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书籍 AP 微积分

正版书籍 AP 微积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瑶,王劲松 著
图书标签:
  • AP微积分
  • 微积分
  • 高等数学
  • 考试必备
  • 大学教材
  • 数学辅导
  • AP考试
  • Calculus
  • 学习资料
  • 正版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渊清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50710
商品编码:2659861536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AP 微积分
作者 余瑶, 王劲松
定价 38.00元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150710
出版日期 2012-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5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00Kg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Chapter 1 Preknowledg 章(预备知识) 1.1 Power Functio (幂函数) 1.2 Exponential Functio (指数函数) 1 3 Logarithmic Functio (对数函数) 1 4 Trigonometric Functio (三角函数)Chapter 2 Limits&Continuity; 第二章(极限与连续) 2.1 Limil (极限) 2 2 Evaluating Limits (计算极限) 2 3 Continuity (连续性) Graphing Calculator Tips Practice Problems 1Chapter 3 Definition of Derivative 第三章(导数的定义) 3.1 Velocities and Slopes (速度和斜率) 3 2 Derivative (导数) 3 3 Derivative as a Function (导函数) 3.4 Differe nliability and Continuity (可导和连续) 3.5 Higher Derivatives (高阶导数) G raphing Calculator Tips Practice Problems 2Chapter 4 Computation of Derivatives 第四章 (导数的计算) 4.1 Basic Differentiat|on Formulas (求导公式) 4.2 Rules for Computing Derivatives (求导法则) 4.3 Implicit Differentiation (隐函数求导) Practice Problems 3Chapter 5 Applicatio of Derivatives 第五章(导数的应用) 5.1 Equatio of Tangent Lines and Normal Lines (切线和法线方程) 512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s (大、小值) 5.3 Graphing Using Derivatives (导数与函数图像) b 4 Helatecl Hates (相关变化率) 515 L’Hopital’s Rule (洛必达法则) 5 6 Motion Graphing Calculator Tips Practice Problems 4Chapter 6 Indefinite Integral 第六章(不定积分) 6 1 Integration (积分) 6 2 Integration methods (积分法) Practice Problems 5Chapter 7 Definite Integrals 第七章(定积分) 7 1 Riemann sums and Trapezoid rules (黎曼和与梯形法则) 7.2 Definite Integrals (定积分) 7.3 Imprope r Integrals(BC) (广义积分) 7.4 Fundamental Theorem of Calculus (微积分基本定理) Practice Problems 6Chapter 8 Applicatio of Integrals 第八章(积分应用) 8.1 Area between Two Curves (曲线间面积)“ 8 2 Volume of Solid of a Revolution (旋转体体积) 8.3 Application of Definite Integral (定积分应用) 8 4 App roximation (估算) 8 5 Mean Value Theorem of Integ rals (积分中值定理) Practice Problems 7Chapter 9 DifferentiaI Equatio。 第九章(微分方程) 9.1 Separable Differential Equatio (可分离微分方程) 9.2 Parametric Functio (参数方程) 9 3 Slope Fields (斜率场) 9.4 Logistic Equation (逻辑斯谛方程) Graphing Calculator Tips Practice Problems 8Chapter 10 Infinite Series 第十章(无穷级数) 10.1 Sequence and Se ries (数列和级数) 10.2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发散和收敛) 10.3 l aylor and Maciaurin Series (泰勒级数与麦克劳林级数) 10.4 The Lag range Error Bound (拉格朗日余项) Practice Problems 92008 AP Calculus BC真题2008 AP Calculus BC真题解析附录1 习题答案附录2 AP Calculus BC词汇表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针对《AP微积分》考试.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Board)提供的AP Calculus BC Course De*ion而编写,涵盖考试所需掌握的所有内容。《AP微积分》对AP Calculus BC考试所要求的知识做了较全面的讲解,另配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此外,作者还对2008年的APCalculusS BC所有真题做了详尽的解析,能帮生零距离地接触和了解AP微积分考试。书后附有所有AP CalculusBC的相关词汇及释义,便于考生查阅和记忆。另外此书以TI83为例,对一些考试中所要用到的图形计算器的重要功能和使用方法也进行了演示和说明。本书共分10章,前5章及真题解析主要由王劲松编写,后5章主要由余瑶编写,*后由王劲松统稿。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所提及的“正版书籍 AP 微积分”之外的其他书籍的详细图书简介,旨在避免提及任何与该特定书籍相关的内容,并力求自然流畅,避免机器生成痕迹,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 《古都的低语:宋代园林美学与文人生活》 著者:林 秉文 出版社:翰墨轩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5月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索了北宋至南宋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在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下所构建的私家园林艺术。不同于侧重建筑形制或技术层面的传统论述,本书的视角聚焦于“景、情、理”三位一体的文人审美哲学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得以凝练与彰显。林秉文教授,一位在宋代文学与艺术史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的学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文献功底,带领读者穿梭于汴京、临安的苔痕之上,感受那一代文人如何在“诗画入园”的过程中,寻求精神的栖居与自然的和解。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宋代园林并非仅仅是贵族享乐的场所,而是文人将“胸中丘壑”外化为“手中咫尺”的媒介。他们通过对叠石、理水、植栽的精妙布局,构建了一种高度内省化和象征性的微缩宇宙。 第一章:从应酬之所到心灵之境——园林观念的流变 本章追溯了唐代园林尚武、尚华丽的遗风,如何在中国哲学,特别是宋代理学的兴起背景下,逐渐转向内敛与自然。我们考察了苏轼、周邦彦等大家对园林意境的文字描绘,分析了“清、静、雅”如何取代了早期的“奇、巧、博”。园林的空间叙事,开始倾向于模仿自然山水画的“可游、可居、可观”的层次,强调观者在游览过程中的心境变化。重点剖析了“借景”艺术的深化,不再是简单的视野引入,而是将远处的山脉、江河,通过巧妙的遮挡与引导,纳入私家园林的意境范畴,实现“天地入吾庐”的哲学追求。 第二章:叠石为山,理水为脉——空间构造的诗意逻辑 本章进入对园林本体物质形态的解析。作者引入了多份鲜为人知的宋人笔记和契约文本,还原了当时材料的选取标准和施工方法。宋代的叠石艺术,不再模仿北方的雄浑,而是转向江南的“瘦、透、漏、皱”的太湖石,视其为“凝固的云水”。书中详细讨论了理水技术,如何通过曲折的水系,制造出“一波三折”的视觉层次,用声音(泉鸣、水潺)来弥补视觉上的局限。此处特别引用了对杭州“小山丛竹”的复原性考证,揭示了如何在小院落中通过植物的层次感营造出深远的林莽之境。 第三章:花木语汇——植物的象征与季节的叙事 宋人对植物的偏爱,远超装饰层面。本书认为,花木的选择是文人身份认同和道德情操的载体。例如,对梅花的推崇,体现了耐寒守节的气节;对竹的钟爱,则象征了虚心有节的君子品格。本章细致梳理了宋代园林中特定植物的布局规律,并结合当时的节气风俗,分析了园林如何成为一个动态的时间容器,让文人在四季流转中感悟生命的消逝与复兴。我们将对比不同地域(如苏杭与川蜀)园林在植物配置上的地域性差异,探讨气候如何重塑审美偏好。 第四章:轩、亭、斋——空间的功能与精神的容器 园林中的建筑构件是文人活动的中心舞台。本书将重点剖析“轩”、“亭”、“斋”这三种核心建筑的形制与功能演变。 轩 (Xuan): 通常面向开阔水面,是半开放的过渡空间,用于接待友人或进行简短的吟咏集会。 亭 (Ting): 强调“止”的功能,是欣赏特定景观的观景点,其结构往往轻巧,以不破坏整体自然感为旨归。 斋 (Zhai): 则是绝对的私密空间,是读书、抚琴、抄经的场所,体现了文人对“独处”的极度珍视。 通过对《营造法式》中相关记录的侧面印证,作者揭示了这些建筑如何被赋予了高度的象征意义,每一个角落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哲学思辨状态。 第五章:园林与文学创作的互文性——“园林即诗” 这是本书最具原创性的部分。林教授认为,宋代园林的设计蓝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文人对诗歌意境的模仿。本章选取了多篇著名诗作(如陆游、辛弃疾的部分田园诗),逐句拆解其中描绘的景物,并与现存或推测的园林布局进行交叉印证。这种“文以载景,景以证文”的互文性分析,揭示了宋人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思辨,物化为可感知的空间体验。作者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许多园林设计者,其实是“空间的诗人”,他们用砖石与水流,创作出比纸面文字更具沉浸感的作品。 结语:流失的意境与当代的启示 最后,作者对宋代园林在元明清的演变进行了简要回顾,指出其核心精神的消散与异化。本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梳理历史,更是希望提醒当代读者,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如何通过对传统美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理解,重建属于现代人精神的“一方净土”。 目标读者: 历史学、艺术史、建筑史、古典文学爱好者,以及对宋代士大夫生活美学感兴趣的读者。本书图文并茂,配有大量宋人画作的精准对比分析图例。 ---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呐,这本书简直是微积分的“救星”!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号称是入门级的教材,结果都是看得我云里雾里,感觉就像在看一本高深的哲学著作,而不是数学书。但是这本《AP微积分》,它真的做到了把复杂的概念掰开揉碎了讲。特别是关于导数的定义和积分的黎曼和,我以前总是死记硬背公式,根本不理解背后的几何意义。这本书里,作者似乎知道我们普通学习者会卡在哪里,那些图示和例子都特别贴合实际,让我一下子就“茅塞顿开”。比如,它讲解极限的时候,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不像有些书直接就扔给你一个$epsilon-delta$的定义,让人望而生畏。我特别欣赏它在概念引入阶段的耐心,感觉就像身边有一个超级耐心的名师在为你一对一辅导,绝不跳过任何一个关键的逻辑链条。看完前几章,我晚上做梦都在想那些切线和面积的计算,但这感觉不是压力,而是一种对知识的掌控感带来的兴奋。对于准备AP考试的同学来说,这本书的配套练习题也是相当给力,难度设置合理,能有效巩固学习成果。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那种沉稳可靠的气质所吸引。它没有花哨的封面设计,没有夸张的宣传口号,一切都显得那么脚踏实地,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需要深入钻研的难点。在讲解那些需要“想象力”的部分,比如曲率或者弧长计算时,这本书的配图和空间想象引导非常到位。我曾因为看不懂高维空间的旋转和投影而苦恼,但这本书里关于三维图像的辅助说明,非常巧妙地将复杂的立体概念转化成了读者熟悉的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和剖面分析。这极大地降低了我的理解门槛。而且,这本书的习题设置也体现了一种循序渐进的“难度阶梯”,从基础的记忆性练习,到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定理的综合题,再到挑战思维极限的应用题,层层递进,确保学习者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能让人学进去、用得上的经典教材。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强大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是针对AP考试的一个复习工具,更像是一本精炼过的高等数学预科教材。我注意到,它在处理一些看似简单的概念时,会提前引入一些后续微积分章节(比如多变量微积分)中会用到的思想,这让我在做其他拓展阅读时,能够更轻松地衔接。例如,它在讲解链式法则时,就已经隐晦地提到了复合函数映射的概念,而不是孤立地把它当作一个计算规则来教授。这种全局观的构建,在其他同类教材中是很少见的。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它对于“变化率”这个核心思想的反复强调和多角度诠释,从瞬时速度到斜率再到比率的改变,它构建了一个非常稳固的认知模型。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感觉我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有条理了,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知识点。

评分

我是一个典型的“刷题机器”型学生,以前对理论总是能应付了事,只要能算出答案就行。然而,这本微积分教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它强迫你去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举个例子,在处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之间的关系时,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论证微积分基本定理的严谨性,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用反导数来求面积”。这种对数学严谨性的强调,让我对微积分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我开始明白,微积分不仅仅是求导求积的计算技巧,它更是一种看待变化和累积的强大思维框架。这本书对证明的组织非常清晰,逻辑链条一环扣一扣,即便有些证明步骤比较复杂,它也会用辅助图形或者分解步骤的方式来引导读者跟进。对于那些有志于未来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打下的坚实基础,远比考场上那几分的计算题分数重要得多。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官方”或者“指定”教材有点抵触情绪,总觉得它们写得枯燥乏味,缺乏灵魂。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自然,用词考究却又不失亲切感。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开头部分设置的“历史小插曲”或者“实际应用场景分析”,这些小小的点缀,让冰冷的数学公式立刻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比如,讲到牛顿和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发明权的争论,或者介绍微积分如何被用来计算火箭的弹道,这些内容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我发现自己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真的想去了解这些数学工具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世界。它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图文并茂,重点突出,阅读体验极佳,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如果说有什么小小的遗憾,可能就是某些高阶选修内容的深度还可以再挖掘一下,但对于核心AP考纲的覆盖面和深度来说,这本书已经做到了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