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六十八卷 脉翅目 蚁蛉总科 | 作者 | 王心丽,詹庆斌,王爱芹 |
| 定价 | 198.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567857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圆脊精装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4Kg | |
| 内容简介 | |
| 蚁蛉总科隶属于昆虫纲脉翅目,包括蚁蛉科、蝶角蛉科、蝶蛉科、旌蛉科和细蛉科。本卷记载了中国蚁蛉总科4科44属151种,其中蚁蛉科2亚科6族31属116种,蝶角蛉科2亚科11属29种,蝶蛉科1属5种,旌蛉科1属1种。本卷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以上4科的研究简史及分类系统、形态特征、区系分析、生物学、材料与方法;各论部分包括44属151种的形态描述及地理分布等内容。本卷编制了各类群成虫的分类检索表,提供了成虫彩色照片、外生殖器形态照片38版,以及形态插图。对一些没有得到检视标本的物种,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就存疑问题作出说明,以利后续的研究。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每一次接触到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这种国家级动物志系列,总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代表着一个物种群体在特定地理范围内被系统性考察和记录的最高水平。就脉翅目而言,它的古老血统和相对较少的物种多样性,使得每一次分类修订都可能带来重大的认识飞跃。我尤其关注的是,这部关于脉翅目的卷册,在处理那些尚未完全厘清的分类难题时,是采取了保守的维持现有分类,还是果断地提出了新的见解和修订?科学的进步往往意味着对旧有认知的挑战。我希望看到作者们对那些存在争议的属或种的处理意见,并且最好能给出他们进行判断的依据——是基于形态的细微差异,还是基于新的生态学观察?如果能附带一些关于生物地理学意义的讨论,比如中国境内不同区域的脉翅目区系构成有何显著不同,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将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份对中国生物多样性做出长期贡献的严肃学术成果,值得被认真对待。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读者体验”角度来看,一本优秀的工具书必须具有极佳的检索性和耐用性。我设想,对于这样一本可能被频繁翻阅查阅的权威著作,其装帧和纸张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毕竟,科学工作者和学生需要反复比对图谱和文字描述。除了物理层面的考量,数字化检索的便捷性也越来越重要,尽管这是一本实体书,但我更期待它在内容组织上能够体现出逻辑上的严密性。比如,索引部分是否做得足够详尽,能够快速定位到拉丁名、中文名,甚至关键的形态学术语?对于脉翅目这个领域,很多关键信息可能隐藏在冗长的正文描述中,如果能有一个结构化的摘要或关键特征列表,阅读起来会更加高效。这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了“有什么”,更在于如何清晰、系统地“告诉我们如何找到它们”。它承载着对过去研究的总结,也必然是未来研究者们进行物种鉴定和新发现探索的起点。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昆虫爱好者,我通常会被那些能够帮助我将书本知识与现实观察联系起来的材料深深吸引。阅读关于脉翅目昆虫的专业书籍,最难的就是如何跨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高度简化的图示。因此,我非常好奇这套“中国动物志”系列的某一卷,具体到“脉翅目 蚁蛉总科”的部分,是如何平衡科学的精确性与读者的可读性之间的关系的。理想情况下,它应该提供清晰的外部形态图,最好是能够与实际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对比参考的精细插图,而不是那种过于风格化的手绘。再者,关于物种的鉴定流程,是否有提供关键鉴别特征的流程图或者对比表?很多时候,区分相近种类的过程往往是令人沮丧的,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排除法”路径,那将是极大的帮助。而且,我对它们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也很有兴趣,想知道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是否已经渗透到这份传统形态学为主的志书中,这对理解整个昆虫纲的系统发育至关重要。总之,我希望它是一本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需求,又能引导入门者进入深层学习的桥梁。
评分我对自然科学类书籍的偏好,往往倾向于那些不仅严谨而且富有现场感描述的作品。想象一下,手捧这本巨著,仿佛能闻到那些古老森林中特有的湿润气息,听到翅膀振动的微弱声响。脉翅目,这个在昆虫世界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却常常被聚光灯遗忘的群体,其复杂性和美丽是毋庸置疑的。我更关心的是,编著者们在野外考察和标本研究中积累的那些“第一手”经验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在描述那些生活在特定微生境下的物种时,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其栖息地精确坐标或环境参数的记录?此外,对于任何地方性物种(endemism),深入的地理分布数据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本书能够详细到每一分类单元的地理变异,那将极大地提升其作为科学参考的价值。我期待它能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中国脉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全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科书式的介绍层面。这本书的厚重感,理应承载着作者们多年伏案和躬耕于野外的全部心血,这才是真正吸引读者的核心所在。
评分这本关于脉翅目的专著,光是看到“蚁蛉总科”这几个字,我就忍不住要翻开看看了。我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夏天傍晚总能看到那些长着精致翅膀的生物在灯光下飞舞,它们优雅又神秘。这次能有这样一本权威的工具书深入探讨这个类群,简直是昆虫学爱好者的一大福音。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不同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的详细描述。对于分类学上的细微差异,比如触角的构造、翅脉的纹理这些只有专家才能把握的细节,不知道作者们是如何通过插图和文字来呈现的,希望能清晰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辨认出主要的几个科。尤其是像蚁蛉这种生命周期中经历完全变态的昆虫,它们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变过程,其中蕴含的进化意义是非常耐人寻味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物种信息,更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古老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宏观视角,比如它们如何影响食物链的平衡,或者它们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如何。总而言之,对于任何对这个看似小众实则充满惊喜的昆虫群体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案头必备的宝典,翻阅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充满发现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