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简·尼尔森(Jane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她于2013年5月中旬至6月初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谢丽尔欧文(CherylErwin),文学硕士,内华达州里诺市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是9本养育和家庭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美国广受欢迎的演讲家、培训师、电台养育栏目名人,她有一个儿子。
罗丝琳安达菲(RoslynAnnDuffy),学习之树蒙台梭利幼儿园发起人和共同的管理者,著有《3~6岁孩子10个重要的养育问题》一书,并为国际专栏“从父母的视角看问题”撰写文章。在不同文化的国家中演讲和培训,她是4个孩子的母,3个孩子的奶奶,在华盛顿西雅图从事咨询工作。
《正面管教》修订版 定价38
《正面管教 A-Z》 定价 45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定价 42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定价 35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定价42
教室里的孩子的正面管教 定价 30
1-6册 总定价 232 元
编辑推荐
1、 畅销美国400多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
2、 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
3、 自1981年本书*版出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4、 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在本书中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
惩罚和娇纵为什么对孩子都不好,并且不管用?
怎样用既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正面管教方法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良好品质?
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动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何赢得孩子与父母和老师的合作?
如何消解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父母”对孩子会有什么危害?
各种性格的父母对孩子会有什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父母如何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点,避免缺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老师们如何避免对孩子造成管教问题?
从3岁到青春期的十几岁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将因为本书而彻底改变家里和学校的气愤,改变自己的人生。
内容简介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的结果。
自1981年本书版初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本书被翻译成16中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自1987年次修订之后,每10年修订一次,本书根据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订版(2006年出版)翻译,该版首印数为70多万册。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名多年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的教师,我原本以为对各种教育理论已经很熟悉了,但这套书还是提供了非常独特且实用的视角,尤其是在处理团体动力和情绪管理方面。书中关于“解决问题的会议”的描述,对我启发极大。在课堂上,当出现一些普遍性的冲突,比如玩具分享问题或者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时,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我来做决定,或者惩罚当事人。而“正面管教”的方法,鼓励将问题带入集体讨论,让孩子们自己参与制定规则和寻找解决方案。这不仅提高了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更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我试着组织了几次这样的“小议会”,初期有些混乱,孩子们叽叽喳喳,好像在玩闹,但通过引导,他们真的开始提出一些很有创意的建议,比如设置一个“心情沙漏”来决定发言时间,或者画一个“休息区”的标志。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孩子们并非不负责任,而是缺乏被赋予责任和表达意见的平台。这套书提供的不仅是针对家庭的建议,更是适用于任何需要构建积极人际关系的场景,它的普适性和深度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这套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管教”二字的固有认知。我以前总觉得管教意味着严格、意味着定规矩、意味着“我说了算”。结果呢,家里经常像个战场,充满了讨价还价和冷战。然而,这本书强调的是“连接先于纠正”,这个理念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不是教你怎么快速制服孩子,而是教你如何先走进孩子的心里。我开始尝试在孩子犯错后,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问一句“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而不是立刻指出他的错误。这个简单的停顿和倾听,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软化下来。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只是需要确认自己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书中关于“共情式倾听”的章节,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并尝试用不同的语气和方式进行练习。它教会我如何描述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评判他们的行为。比如,不说“你太淘气了”,而是说“我看到你现在很生气,因为积木倒了,是吗?” 这种细微的语言调整,带来的却是关系上的巨大飞跃。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权威不是来自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源自深厚的信任和尊重,这种关系建立起来,后期的引导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温暖且富有同理心,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读起来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朋友进行深入的对话。它非常注重对“父母自我关怀”的强调,这一点在很多育儿书中常常被忽略。作者深刻地指出了,一个疲惫、焦虑、自我苛责的父母,是无法提供稳定和积极的养育环境的。书中提到,当我们感到自己快要“爆炸”时,首要任务是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必要时可以给自己“暂停五分钟”。这个建议简单却极其有效。我曾因为工作压力大,常常在孩子面前失去耐心,事后又深感愧疚。这本书让我明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是做好父母的第一步。它教会我如何使用“自我同情”来替代自我批评,从而在第二天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新的挑战。这种关注养育者心理健康的视角,让整套书的指导体系显得更加立体和人性化,它是在帮你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健康的家庭教育生态系统,而不是一套临时的应急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实操性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针对那些我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的日常小冲突。比如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以前总是习惯于直接制止或者用说教来压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场面更难控制。但读了这套书里的方法后,我开始学着用“捕捉积极行为”和“设定界限而非惩罚”的思路去应对。书中详细地分析了行为背后的需求,让我明白了孩子大喊大叫可能只是想表达“我需要关注”或者“我感到无助”。特别是关于“有限的选择”这一技巧,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不再是强迫孩子穿上外套,而是提供两个他能接受的选项,这种赋权感让孩子合作的意愿大大增强。我记得有一次,小家伙非要带一个明显不适合出门的玩具,以往我会直接没收,这次我试着说:“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恐龙,但它太大了,我们带小一点的‘探险家’去好吗?” 结果他很痛快地答应了。这种细微的转变,让我体会到真正的管教不是对抗,而是引导。书里提供的脚本和场景模拟非常贴近生活,让理论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可以直接在厨房、车里、游乐场上使用的工具箱。我感觉自己终于从“救火队长”的角色,慢慢转变为一个更稳定、更有预见性的引路人。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是它对于“积极心理学”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它不是一味地强调“要怎么做”,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这么做会有效”。比如,关于“自然且合理的后果”这一概念,它清晰地界定了惩罚与后果的区别。惩罚常常是成人附加的、带有报复性的(比如“你弄坏了玩具,所以不准看电视”),而后果则是与行为直接相关的、让孩子体验到真实世界运作规律的(比如“玩具弄坏了,我们就得一起想办法修好它,或者它暂时不能玩了”)。这种界限的清晰,帮我避免了情绪化反应,使每一次失误都成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尤其喜欢书中提到要关注孩子“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我哪里不好”。这种积极的聚焦,极大地提升了我自己作为母亲的效能感。当我不再把精力放在指责孩子的不完美上,而是去发现并放大他每一次微小的努力和进步时,我发现自己也变得更快乐、更放松了。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技巧的堆砌都要来得重要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