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良心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像一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法官,认真负责地检验着人们的是非功过,审视着人们的一言一行,督促着人们不断作出正确的选择。
内容简介
《让良心别留遗憾:做人做事不可突破的道德铁律》讲述了“良心”是一个古老的伦理概念。《孟子》中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之为良心,主张人应当注意找回被流放的良心。朱熹则将良心视为宰制人心的“道心”。王阳明将良心看作澄澄朗朗的“本心”。英文中的“CON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的“CONSCIRE”,意即“知道”。以后知行合一,就有了按良心办事的意思。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中,良心就是“超我”制约“自我”的人格命令的一部分。 现在,良心就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是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良心就是人们的善良之心、正直之心、公道之心、疾恶之心、诚信之心、感恩之心、怜恤之心、豁达之心、敬业之心、清廉之心、奉献之心。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
精彩书评
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会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康德《墓志铭》
对于道德实践来说,较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论辩集》
目录
★第*章 世间美是良知
——天地良心,人间正气1.爱与善良无处不在
2.善良的行为是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3.爱可以战胜困难、创造**
4.良知是一味**的药
5.为善者常三省吾身
6.尊重善意也是一种美德
7.善良是一种安然
8.善意如灯,照亮你我
9.每一次善行上帝都看得到
10.心灵的美好可以成全生命的美好
11.因果循环的善良
12.善良之心让世界充满爱
★第二章 凭良心做人,你会坦然面对
——无愧于人方能无愧于心1.凭良知履行自己的天职
2.心好,做人也错不了
3.人应珍爱的是良心
4.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5.善良的土壤开出美丽的花朵
6.善良的人更懂得感恩
7.坚守道德准则,珍惜自己的良知
8.成大事者,不欺心
9.良心让我们的行为不偏离
10.美妈妈吴菊萍
11.给别人一把钥匙
12.请开出自己“良心的**”
13.以宽容之心善待他人
★第三章 凭良心说话,你会获得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永远不要昧着良心说话1.善意的谎言创造**
2.用心说话,温暖人心
3.有良知的人要有基本的同情心
4.用良心讲的话更令人信服
5.用良知为正义而呐喊
6.怀着良知和胆识说话
★第四章 凭良心做事,你的信誉必将与日俱增
——办事讲公道守信用是体现良心的道德高地1.危难时刻的真情
2.用善良抚慰受伤的心
3.坚守良知,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4.抗拒诱惑,忠于自己的良知
5.法律判良知无罪
6.勇于担当,不推脱责任
7.善待他人也是在积累财富
8.“小悦悦事件”让我们找寻自己的良知
9.拯救人心也是善举
10.相信善良让我们感觉更温暖
11.善良和良知可以化解灾难、成就美好
12.凭良心做事坦然
13.积善必有善报
★第五章 凭良心工作,你会在职场上尽职尽责
——职场上看不起没有职业良心的员工1.做一个有良心的员工
2.脚踏实地是用良心工作的态度
3.忠于自己的工作
4.对公司心存感恩
5.看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6.对工作和人生尽职尽责
7.用责任心助力公司发展
8.勇敢站出来承担责任
9.在职场挣良心钱
10.不占公司小便宜
11.不要不把工作当回事儿
12.不能总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13.为自己的负责,绝不嫁祸于人
★第六章 凭良心赚钱,让自己心安理得
——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用感恩的心赚良心钱
3.不让金钱腐蚀良心
4.以义制利,做“良心”商家
5.宁失千金,不失良心
6.至善品质铺就成功之路
7.公私兼顾才是商家的良知
8.做生意,良心是亮的招牌
★第七章 凭良心处世,凭真诚立足于社会
——人人都愿意与有良心的人交往1.乐善好施,善莫大焉
2.一个医生的良心
3.善良是可以传染的
4.良心的宽恕
5.为官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6.善待万物,与世界更和谐
7.善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8.有良知的人更懂得感恩
9.想到的不只是自己
10.付出的是真情,回馈的是
11.成全别人,也成全了自己的良知
12.接受和付出都是幸福的
★第八章 良心是横置于天地之间的一杆称
——丢什么都别丢了良心1.以怨报德坏良心
2.违法多因违背了良知
3.一个有良知的人,必须知“耻”
4.忘恩负义非君子之为
5.良心的谴责
6.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7.良心是怎么来的
8.良知是不容亵渎的
9.让真诚和善良成为一种习惯
10.传递爱,是人类前进的原动力
11.用宽容化解仇恨,让温暖永存
12.善良花开代代香
13.有良心的人更健康长寿
收起全部↑
精彩书摘
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中,作为重要道德范畴的良心,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高度推崇,并被奉为天地之间的至善和衡量行为的标尺。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天地良心”或“良心发现”就是对这一至善和这一标尺**的注解。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明确提出了“良心”这一概念。他所讲的良心指的是“仁义之心”,亦即为人处世的善良之心。
什么是良心,良心就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是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良心就是人们的善良之心、正直之心、公道之心、疾恶之心、诚信之心、感恩之心、怜恤之心、豁达之心、敬业之心、清廉之心、奉献之心。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
和法律相比,良心和道德深入并渗透到人们的每一个思想和行动中。法律只制裁违法行为,良心则制止违法的念头。所以,良心发自内心,是个人行为的道德捍卫者,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制约力。做了不道德的事,良心会责备自己;做了具有崇高道德意义的事,良心上所产生的成就感会使自己感到满足而愉悦。在行为中,良心是道德向导,起着调整和控制行为的作用。
良心既是抽象的、无形的,又是很实在很具体的,它在对待每一件具体事物时便立刻鲜明地显现出来。人的良心就像一面镜子,正义和邪恶、善良和凶残,都可以从这面镜子中反映出来。良心泯灭了,人们便会变得是非不分、忠奸莫辨,便有了冷漠、残酷、伪善和奸诈等。人有了良心,便有了同情、真诚和善良,一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人,是因为有一颗良心,否则那就是人面兽心。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最近刚入手一本名为《舌尖上的美食》的书,虽然名字听起来很直接,但翻开才发现,它远不止是一本简单的菜谱。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者,用一种极其温和而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带我进入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深邃海洋。每一页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食材的生长、烹饪的技巧,更关乎这道菜肴背后承载的历史、地域风情,以及人们的情感寄托。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一道地方特色菜时,那种细致入微的笔触,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香料气息,感受到灶火跳跃的热度。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出美味佳肴,更是告诉你,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连接人与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我尝试着书中介绍的一道川菜,虽然我不是专业厨师,但按照书中的步骤,即使是我这样的新手,也能做出八九分相似的美味,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表的。书中的一些关于食材搭配的独到见解,更是让我豁然开朗,原来看似寻常的食材,在巧妙的组合下,竟能迸发出如此令人惊艳的火花。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相当了得,行文流畅,引人入胜,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让人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然后再迫不及待地冲进厨房,实践一番。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预期,它不仅是厨房里的得力助手,更是心灵上的美味之旅。
评分作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点亮日常的读物,《舌尖上的美食》恰好满足了这一点。这本书就像一位知无不言的烹饪导师,又像一位博学多识的美食评论家,它带我走进了琳琅满目的美食世界。我非常欣赏作者在描述烹饪过程时的细致和耐心,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清清楚楚,即使是对烹饪新手来说,也能够轻松上手。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道经典菜肴,比如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从熬制汤底的香料选择,到面条的粗细劲道,都充满了讲究。吃下第一口的时候,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被这碗面治愈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食物有了更深的敬畏。它不仅仅是提供食谱,更是在传授一种烹饪的哲学,一种对食材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我喜欢它文字中流露出的那份真挚和热情,让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去品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味。
评分我一直对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舌尖上的美食》这本书,无疑是满足了我对美食探索的无限渴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食谱,更像是一场穿越中国大江南北的美食之旅。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情感,将一道道菜肴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深刻体会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书中对于食材的选择、处理以及烹饪过程的描写,都充满了智慧和匠心。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不同地域食材的解读,比如南方温润的米糕,北方粗犷的面食,以及沿海地区鲜美的海鲜,每一种都带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道家常菜,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那种朴实而醇厚的味道,却让我找回了久违的家的感觉。书中的一些关于食材搭配的建议,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原来很多看似不搭的食材,通过巧妙的组合,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味。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用心,大量的精美图片,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每翻开一页,都充满了对美食的向往。它让我明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评分这本书《舌尖上的美食》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只讲烹饪技巧的书,而是更像一本讲述中国饮食文化和社会风情的百科全书。作者通过对各种美食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风貌、人文历史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节气美食”的章节,它将时令的食材与传统习俗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看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例如,立春时节的春饼,冬至时的饺子,都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食物不仅仅是生理需求,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尝试着书中介绍的一道颇具地方特色的蒸菜,虽然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但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也做出了令人满意的味道。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吸引人,充满了故事性,让我读起来津津有味,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场美食的探险。它拓展了我对美食的认知,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这片土地上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本《舌尖上的美食》,一开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以为就是一本普通的食谱,但读完后,才发现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文化读物,它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作者不仅仅是在介绍菜肴,更是在讲述美食背后的故事,包括食材的来源、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人们对于美食的情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非遗美食”的篇章,作者深入挖掘了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美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小镇,感受着古老的烹饪技艺代代相传的温度。书中介绍的几道传统点心,虽然制作起来有些繁琐,但在我尝试制作后,那种怀旧的味道瞬间唤醒了儿时的记忆,让我感慨万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美食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日常饮食,学会了更加珍视每一道菜背后的匠心与传承。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雅致,读起来非常舒服,也让我对中国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