调整。 第二章:商业地产价值评估的深化与精细化 传统DCF(折现现金流)模型在市场波动性加剧时暴露了其局限性。本书强调引入更多前瞻性指标和情景分析。 2.1 收益法:情景驱动的折现率与现金流预测: 不仅关注基准情景,更侧重于“乐观情景”和“压力情景”下的价值区间测算。重点讲解如何根据租赁合同的剩余期限、租户信用等级,动态调整折现率(Discount Rate)的组成部分(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 2.2 可比交易法:数据清洗与价值修正: 强调可比交易数据(Comps)的真实性与可比性。如何对交易中的“附带条件”(如特定股权结构、资产打包折扣、特定租户的锁定条件)进行科学剥离和价值归因修正,避免盲目套用平均值。 2.3 成本法与重置成本分析: 探讨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背景下,重置成本如何设定资产的“价值底线”,尤其适用于有独特结构或历史价值的物业。 --- 第二部分:细分业态的差异化投资策略 商业地产不再是同质化的集合,不同业态的生命周期、驱动因素和风险敞口截然不同。 第三章: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地产的“最后一公里”博弈 随着电商渗透率的提升和供应链韧性要求的提高,物流地产成为焦点。 3.1 城市核心区物流(Urban Infill)与郊区大型枢纽的选址模型: 详细对比两种模式的租金水平、租户类型(电商 vs. 第三方物流3PL)及容积率利用效率。构建基于“运输时间阈值”的选址决策矩阵。 3.2 自动化与绿色建筑标准对资产价值的溢价: 分析高天花板、高承重、先进消防系统和新能源基础设施(如充电桩)对吸引优质租户和提升资产估值的具体量化贡献。 3.3 租约结构:从传统固定租约到指数挂钩与绩效激励: 探讨如何设计更能反映通胀和租户运营表现的租约条款,以稳定长期现金流。 第四章:办公楼市场的重构:健康、灵活与“体验式”办公 混合办公模式的常态化对传统办公楼提出了颠覆性要求。 4.1 A级、B级与精品办公的价值分化: 剖析“Flight to Quality”(向优质资产集中)的趋势下,老旧资产如何通过资本支出(CapEx)实现价值重估,以及未及时升级资产的折旧风险。 4.2 WELL、LEED等健康标准对租金和空置率的影响研究: 量化分析达到高等级绿色认证的办公空间在同地段的租金溢价率及更低的空置期。 4.3 联合办公(Co-working)与弹性租赁的风险对冲: 探讨如何将灵活空间引入传统大宗租赁物业中,平衡稳定性与灵活性,并管理次级租赁方(Operator)的信用风险。 第五章:零售地产的“内容化”转型与体验经济 实体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回归到“不可替代的体验”。 5.1 主力租户组合(Tenant Mix)的动态优化: 如何平衡“必需品零售”的稳定性与“体验服务/餐饮”的客流量吸引力。分析餐饮租户的坪效(Sales Per Square Foot)与租金支付能力的关系。 5.2 购物中心向“社区中心”的角色演变: 探讨引入医疗、教育、文创等高频、非交易性业态对延长顾客停留时间和提高周边物业价值的综合效应。 --- 第三部分:投资组合与风险控制的实操框架 第六章:商业地产融资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高效的资本结构是提升股权回报率的关键。本书深入探讨了债务与股权的匹配艺术。 6.1 债务工具的选择与组合: 系统梳理银行贷款、信托贷款、保险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的特点、成本结构及对资产运营的限制条件(Covenants)。 6.2 优先股/夹层融资(Mezzanine)在交易中的定位: 探讨在股权回报目标(IRR)与债务杠杆率(LTV)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特别是在再融资压力较大的市场环境下。 6.3 资产证券化(REITs与CMBS)的结构设计要点: 分析如何通过结构化设计隔离特定资产风险,并吸引不同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 第七章: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与退出策略 成功的投资在于管理每一个运营周期,并精确把握退出时机。 7.1 运营层面的价值提升(Value-Add)策略: 聚焦于通过高效的物业管理、精准的能源优化和创新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来降低运营费用(OpEx)并提升净营业收入(NOI)。 7.2 租户信用风险与续租谈判: 建立租户财务健康度快速评估体系,提前识别高风险租户。设计多阶段续租谈判方案,确保租金基线稳定。 7.3 择时退出:基于市场周期信号的决策树: 建立一套包含利率变化、新开工量、空置率拐点和竞争性资产供应预测的退出决策信号系统,避免在市场顶部或底部被动出售。 第八章: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在商业地产中的量化应用 ESG已从合规要求转变为核心的资产价值驱动力。 8.1 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与物理风险评估: 如何评估极端天气事件(洪水、热浪)对特定地理位置物业的保险成本和物理损坏风险。 8.2 绿色融资的机遇: 分析获得绿色债券或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的条件,及其为资产带来的潜在融资成本优势。 8.3 社会责任与社区关系管理: 探讨社区参与度、员工福祉空间设计如何转化为租户粘性和更高的资产品牌价值。 --- 本书特点: 实战导向: 全书案例均取材于近年全球主要市场的实际交易和运营难点,提供可复用的分析工具和决策模板。 跨界整合: 打破了传统的地产、金融、法律三者间的知识壁垒,强调系统性思维。 前瞻视野: 重点覆盖数字化转型、气候变化适应性及混合办公新常态对投资决策的长期影响。 适用对象: 商业地产基金经理、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不动产部门负责人、高级物业管理者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的金融和法律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