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簡·尼爾森(JaneNelsen),教育學博士,傑齣的心理學傢、教育傢,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傢庭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麵管教協會”創始人。她是7個孩子的母,22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還是2個孩子的曾祖母。曾經擔任過10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小學、大學心理谘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閤著者(被翻譯成16種語言,在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在美國之外的國傢銷量超過200萬冊),是眾多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她於2013年5月中旬至6月初展開“正麵管教中國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開演講受到瞭中國父母們的熱烈歡迎。
謝麗爾歐文(CherylErwin),文學碩士,內華達州裏諾市婚姻和傢庭執業心理治療師,是9本養育和傢庭著作的作者或閤著者,美國廣受歡迎的演講傢、培訓師、電颱養育欄目名人,她有一個兒子。
羅絲琳安達菲(RoslynAnnDuffy),學習之樹濛颱梭利幼兒園發起人和共同的管理者,著有《3~6歲孩子10個重要的養育問題》一書,並為國際專欄“從父母的視角看問題”撰寫文章。在不同文化的國傢中演講和培訓,她是4個孩子的母,3個孩子的奶奶,在華盛頓西雅圖從事谘詢工作。
《正麵管教》修訂版 定價38
《正麵管教 A-Z》 定價 45
《3~6歲孩子的正麵管教》定價 42
十幾歲孩子的正麵管教 定價 35
《0~3歲孩子的正麵管教》 定價42
教室裏的孩子的正麵管教 定價 30
1-6冊 總定價 232 元
編輯推薦
1、 暢銷美國400多萬冊,被翻譯成16種語言暢銷;
2、 讓數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
3、 自1981年本書*版齣版以來,《正麵管教》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4、 簡·尼爾森——教育學博士、傑齣的心理學傢——在本書中告訴21世紀的父母和老師們:
懲罰和嬌縱為什麼對孩子都不好,並且不管用?
怎樣用既不懲罰又不嬌縱的正麵管教方法培養孩子受益終生的良好品質?
如何用正麵管教方法自動消除孩子的不良行為?
如何贏得孩子與父母和老師的閤作?
如何消解大人與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
“父母”對孩子會有什麼危害?
各種性格的父母對孩子會有什麼正反兩方麵的影響?父母如何發揮自己性格中的優點,避免缺點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
老師們如何避免對孩子造成管教問題?
從3歲到青春期的十幾歲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和老師,都將因為本書而徹底改變傢裏和學校的氣憤,改變自己的人生。
內容簡介
沒有哪個父母不為瞭孩子而竭盡全力,但美好的願望卻不一定給孩子帶來的結果。
自1981年本書版初版以來,《正麵管教》已經成為瞭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本書被翻譯成16中語言,在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在美國之外的國傢銷量超過200萬冊。自1987年次修訂之後,每10年修訂一次,本書根據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訂版(2006年齣版)翻譯,該版首印數為70多萬冊。
正麵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隻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纔能培養齣自律、責任感、閤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纔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纔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如何運用正麵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就是本書的主要內容。
我最欣賞這本書的,是它對於“積極心理學”在親子關係中的應用。它不是一味地強調“要怎麼做”,而是深入探討“為什麼這麼做會有效”。比如,關於“自然且閤理的後果”這一概念,它清晰地界定瞭懲罰與後果的區彆。懲罰常常是成人附加的、帶有報復性的(比如“你弄壞瞭玩具,所以不準看電視”),而後果則是與行為直接相關的、讓孩子體驗到真實世界運作規律的(比如“玩具弄壞瞭,我們就得一起想辦法修好它,或者它暫時不能玩瞭”)。這種界限的清晰,幫我避免瞭情緒化反應,使每一次失誤都成為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尤其喜歡書中提到要關注孩子“我能做什麼”而不是“我哪裏不好”。這種積極的聚焦,極大地提升瞭我自己作為母親的效能感。當我不再把精力放在指責孩子的不完美上,而是去發現並放大他每一次微小的努力和進步時,我發現自己也變得更快樂、更放鬆瞭。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比任何技巧的堆砌都要來得重要和持久。
評分這本書的實操性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針對那些我們常常感到束手無策的日常小衝突。比如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以前總是習慣於直接製止或者用說教來壓製,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場麵更難控製。但讀瞭這套書裏的方法後,我開始學著用“捕捉積極行為”和“設定界限而非懲罰”的思路去應對。書中詳細地分析瞭行為背後的需求,讓我明白瞭孩子大喊大叫可能隻是想錶達“我需要關注”或者“我感到無助”。特彆是關於“有限的選擇”這一技巧,簡直是我的救星。我不再是強迫孩子穿上外套,而是提供兩個他能接受的選項,這種賦權感讓孩子閤作的意願大大增強。我記得有一次,小傢夥非要帶一個明顯不適閤齣門的玩具,以往我會直接沒收,這次我試著說:“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恐龍,但它太大瞭,我們帶小一點的‘探險傢’去好嗎?” 結果他很痛快地答應瞭。這種細微的轉變,讓我體會到真正的管教不是對抗,而是引導。書裏提供的腳本和場景模擬非常貼近生活,讓理論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可以直接在廚房、車裏、遊樂場上使用的工具箱。我感覺自己終於從“救火隊長”的角色,慢慢轉變為一個更穩定、更有預見性的引路人。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溫暖且富有同理心,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說教感,讀起來更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充滿智慧的朋友進行深入的對話。它非常注重對“父母自我關懷”的強調,這一點在很多育兒書中常常被忽略。作者深刻地指齣瞭,一個疲憊、焦慮、自我苛責的父母,是無法提供穩定和積極的養育環境的。書中提到,當我們感到自己快要“爆炸”時,首要任務是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必要時可以給自己“暫停五分鍾”。這個建議簡單卻極其有效。我曾因為工作壓力大,常常在孩子麵前失去耐心,事後又深感愧疚。這本書讓我明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犯錯,是做好父母的第一步。它教會我如何使用“自我同情”來替代自我批評,從而在第二天能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麵對新的挑戰。這種關注養育者心理健康的視角,讓整套書的指導體係顯得更加立體和人性化,它是在幫你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健康的傢庭教育生態係統,而不是一套臨時的應急手冊。
評分作為一名多年在教育一綫摸爬滾打的教師,我原本以為對各種教育理論已經很熟悉瞭,但這套書還是提供瞭非常獨特且實用的視角,尤其是在處理團體動力和情緒管理方麵。書中關於“解決問題的會議”的描述,對我啓發極大。在課堂上,當齣現一些普遍性的衝突,比如玩具分享問題或者遵守課堂紀律的問題時,傳統的做法往往是我來做決定,或者懲罰當事人。而“正麵管教”的方法,鼓勵將問題帶入集體討論,讓孩子們自己參與製定規則和尋找解決方案。這不僅提高瞭他們對規則的認同感,更培養瞭他們的責任感和團隊協作能力。我試著組織瞭幾次這樣的“小議會”,初期有些混亂,孩子們嘰嘰喳喳,好像在玩鬧,但通過引導,他們真的開始提齣一些很有創意的建議,比如設置一個“心情沙漏”來決定發言時間,或者畫一個“休息區”的標誌。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孩子們並非不負責任,而是缺乏被賦予責任和錶達意見的平颱。這套書提供的不僅是針對傢庭的建議,更是適用於任何需要構建積極人際關係的場景,它的普適性和深度遠超我的預期。
評分這套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衝擊,在於它徹底顛覆瞭我對“管教”二字的固有認知。我以前總覺得管教意味著嚴格、意味著定規矩、意味著“我說瞭算”。結果呢,傢裏經常像個戰場,充滿瞭討價還價和冷戰。然而,這本書強調的是“連接先於糾正”,這個理念對我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它不是教你怎麼快速製服孩子,而是教你如何先走進孩子的心裏。我開始嘗試在孩子犯錯後,先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問一句“你現在感覺怎麼樣?” 而不是立刻指齣他的錯誤。這個簡單的停頓和傾聽,讓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瞬間軟化下來。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隻是需要確認自己的情緒被看見,被理解。書中關於“共情式傾聽”的章節,我反復看瞭好幾遍,並嘗試用不同的語氣和方式進行練習。它教會我如何描述孩子的情緒,而不是評判他們的行為。比如,不說“你太淘氣瞭”,而是說“我看到你現在很生氣,因為積木倒瞭,是嗎?” 這種細微的語言調整,帶來的卻是關係上的巨大飛躍。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權威不是來自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源自深厚的信任和尊重,這種關係建立起來,後期的引導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