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把孩子从网瘾里拉回来 |
| 定价 | 22.50 |
| ISBN | 9787546411200 |
| 出版社 | 成都时代出版社 |
| 作者 | 无 |
| 编号 | 1200884446 |
| 出版日期 | 2014-05-01 |
| 印刷日期 | 2014-05-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200.00千字 |
| 页数 | 173 |
| D1一章我家有个小网虫 一、网络 让人欢喜让人忧 二、治网宜疏不宜堵 三、签一份君子协议 四、网吧难题如何解 五、身体健康金不换 六、手机该离孩子多远为好 七、平板电脑大PK D1二章一根藤上七个娃 一、游戏xuan择有门道 二、属于自己的主页 三、知人知心不知面 四、不出门搜天下事 五、百家论坛该听谁 六、微言大义博可精? 七、千里眼和顺风耳 D1三章莫把彩虹当梯子 一、充实孩子的心灵 二、亲子时间排网瘾 三、下午四点的街道 四、现实比虚拟美丽 五、孩子网恋的秘密 六、虚拟世界防害记 D1四章善用网络大宝库 一、乐学从网上开始 二、思维的奇幻漂流 三、学做网络小公民 四、复制粘贴有规则 五、世界尽在掌中握 |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在网络带来问题的同时 爸妈们仍然不能忽视它可为孩子的未来创造财富。因此 作为爸妈 必须要恰当处理网络与这些小网虫们间的关系。如何将孩子从网瘾里拉出来 如何让网络正确地为孩子所用 这正是本书所讲的内容。 |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说实话,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严肃到让人喘不过气的“教育圣经”,充满了各种术语和教条,但实际上,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和真诚的共情力。它更像是一位与我年龄相仿、同样经历过挣扎的朋友,坐在我对面,压低了声音,分享着她跌跌撞撞的经验和感悟。这种“非居高临下”的姿态,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失败”经历时的坦诚,她没有刻意美化自己,而是直面了那些差点让亲子关系彻底破裂的时刻。正是这些不加修饰的脆弱,才让整本书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当我们看到作者也曾迷茫、也曾气馁时,我们自己的沮丧感和无力感似乎也找到了一个暂时的停靠港湾。这种真诚的交流,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有力量,它让教育这件事不再是一项沉重的任务,而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爱去经营的共同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温度的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记得我当时是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里发现它的,但那种内在的力量感却让我忍不住想翻开看看。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纸张的质感摸上去也很舒服,那种微微带点粗粝感但又不失细腻的触感,让人感觉这本书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特别是作者在书中穿插的一些小插图或者留白的处理,都显得恰到好处,既没有破坏阅读的流畅性,又起到了很好的节奏缓冲作用。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社在图书制作上的专业水准,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拿到手里,就感觉它不是一本快餐读物,而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工艺品,光是这份对实体书的尊重,就足以让我对内容产生更高的期待。我甚至特意找了个阳光很好的下午,泡上一杯热茶,才舍得真正沉下心来去品味这本书的文字。
评分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比较偏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提供切实可行操作指南的书籍,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似乎真的能听到家长心底最深处的呐喊,并且给出了一种近乎于“实战手册”的指导框架。我曾经尝试过好几种所谓的“科学方法”,但往往都是虎头蛇尾,执行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关键的“扣子”。然而,这本书里提出的那些步骤和建议,逻辑链条非常清晰,每一步都像是在解决一个具体的、我正在面临的难题。比如,它对于如何与孩子进行“无冲突”的沟通场景描写得极其生动,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孩子在餐桌前僵持的画面,但随后,作者提供的那些措辞和策略又像是一剂强心剂,让我茅塞顿开。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对接,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在身边指点迷津,每读完一个章节,都像是在装备库里多添了一件趁手的工具。
评分从结构布局上来看,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有层次感,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将所有问题混在一起丢给你,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剥洋葱”的方式。最开始,它聚焦于理解问题的根源,引导我们家长先进行自我审视和心态调整,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很多时候,问题出在家长自身对“完美”的执念上。随后,才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技术层面,比如如何设定合理的边界,如何重建家庭规则,以及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爆发。这种设计逻辑非常符合实际的干预过程,你不能指望孩子一夜之间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修复关系和建立信任需要时间,而这本书的结构恰恰尊重了这种时间上的必要性。每当我感到某个阶段的挑战有些吃力时,翻开下一章,总能找到针对性的下一步行动方案,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掌控感,有效避免了因信息过载而产生的焦虑和放弃念头。
评分阅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对自我教育理念的“重新校准”。我们这一代家长,很大程度上是带着过去经验和媒体碎片化信息长大的,对于“网络时代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引导,其实是相当迷茫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参照系,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核心命题。它让我意识到,对抗网瘾的最终目的,绝不是让孩子完全脱离网络,而是培养他们内在的驱动力和自控力,让他们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做出健康的选择。这种从“外在控制”转向“内在赋能”的教育哲学,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读完之后,我感觉看待孩子和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有了微妙但深刻的转变,这是一种长久的影响力,远超出了解决眼前这个特定问题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