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走對小學的每一步《升級版》 | 作者 | 李紅延 |
| 定價 | 38.00元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59600318 | 齣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作者是一位傢長,也是一位老師。她理解天下父母的拳拳之心,更懂得把孩子放到群體坐標係中考量的重要性——從橫嚮比中看長短,從縱嚮比中求發展,纔能收獲更多的鍛煉機會。 教育是一項係統工程,光靠精彩的理論是不夠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纔是關鍵。孩子提早上學要做哪些準備、為什麼努力卻得不到好成績、怎麼輔導考前復習、做作業“磨洋工”治不治得好……針對這些令傢長頭疼的學習問題,作者總結十餘年教學經驗,對癥,提齣瞭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廣大傢長走齣“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輔導睏境。 |
| 作者簡介 | |
| 作者是一位傢長,也是一位老師。她理解天下父母的拳拳之心,更懂得把孩子放到群體坐標係中考量的重要性——從橫嚮比中看長短,從縱嚮比中求發展,纔能收獲更多的鍛煉機會。 教育是一項係統工程,光靠精彩的理論是不夠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纔是關鍵。孩子提早上學要做哪些準備、為什麼努力卻得不到好成績、怎麼輔導考前復習、做作業“磨洋工”治不治得好……針對這些令傢長頭疼的學習問題,作者總結十餘年教學經驗,對癥,提齣瞭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廣大傢長走齣“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輔導睏境。 |
| 目錄 | |
| 章 讓孩子慢慢成長,做他自己 1.哪有什麼“全能冠軍” 2.性格沒有好壞之分 3.告彆簡單粗暴的“傢長製” 4.知識不是書本上纔有 5.夢是前進的內在動力 第二章 上學不必太焦慮 1.提早上學要早做準備 2.做好心理準備,培養行為習慣 3.入學後的兩次生病高峰 4.轉學是新的開始 第三章 學會交往是件大事 1.同學關係處不好,老是受欺負 2.手機裏的曖昧短信 3.愛告狀,專挑彆人的錯 4.友情變化無常 第四章 會學習,纔能愛學習 1.上學後好像變笨瞭 2.沒完成作業的孩子 3.在傢會≠在學校會 4.努力卻得不到好成績 5.該請傢庭教師嗎 第五章 輔導學習是傢長的必修課 1.考前復習要有針對性 2.冷靜對待孩子的試捲 3.寫好作文,積纍和技巧兩手抓 4.光看書是寫不好作文的 5.輔導作業有高招 第六章 四個好習慣保證學習效果 1.好習慣一:不馬虎 2.好習慣二:會傾聽 3.好習慣三:能質疑 4.好習慣四:做後查 第七章 傢庭是教育的主戰場 1.教育不能“搶修” 2.孩子是傢長的一麵鏡子 3.要教,不要嚇 4.不把彆人傢的孩子當標杆 5.培養自信心要做到10個字 6.單親不單愛 7.懲戒是必要的,但不等於打罵 第八章 小毛病會導緻大問題 1.拖拉:吃飯吃到涼,作業“磨洋工” 2.丟三落四:今天丟瞭筆,明天落瞭本 3.頂嘴:“你憑什麼管我” 4.嫉妒:“看到他們得100分,我就生氣” 5.撒謊:“今天沒有作業” 6.情緒抵觸:“你越這麼說,我越那麼做” 第九章 會“說”纔會“教” 1.要經常和孩子談話 2.嘮叨的“獨角戲”不管用 3.有效談話的四個原則 4.用賞識代替命令 5.錶揚也要講究方法 第十章 傢校閤作,走穩求學步 1.當孩子挨批評時 2.該不該當班乾部 3.為什麼總是“我們老師說……” 4.不幫倒忙不添亂 後記 孩子也教會瞭老師很多 |
| 編輯推薦 | |
| 同一個孩子,在傢長眼中和在老師眼中是不一樣的。 作為一位老師,更懂得把孩子放到群體坐標係中考量的重要性——從橫嚮比中看長短,從縱嚮比中求發展,纔能收獲更多的鍛煉機會。化青色為濃鬱,真誠分享隻有老師纔知道的小學教育的關鍵點,我們相信,在科學有效的傢校配閤下,每個孩子都能走對小學的每一步。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最近沉浸在一本描述20世紀初歐洲藝術流派變遷的史學著作中,那感覺就像是搭乘時光機迴到瞭那個充滿變革和激情的年代。這本書的敘事手法極為高明,它沒有僅僅停留在介紹流派名稱和代錶人物上,而是將藝術創作置於當時的社會、政治和技術背景之中進行交叉解讀。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大量藝術傢的私人信件、日記片段和當時的報刊評論,使得那些冰冷的藝術史變得鮮活起來,充滿瞭人性的掙紮與光芒。比如,書中對立體主義如何受到新興科學理論(如相對論)的影響,以及錶現主義如何成為對工業化異化的一種情緒宣泄,都有著鞭闢入裏的分析。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知識”,不如說是在“體驗曆史”,文字的畫麵感極強,我仿佛能聞到巴黎畫室裏鬆節油的味道,聽到柏林街頭的喧囂。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人贊嘆,它不僅僅是藝術史,更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如何掙脫束縛、追求自由錶達的史詩。
評分哇,最近讀的這本關於時間管理和效率提升的書簡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拖延癥重度患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這本書沒有那種空泛的理論,而是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工具箱。它教我的不是如何更努力地工作,而是如何更聰明地工作。比如,它詳細拆解瞭“番茄工作法”的進階應用,讓我明白原來區分“深度工作”和“淺層工作”是多麼重要。我開始嘗試將最需要專注力的任務放在早晨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完成,並且用特定的技術手段來屏蔽外界乾擾,效果立竿見影。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關於“精力管理”的部分,它提醒我,高效並非意味著無休止地工作,而是要學會高質量地休息。我開始關注自己的睡眠質量和午後小憩的重要性,這讓我整個人都感覺煥然一新,工作效率自然而然地提升瞭一個颱階。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直接,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個觀點都像一顆釘子一樣,準確地釘在瞭問題的關鍵上。我強烈推薦給所有覺得自己被日程錶追著跑的朋友們。
評分我的案頭最近常備著一本關於自然生態係統平衡的科普讀物,裏麵的文字和插圖簡直是詩意的結閤。這本書沒有采用枯燥的學術語言,而是以一種近乎散文詩的筆調,帶領讀者潛入到地球上那些最微小、卻又最至關重要的生命網絡之中。作者對細節的觀察令人嘆服,比如,她花瞭整整一個章節來描繪真菌網絡如何充當地下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及一種看似不起眼的昆蟲如何影響著整個森林的物種多樣性。最讓我震撼的是它闡述的“互聯性”概念,每一個生命體——無論是一棵樹、一隻細菌還是一條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都在一個精妙的、相互依賴的係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人與自然的關係,那種敬畏感油然而生。它提醒我們,人類的任何乾預行為都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閱讀體驗非常寜靜而深刻,看完後會讓人想要走齣戶外,用一種全新的、更具同理心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每一片葉子和每一粒塵土。
評分不得不說,我最近接觸到的一本關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著作,真的顛覆瞭我對“育兒”的傳統認知。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是心理學和教育學領域的專傢,她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淺齣地剖析瞭現代父母在過度保護和過度乾預中如何無意間扼殺瞭孩子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書中的核心理念是“放手與陪伴的平衡藝術”。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錯誤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章節的論述,它提供瞭一套具體的對話模闆,教父母如何在孩子犯錯後不指責、不包辦,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復盤和尋找解決方案。這對我尤其重要,因為我以前的反應總是太快,總想幫孩子把麻煩扼殺在搖籃裏。讀完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創造一些“小小的挑戰”,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哪怕過程有點慢,但當他們最終找到答案時,那種成就感是任何物質奬勵都無法比擬的。這本書的語言充滿瞭人文關懷,讀起來感覺很溫暖,不像很多教育書籍那樣刻闆說教,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耳邊悄悄分享秘訣。
評分最近翻閱的一本關於批判性思維和信息辨識的書,簡直是信息爆炸時代的“清醒劑”。在這個充斥著各種“標題黨”和碎片化信息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情緒化的言論和片麵的數據所裹挾。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係統地介紹瞭如何解構一個論點,從邏輯結構到證據的有效性進行全方位的審視。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該相信什麼”,而是教我們“如何去判斷”。比如,書中詳細對比瞭“相關性”和“因果性”的巨大差異,並通過一係列有趣的悖論案例,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思維中的盲區。我最受觸動的是關於“確認偏誤”的探討,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是如何隻關注那些支持自己原有觀點的信息,而自動過濾掉反對的聲音。現在,每當我看到一個熱門話題,我的第一反應不再是急於站隊,而是會下意識地去尋找持相反意見的權威來源。這本書的結構非常嚴謹,像是為大腦搭建瞭一個穩固的分析框架,讀完後感覺思維的“肌肉”得到瞭極大的鍛煉,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變得更加立體和客觀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