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产后你可以更美
定价:39.80元
作者:小P老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6月
页码:169
装帧:平装
开本:24
ISBN:9787508649894
★做了妈妈之后,你应该比从前更有魅力。拥有可爱的宝贝、温暖的家庭,自己精神又漂亮,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产后12周,决定未来20年。《产后你可以更美》告诉你:采用正确聪明的方式进行美丽保养,就能扭转体质,比产前更美更有魅力。
★身材修复、皮肤养护、饮食调理、心理调适,轻松调出易美体质。
★北京和睦家医院专家审定;人气辣妈大S、阿雅等诚意推荐。
★随书附赠《产后身体管理手册》,给新妈妈的健康美丽伴手礼。
★每位妈妈的怀孕、恢复过程都不同,一定要好好享受哦,这将是你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人气辣妈 大S
★怀孕是变美的时机!这是本实用的工具书,怎么让自己做妈妈后比怀孕前更美,让小P老师告诉我们吧!
——人气辣妈 阿雅
★《产后你可以更美》经过我院专家的审读,真正健康、科学地指导新妈妈们在产后如何爱护自己,让每个妈妈都能美丽地度过产后修复期。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 宋小燕大夫
▼产后如何健康快速恢复身材?
▼如何拯救大肚子、大粗腿?
▼腹带该怎么用?
▼皮肤敏感、有红血丝怎么办?
▼如何对付粗毛孔?
▼如何养出好气色、去黄气?
▼怎样减少妊娠纹?
▼月子期该不该洗头洗澡?
▼如何抑制产后脱发?
▼饮食调理要注意什么?
……
生孩子不是女人不顾形象的开始,而是变得更美更有魅力的时机!只有先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家庭。
孕育生命的感觉实在神奇美妙,而由于身体、家庭角色各方面的变化,升级为妈妈的女性在美丽保养方面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烦恼。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小P老师在《产后你可以更美》中为大家介绍了既安全又轻松的产后美丽养护方法,包括产后塑形、面部保养、饮食调节及心情调试,帮助新晋辣妈在照顾宝宝的同时成就美好的自己。
产后12周是女人一生中的健康关键期、变美关键期,好好把握这一时期,就能为自己和家人储备一辈子幸福美丽的养分。
辣妈有话说
推荐序
自序
chapter 1 美肤篇
阶段产后1-4周
1. 月子期皮肤会发生哪些变化?
2. 月子期护肤品的选用
3. 月子期怎么洗脸?
4.“按”走坏脸色
5. 那些不能不知的保湿方法
6. 坐月子就要邋里邋遢?
7. 月子期也要认真刷牙哦!
8. 自制面膜要不要用?
第二阶段产后5-8 周
1. 对付粗毛孔,努力恢复细腻肌肤
2. 去角质,有讲究
3. 面膜用起来
4. 化个彩妆,美美出门
5. 出门防晒要做好
6. 嘴唇很干怎么办?
第三阶段产后9-12 周
1. 斑点别再来
2. 向妊娠斑宣战!
3. 美白,安全
4. 美容院可以去
chapter 2 美发篇
阶段产后1~4 周
1. 月子期到底能不能洗头?
2. 月子期洗头的救急方案
3. 梳个利落发型,看起来精神百倍
4. 吹风机要这么用
5. DIY 保暖帽,漂亮又方便
第二阶段产后5~12 周
1. 产后掉发的烦恼
2. 做到这些,头发掉得少
3. 如何让头发吸饱营养
4. 头皮按摩,让头发更“强壮”
5. 如何挑选护发产品?
6. 要出门了,发型帮你加分
7. 想健康染发?试试自制染发剂
chapter 3 美体篇
阶段产后1~4 周
1. 产后的身材烦恼
2. 按摩腹部,帮助子宫恢复
3. 一呼一吸,锻炼腹肌
4. 腹带要用对
5. 产后洗澡注意事项
6. 在床上就能做的操
7. 这样做,缓解产后便秘
第二阶段产后5~8 周
1. 身体矫正关键期
2. 腰背部训练
3. 骨盆的恢复
4. 拯救产后大粗腿
5. 妊娠纹大作战
6. 饮食中的秘诀
7. 保护好肚脐
8. 局部操
第三阶段产后9~12 周
1. 可以制定健身计划了
2. 瑜伽,瘦出线条
3. up,up, 胸部操
4. 带孩子、做家务,自然瘦下去
5. 扔掉你的减肥药
6. 穿对衣,瘦一圈
chapter 4 美食篇
产后饮食调理的七个关键点
有效的五款美颜汤
附录:辣妈心得
小P老师,美容专家,亚洲具人气造型师,曾担任大小S、林志玲、蔡康永、何炅、黄晓明等知名艺人专属造型师。时尚达人。曾为金马奖、戛纳影展、釜山影展做造型设计。参与《美丽俏佳人》《今夜女人帮》《我是大美人》等多档电视节目录制。在《时尚COSMO》《红秀》《瑞丽服饰美容》《健康之友》等多本杂志开设专栏。
凭借对时尚敏锐的感知力,对美容护肤、整体造型设计的准确把握和诠释,小P老师被时尚媒体誉为“具贡献专家”、“百变造型魔法师”。
在床上就能做的操(产后1-4周)
快速是大多数新妈妈的心愿,可处于月子期,新妈妈连下床的机会都很少,更别提减肥了。在长辈的悉心照顾下,新妈妈吃喝、喂奶都在床上。这可糟糕了,不要说已经胖乎乎的产妇了,就是一个体型苗条的人这样躺一个月,也会变胖。
现在不用烦恼啦,我推荐几个帮助的动作给新妈妈。这些动作简单易学,而且在床上就能做。
动作一:重塑肩颈线条
平躺在床上,不要枕枕头。双手放在体侧,掌心向下。身体放松,慢慢抬头,尽量靠近胸部,同时收紧小腹。保持3秒钟,慢慢躺下。重复5~20次。每日两回。
这个动作的关键是:除了头部、颈部之外,身体的其他部分都不要动。自然分娩的妈妈,大概第四天就可以做这个动作。剖腹产的妈妈要等伤口不痛之后才可以。
动作二:紧致小腹
平躺在床上,不要枕枕头。双手放在体侧,掌心向下。双腿并拢伸直。收腹。将右腿抬高到与躯体垂直,然后慢慢放下,再换另一边。如此重复5~20次。每日两回。
自然分娩的妈妈,从第五天开始可以做这个动作;剖腹产的妈妈等伤口不痛再做。这个动作可以帮助小腹恢复平坦,并加强腿部、臀部的肌肉力量。
动作三:修复下半身肌肉
依旧是平躺的姿势,不枕枕头。双手放在体侧,掌心向下。收腹。屈右腿,并尽量让膝盖靠近胸部,脚跟与臀部接触后慢慢伸直放下,再换另一边。重复5~20次。每日两回。
天天坚持,即便已经出了月子期也要继续坚持。
……
| ||||||||||||||||||||||||
这是一本关于极简主义生活哲学的书,但它的视角非常独特,避开了那种常见的“丢弃一切、只留必需品”的表面化解读。这本书更侧重于“精神上的留白”,强调如何通过有意识的选择,为自己的生活腾出空间来容纳更重要的体验。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讲述了她如何从一个信息过载、物质堆积的状态,逐步过渡到一个“目的驱动型”的生活方式。她没有鼓吹贫穷,而是提倡“足够好”的品质和数量。比如,在处理社交关系时,她提出了一个“能量投入产出比”的概念,教会我们如何识别那些消耗你、却不带来成长的社交连接,并优雅地设置边界。书中关于“数字极简”的部分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让你戒断科技,而是教你如何驯服算法,让手机成为工具,而不是主人。这本书的文字非常轻盈、充满智慧,读起来毫无压力,像是在和一个非常清醒的朋友聊天。它没有给我制造新的焦虑(比如“我还需要丢掉更多东西”),而是让我学会了欣赏“拥有什么”而不是“缺少什么”,这种内心的富足感,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怎么说呢,像是一场深入骨髓的心理重建之旅。它聚焦于我们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存,而不是一味地去消除它。我以前总是追求完美和确定性,任何一点小小的变数都能让我焦虑到失眠。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沉稳、带着哲学的思辨,它没有给出那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很多我们焦虑的事情,其根源在于我们对失控的恐惧。作者引用了很多古代哲人的观点,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与历史长河中的智慧进行对话。其中有一章专门讲“接受事物的流动性”,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它不是让你放弃努力,而是让你把努力本身看作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保证。这本书的语言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位智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有平静而有力的支撑。我特别喜欢它对“韧性”的定义,它不是指你有多强壮能抵抗打击,而是指你能在打击后,以一种更灵活的姿态重新站起来的能力。读完后,我的内心像是经过了一次彻底的“去芜存菁”,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我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恐慌,而是多了几分审视和从容,感觉整个人都“沉”了下来,这比任何速效药都管用。
评分天哪,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的宝典,简直是我的救星!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把你的时间切成小块,然后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准地运作起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像个陀螺,忙得团团转,但回头看一天的工作,好像什么都没做成。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番茄工作法”升级版,它不仅仅是让你专注25分钟,而是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精力曲线来安排这些时间块。比如,早上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就用来处理那些最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而不是回复堆积如山的邮件。我试着用它书里说的“任务颗粒度”概念来分解一个看起来庞大到令人绝望的项目,结果发现,把一个“写报告”的任务拆解成“收集数据A”、“分析数据B”、“撰写引言草稿”后,每一步都变得清晰可行,压力一下子就小了一大半。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休息”的重视程度。作者强调,高效休息和高效工作同等重要,甚至给出了不同类型的休息方式建议,比如“动态休息”和“沉浸式放松”,而不是简单地刷刷手机。自从应用了这些方法,我发现自己不仅工作效率提升了三成,连带着晚上回家后都有精力和心情陪伴家人,这种生活质量的飞跃,真的让人感慨万分。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图表清晰直观,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感,简直是现代职场人士的必备手册,强烈推荐给所有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的朋友们!
评分我最近接触了一本关于城市历史变迁的非虚构作品,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全新认知。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是个“时间的考古学家”,他从一张尘封已久的老地图入手,层层剥开城市发展的肌理。他没有使用那种学术论文式的冰冷叙述,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比如,书中详细描绘了清末某个特定街区里,不同职业的人们如何争夺公共空间,以及他们日常的俚语和习俗,那些细微之处,让你仿佛能闻到旧日市井的烟火气。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把宏大的历史事件(比如工业革命的冲击、战争的影响)都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微小的生活场景中。读到某一章,作者对比了二十世纪初和现在的两条河流的走向,清晰地展示了人类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巨大改变,那种对比带来的震撼,远胜于看任何纪录片。而且,这本书的配图质量极高,很多是首次公开的历史照片或手绘图,清晰度令人赞叹,很多细节值得反复揣摩。对于热爱地方史和城市文化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藏,它让你不再只是一个匆匆过客,而是能洞察脚下每一块砖石背后的故事,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城市漫步体验。
评分我最近读到一本关于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伦理的科普读物,简直是思维上的“高强度训练营”。这本书的难度可不低,涉及很多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原理,但作者的功力在于,他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比如,他用“盲人摸象”的故事来解释深度神经网络的局限性,用“花园的修剪”来比喻强化学习中的奖励机制,一下子就让那些复杂的术语变得鲜活起来。这本书的重点并不在于教你如何编程,而是让你对AI的未来发展保持一种清醒的、批判性的视角。它详细剖析了当前AI在偏见(Bias)、可解释性(Explainability)以及潜在的社会结构冲击等方面的伦理困境。读到关于“算法黑箱”的那一章节,我感到深深的忧虑,因为我们正在把越来越重要的决策权交给那些我们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的系统。这本书的结构严谨,逻辑推进层层递进,从基础概念到前沿挑战,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任何想在信息时代保持认知优势,真正理解我们正在走向何方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底层逻辑框架和深刻的警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