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薛颠武学辑注》收入了民国时期有名形意拳家薛颠先生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间出版的《形意拳术讲义》《象形拳法真诠》《灵空禅师点穴秘诀》三本著作,并附录《少林内功秘传》一部,共分为四册出版。薛颠对形意拳的贡献是继承和发扬,他的象形拳更是为形意拳独辟蹊径,他的几部著作,是形意拳研究和学习者不可越过的经典。校注者王银辉,专注研究形意拳三十余年,对薛颠原作逐字解析,追加动作说明,并纠正了民国原版点断、排字的错误,全面扫清了阅读障碍。 薛颠 著;王银辉 校注 薛颠(1887—1953年),字国兴,号页真子,河北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民国时期的武学大家。青年时曾师从李存义、薛振刚、李振邦,学习形意拳。中年时访得五台山的灵空禅师,学习象形术。回到河北后,薛颠创立象形拳法,并结合山西与河北两种形意拳流派,使形意拳另辟蹊径而得到发展。薛颠主持天津县国术馆教务时,在练功和教学之余,勤于著述,将武术绝学形之于文字。其武学著作对形意拳、象形术的拳理、拳法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讲解,将各种内外功、伤科治法和秘方和盘托出。其文笔力雄健,自信十足,分析、论述精辟老到,直指要害,有独特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超的功夫水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受众群体可能并非广泛意义上的武术爱好者,它更像是一份献给有志于“探本溯源”的武学研究者和资深习练者的学术性专著。它没有迎合市场对“速成”或“炫技”的渴望,相反,它更像是一份严苛的“入门考核”。书中对不同流派间的异同进行了精微的辨析,这种严谨的对比分析,对于想要融会贯通、建立自己武学体系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此派强于彼派”,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哲学根基和技术侧重点上的差异,这迫使读者必须跳出单一门派的局限性去思考问题。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快速打赢一场架,而在于帮助你建立一个坚不可摧的、基于深厚理解的武学世界观,让你的每一次出拳都充满理性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和神秘的武学气息,我最近终于得偿所愿,翻开了它。初读之下,便被它那股子沉雄内敛的文风所吸引。它不像现在市面上那些快餐式的武学读物,上来就讲招式套路,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追溯拳法的源流,探讨气血运行的原理,甚至引经据典,上溯至古代先贤的哲学思想。作者的学养深厚可见一斑,他似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招式,而是试图将武学提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去阐释。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晦涩却蕴含深意的论述,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老迈的宗师,穿越时光隧道,去探寻武道真正的精髓。这种自上而下的梳理,让人在心境上先入静,然后再去理解那些具体的技法时,便能事半功倍,领悟到更为深层的意境。这绝对是一本需要静心、细品,才能真正领悟其妙处的典籍,而非可供快速翻阅的消遣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说实话,是带着一种朴素的、近乎“古籍复刻”的风格,这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氛围。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不加矫饰的风格,它似乎在无声地告诉读者:内容才是核心,形式的华丽是次要的。更值得称道的是,书中的许多段落结构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读起来虽然字句凝练,却有一种抑扬顿挫的内在节奏。尤其是那些讲述意境和心法的部分,作者的笔触变得非常写意,充满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含蓄美。仿佛不是在讲解拳法,而是在描摹一幅泼墨山水,你在文字中看到的不仅是拳架,更是气流、意念和周遭环境的和谐统一。这种将武学上升到艺术鉴赏层次的写法,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武术的认知边界,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国术修炼,是身心合一,是与自然的对话。
评分我接触武术圈子也有些年头了,看过不少号称“秘籍”的材料,大多不过是些老套路的新包装。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它仿佛是一面清澈的镜子,照出了传统武术中常常被忽略的、最本质的东西。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虚实转换”以及“刚柔相济”的阐述,简直是精妙绝伦。作者没有用那些空泛的形容词来敷衍,而是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图形化的描述,将原本抽象的武术概念具象化了。比如,书中对“劲力”的描绘,不是简单地谈论力量大小,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蓄势、如何蓄势待发、以及如何在接触的瞬间完成力的卸载与反弹。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打磨,让我对平日里练习中那些似懂非懂的环节豁然开朗。读完其中关于“借力打力”的一章,我立刻尝试在套路中融入这种理解,发现身法的协调性和击打的穿透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言简意赅,大道至简”。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算不上轻松愉快,它更像是一次对心智的严峻考验。开篇部分的文字密度大得惊人,充斥着大量古老的术语和对传统文化典籍的引用,初看之下,确实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感觉自己像是闯入了一座布满谜题的古老迷宫。我初期阅读时,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对照着字典和相关的历史文献去理解那些背景知识,这极大地拖慢了阅读进度。然而,一旦度过了最初的门槛,你会发现所有的晦涩都是为了通向更深邃的理解。作者的叙事逻辑非常严谨,每一步的推导都环环相扣,像是在搭建一座复杂的数学模型。对于那些追求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度是极其宝贵的。它要求你投入时间、精力,甚至是你的知识储备,但作为回报,它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武学知识体系框架,让你真正理解“术”背后的“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