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武术绝招丛书:少林防身自卫绝技
:21元
作者:凌昆 著
出版社:四川科技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364732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少林防身自卫绝技》括正当防卫、人体要害部位、人体尖端优势、分筋错骨擒拿法、防身自卫擒摔术、巧夺器物防身、自然优势防身、24式防身自卫拳和附录九部分组成。从正当防卫的法律知识开始,了解人体要害部位。学习利用人体尖端优势,使用徒手擒拿自卫。施展防身绝技,运用自然条件防身,巧夺对方器物等。做到平时练套路,用于记忆或表演,用时一招多变,招招制敌。
目录
前 言
章 正当防卫
节 正当防卫基本概念
第二节 正当防卫要件
第三节 正当防卫构成条件
第四节 正当防卫限度把握
第五节 防卫过当及其特征
第六节 特别防卫及其权限
第七节 正当防卫误区解读
第二章 人体要害部位
节 头颈部位
第二节 躯干部位
第三节 四肢部位
第三章 人体尖端优势
节 拳的尖端优势
第二节 掌的尖端优势
第三节 指的尖端优势
第四节 爪的尖端优势
第五节 肘的尖端优势
第六节 头的尖端优势
第七节 膝的尖端优势
第八节 脚的尖端优势
第四章 分筋错骨擒拿法
节 盘接手法种
第二节 解脱手法2种
第三节 主动擒拿8法
第四节 被动擒拿13法
第五节 反擒拿法
第六节 分筋错骨擒拿33法
第五章 防身自卫擒摔法
节跌扑滚翻12法
第二节 主动擒摔9法
第三节 被动擒摔21法
第四节 防身自卫擒摔25法
第六章 巧夺器物防身
节 巧夺匕首8法
第二节 巧夺棍棒3法
第七章 自然优势防身
第八章 24式防身自卫术
附录
敬告读者
作者介绍
凌昆,男,祖籍江苏昆山。198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现任福建中医大学副教授,世界武术家,中国散手道协会委员,散手道黑带七段,少林鹰派武术研究会副会长。
先后随郭明华、林建华、梅雪雄、胡金焕老师学习现代武术拳械、传统武术拳械,接受正规的武术教育;1983年后拜访各地名师学习民间医术,将武术和医学相融合,主张“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把武术与养生相结合,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2006年经杨维博士介绍,向释行好大师学习少林鹰派武术拳械,同年被评为“散手道黑带六段”;2007年再次经杨维博士介绍,向鹰爪王周树生老师学习六合八法拳械:20年晋升为“散手道黑带七段”,同年被评为“世界武术家”。
多年来,他潜心研习武医之术,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获奖论文3篇,出版著作3部,参与研究校、省和*课题3项。
我得说,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性强得有些出乎意料,完全不是那种零散堆砌招式的武术大全。它更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武术学习路径图。开篇部分花了大篇幅讲解了基础的站桩和调息,这点非常关键,很多市面上的书直接跳过了,导致初学者基础不稳。作者在这里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仅仅告诉你“怎么做”,这种教学思路体现了深厚的内功修为。接着,它非常巧妙地将不同门派的精髓融汇贯通,比如在讲到某些特定的擒拿手法时,会对比不同流派的细微差别和适用场景,这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应对思路。我特别欣赏其中对“借力打力”这一核心概念的阐述,它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结合了实际的案例分析,甚至模拟了被多人围攻时的最优解法。读完关于这些实战策略的部分,我感觉自己对传统武术的理解从单纯的“招式对练”上升到了“战略博弈”的层面,思维一下子开阔了许多,这对于提升实战中的预判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从一个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武术研究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与“传承性”的完美平衡。它没有沉溺于历史典故的考据,也没有过度渲染武侠色彩,而是将那些流传下来的宝贵技艺,以一种现代人能够迅速吸收和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摔跤运动”和“徒手格斗”融合的部分,很多传统武术在现代擂台对抗中显得步履维艰,往往是因为缺乏系统的地面缠斗技术。这本书却非常前瞻性地纳入了如何快速从站立过渡到控制、如何利用地面优势反败为胜的策略。这说明作者群对当代搏击环境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们不是抱着“老祖宗的东西一定最好”的心态来编纂,而是做了一次严肃的、以效果为导向的技术整合。这种务实精神,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绝招秘笈”,更像是一份与时俱进的、经过实战检验的格斗工具箱,值得所有对近身对抗技术感兴趣的人反复研读和实践。
评分这本书在阐述技术细节上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简直是一部微观动作解析的教科书。我曾经练习过几年散打,总感觉某些发力点总是差那么一点火候,而这本书通过极其细致的图解和文字描述,精准地指出了那个“差一点”在哪里——原来是踝关节的锁定角度和脊柱的微小扭转配合不当造成的能量损耗。我立刻对着镜子尝试调整,效果立竿见影,那种原本需要很大蛮力才能勉强打出的效果,现在用更自然的方式达成了。特别是关于“短兵器”的应用部分,作者对于棍法的“虚实结合”和“鞭梢劲”的运用讲解得极其透彻,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描述,全是硬核的物理学和生物力学原理的结合。比如,它会精确到“挥舞过程中,手腕放松的黄金时间点”,这种级别的细节把控,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不仅是高手,更是个优秀的解剖学家和运动学家。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绝招”拆解成可以被科学理解和复制的基本要素。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浓郁的古典韵味和现代武术元素的结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特别喜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内页的排版也下了不少功夫,字体的选择很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清晰度,又透着一股子“武林秘籍”的肃穆感。我刚翻开的时候,看到插图部分的线条勾勒得非常精细,每一个动作的起手式、转折点,甚至是肌肉的发力方向,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们这些想在练习中精益求精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不像有些武术书籍,图画得含糊不清,看得人云里雾里,这套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尤其是那些关于“劲力”和“呼吸配合”的文字描述,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用书面语言来传达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功心法”,读起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真的能感受到气流在身体里运行。说实话,光是阅读和欣赏这些设计和文字的匠心,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完全值回票价,期待后续深入学习后能有更具体的体会。
评分坦白讲,我原本对这类“武术大全”抱持着十二分的怀疑态度,总觉得名字越宏大,内容越是空泛。然而,这套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传递出的那种朴素而坚定的武德观和健身理念。在许多技术章节的间隙,作者穿插了一些关于习武心性的修养文字,这些文字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基于亲身经历和对武术哲学的深刻体悟。他反复强调“技近乎道,不应滥用”,告诫习武者应当以自保和强身为本,而非逞凶斗狠。这种正向的引导对于正在形成武术观的年轻习武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精神食粮。此外,关于体能训练的部分,虽然不属于核心招式,但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强调了基础耐力和爆发力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一套非常科学的递进式训练方案,这让整本书的内容变得非常完整和人性化,不再只是冰冷的招式手册,而是一个全面的“武者养成计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