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比赛的特性
第一部分 规则与裁判工作的指导思想
第二部分 比赛规则
第一章 比赛
第一节 器材与设备
1 比赛场地
1.1 面积
1.2 比赛场地的地面
1.3 场地上的画线
1.4 区与区域
1.5 温度
1.6 照明
2 球网与网柱
2.1 球网高度
2.2 构造
2.3 标志带
2.4 标志杆
2.5 网柱
2.6 附加设备
3 球
3.1 标准
3.2 统一性
3.3 3球制
第二节 比赛参加者
4 比赛队
4.1 队的组成
4.2 队的位置
4.3 装备
4.4 服装的更换
4.5 禁止佩戴的物品
5 队的领导
5.1 队长
5.2 教练员
5.3 助理教练员
第三节 比赛方法
6 得1分、胜1局与胜1场
6.1 得1分
6.2 胜1局
6.3 胜1场
6.4 弃权与阵容不完整
7 比赛的组织
7.1 抽签
7.2 准备活动
7.3 开始阵容
7.4 位置
7.5 位置错误
7.6 轮转
7.7 轮转错误
第四节 比赛行为
8 比赛的状态
8.1 进入比赛
8.2 比赛的中止
8.3 界内球
8.4 界外球
9 击球
9.1 球队的击球
9.2 击球的性质
9.3 击球时的犯规
10 球网附近的球
10.1 球通过球网
10.2 球触球网
10.3 球人球网
11 球网附近的队员
11.1 越过球网
11.2 网下穿越
11.3 触网
11.4 队员在球网附近的犯规
12 发球
12.1 首先发球
12.2 发球次序
12.3 发球的允许
12.4 发球的执行
12.5 发球掩护
12.6 发球时的犯规
12.7 发球犯规与位置错误
13 进攻性击球
13.1 进攻性击球的特性
13.2 进攻性击球的限制
13.3 进攻性击球的犯规
14 拦网
14.1 拦网
14.2 拦网触球
14.3 进入对方空间拦网
14.4 拦网与球队的击球
14.5 拦发球
14.6 拦网犯规
第五节 比赛间断与延误比赛
15 间断
15.1 合法比赛间断的次数
15.2 合法比赛间断次序
15.3 请求合法比赛间断
15.4 暂停与技术暂停
15.5 换人
15.6 换人的限制
15.7 特殊换人
15.8 被判罚出场与取消比赛资格的换人
15.9 不合法的换人
15.10 换人的程序
15.11 不符合规定的请求
16 延误比赛
16.1 延误比赛的类型
16.2 对延误比赛的处罚
17 例外的比赛中断
17.1 受伤/生病
17.2 外因造成的比赛中断
17.3 被拖延的间断
18 局间休息与交换场区
18.1 局问休息
18.2 交换场区
第六节 自由防守队员
19 自由防守队员
19.1 自由防守队员的指定
19.2 自由防守队员的装备
19.3 自由防守队员涉及的行为
19.4 指定新自由防守队员
19.5 概要
第七节 参赛者的行为
20 行为要求
20.1 体育道德
20.2 公正竞赛
21 不良行为及其处罚
21.1 轻微的不良行为
21.2 给予处罚的不良行为
21.3 处罚等级
21.4 处罚的实施
21.5 局前与局间的不良行为
21.6不良行为的种类与红黄牌的使用
第二章 裁判员及其职责与法定手势
第三章 图表
第三部分 定义
附:本《规则》的英文部分
《排球竞赛规则:国际排联2012年第33届代表大会通过(2013-2016)》
国际排球联合会于2012年第33届代表大会通过的这本丛明礼主编的《排球竞赛规则(2013-2016国际排联2012年第33届代表大会通过)》,经中国排球协会译定,在全国各级排球比赛中执行。条款中用黑体字排印的词语和段落,是重点强调和“国际排联世界和正式比赛”必须执行的规定。为有助于提高排球工作者的英语水平和便于国际交流,本《规则》的中文部分之后附录了英文规则的全文,并且沿用了原文的页码。
这本书最让人感到温暖和贴心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文关怀”的体现。它不仅关注了顶级赛事的严苛标准,也兼顾了基层业余比赛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比如,在裁判职责部分,它对如何与运动员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在不影响比赛节奏的前提下处理突发事件(如观众干扰、灯光问题等)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这在很多纯粹的技术手册中是看不到的。它似乎在告诉读者,裁判工作不仅仅是规则的执行者,更是比赛秩序的维护者和公平精神的象征。这种从“规则条文”上升到“体育精神”层面的解读,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声的鼓励:去公正、专业、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排球运动中去吧。这本书,无疑是每一个热爱排球的人,从球场边到办公室里,都应该常备的一本圭臬。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充满力量感的排球运动瞬间仿佛要从纸面上跃然而出。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那种厚重而扎实的质感所吸引,就知道这绝不是那种糊弄了事的印刷品。光是翻开扉页,那清晰的字体排版和恰到好处的留白,就让人心情愉悦。作为一名资深的排球爱好者,我对于规则的钻研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过去市面上流通的很多版本,要么是翻译腔太重,要么是细节缺失,让人在实际判罚时总感觉心里没底。然而,这本由中国排协亲自议定的版本,那种权威性和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界外球”和“触网”的细微差别,里面的阐释逻辑严密,结合了大量的图示和案例分析,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要点,而老手也能从中找到提升判罚精准度的窍门。那种将复杂的竞技场景简化为清晰规则条文的能力,真的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专业功底。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神上的“排球特训”,让人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又加深了一层。
评分从出版方的角度来看,人民体育出版社的出品一贯以高质量著称,这次的排球规则书自然也不例外。装帧上的用心程度,让人感受到了对排球运动的尊重。纸张的质量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即便是被汗水浸湿几次(因为我总是在训练场边对照着看),书页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平整度,字迹也没有出现洇墨的现象。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历次技术会议上的重要修订点都有明确的标注和解释。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的资深人士来说,能否清晰地区分“旧规则”和“2017-2020新议定”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通过对比和批注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我们去查找历史文件的时间成本。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排球规则的编年史”,记录了这项运动在规则层面上每一次精进和完善的足迹,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评分说实话,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在保留核心规则的“骨架”之外,还精心编织了许多“血肉”。比如,对于“轮转”的描述,它不仅仅是机械地列出顺序,还加入了关于团队战术布局中轮转位置变化对进攻和防守影响的探讨。这对于那些渴望从“会打球”升级到“会思考比赛”的教练和队员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记得有一次友谊赛中,对方队伍突然改变了接应的位置,导致我方战术体系一度陷入混乱。当时我还在琢磨是不是规则有更新,翻开这本书关于站位和换人的交叉条款,立刻茅塞顿开,原来是对方利用了某个规则的“灰色地带”进行巧妙的战术调整。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规则不仅仅当作约束,更当作一种可以被利用和创造的工具来呈现。那种深挖规则背后的战术意图的解读,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啊哈!”的顿悟时刻,远超一本普通的规则手册。
评分我是一个极度注重实战应用的读者,所以对于任何理论书籍,我都会带着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它的“可操作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近乎完美。它没有沉溺于晦涩的法律条文式的语言,而是大量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来阐述规则的落地执行。比如,在处理“球接触到遮挡物后算不算界内”的问题时,它清晰地划分了不同高度的遮挡物,并配上了简短的文字描述,让人一看就懂,下次在场上遇到类似情况,判罚自然得心应手,不拖泥带水。我过去在一些低级别的比赛中,经常因为对“二次触球”的理解模糊而造成争议,而这本书对这一条的界定,非常清晰地划清了“鼓励流畅性”与“防止违例”之间的平衡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有了更强的预判能力,这对于提升比赛的流畅度和观赏性都有着直接的帮助。这不再是躺在书架上积灰的工具书,而是随时可以拿起来翻阅的“场边顾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