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七律》是一本经典教育名作,于1884年首次出版,此后被用作教师培训教科书,也被学校老师当作工具书。作者详细考察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总结出简明精准的七大教学定律,其独到的真知灼见,让众多教师和学子受益。虽然本书最初为教会学校所写,但其实用性已大大超出原范畴,书中所讲的原理和规则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铭记于心。
目录
目录
前言......................................................................1
简介......................................................................1
第1章.教学定律....................................................1
第二章.教师定律..................................................11
第三章.学习者定律..............................................22
第四章.语言使用定律..........................................37
第五章.课程定律..................................................50
第六章.教学过程定律..........................................62
第七章.学习过程定律..........................................80
第八章.复习定律..................................................90
索引..................................................................103
作者简介
约翰?格里高利(John M. Gregory),美国著名教育家,古典人文教育倡导者。他是伊利诺斯大学第1任校长,本书是他的经典知名作品。
说实话,我抱着一种近乎怀疑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书,因为市面上关于传统文化讲解的书籍太多了,大多是蜻蜓点水,或者故作高深。然而,这本书在逻辑架构上的严密性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作者似乎拥有一种近乎建筑师般的思维,他不是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将律诗的形成过程,从最基础的音韵单位,层层递进地构建起完整的篇章结构。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将不同历史时期对格律的理解和演变进行了梳理,这使得读者能够明白,所谓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审美不断打磨出来的“黄金比例”。我个人对其中关于“呼吸停顿”与“句意节奏”的论述印象极其深刻。作者用非常现代的语言学和音乐学的视角去解构律诗的内在韵律,这使得传统的东西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它成功地将原本属于少数文人雅士之间的技艺探讨,转化成了一种普适性的艺术欣赏方法论。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它没有直接教你如何打败敌人,而是让你彻底明白招式背后的力学原理,一旦理解,你的所有“出招”都会变得更加精准有力。这种由内而外的提升,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习。
评分这部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它对古代诗歌格律的深入剖析,简直是为我们这些痴迷于格律之美的读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作者的文笔细腻而不失力量,对于平仄、对仗这些看似枯燥的规则,他总能用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来阐释,让人读来毫无晦涩之感。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炼字”的章节,那些关于如何在一个有限的字数内,将意象、情感和音韵完美融合的探讨,简直是高手过招的精妙演示。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律诗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押韵”和“对仗”,而是真正触及到了格律内在的音乐性和结构美。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实践的指导性,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从一个初学者蜕变成一个懂得欣赏并能创作出合格律诗的行家。如果你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妙之处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会让你对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的摆放都产生新的敬畏。那种结构上的严谨与情感表达的自由之间的完美平衡,被这本书解读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拿起笔,尝试去创作一番,哪怕只是模仿,那种沉浸在格律之中的乐趣,是其他书籍难以给予的。
评分这是一本极其注重细节考证和文献溯源的佳作。对于像我这样喜欢深究“为什么是这样”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挖到了宝藏。它没有满足于简单地陈述“某某格律如此规定”,而是追溯到了唐代特定诗人或特定诗社的实践轨迹。例如,书中对于“拗救”规则在不同朝代的微妙差异,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考辩。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全书的论述都建立在坚实的历史和文献基础之上,极大地增强了其说服力。我发现,很多我过去认为的“常识”,在书中被更精确地定义和修正了。这种对知识准确性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如果你是一个追求知识的“硬核”学习者,渴望了解律诗格律背后的演变逻辑而非仅仅是表面操作手册,那么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市面上少有的。它不是那种让你快速学会写几首应景诗的书,而是让你真正理解这门艺术的“内功心法”所在,值得反复研读和品味其背后的考据价值。
评分这部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富有画面感和韵律感,这本身就是对所论主题最好的诠释。作者在描述诗歌的声调变化时,文字本身就带有一种起承转合的节奏感,仿佛在向读者“演奏”他所描述的格律。我注意到,书中某些段落的句子长度和结构,都在不经意间模仿了律诗本身的抑扬顿挫,这使得阅读体验成为一种多维度的享受——你不仅在“读”,更在“听”和“感受”。这种“言行合一”的写作方式,是许多知识性书籍所欠缺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代的文人精神与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它没有高高在上地宣讲古代的清高,而是用一种现代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去重现那种声韵之美、结构之美。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十分讲究,每一个图表、每一个引文的呈现都恰到好处,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总而言之,这是一次身心愉悦的阅读之旅,它让学习律诗不再是任务,而成为了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对创作心态的重塑。在阅读之前,我总觉得写律诗是一种束缚,是“戴着镣铐跳舞”,规则越多,发挥就越受限制。但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尤其是在论述“法度与自由”的关系时,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通过大量正反例证,清晰地展示了“限制是创造力的温床”这一道理。他并没有将格律描绘成高墙,反而将其描绘成一条清晰的河流水道,只有顺着水道走,水流才能发挥最大的冲击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举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幽默和亲切感,他会用一些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晦涩的典故或格律细节,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完全没有传统学术著作的沉闷感。阅读它,更像是和一位学识渊博、性情豁达的前辈在茶馆里切磋诗艺,他会指出你的不足,但更多的是引导你发现自己尚未察觉的潜能。这本书不仅是技术指南,更是一种审美态度的培养,它教会我们尊重传统,更要理解传统背后的匠心。
评分价格是全网最低的了,大家快来买吧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精典
评分价格是全网最低的了,大家快来买吧
评分很好用,隔天到货,下次再来
评分书籍正品,包装精美,到货快。
评分精典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