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
开本: 4
作者: 李静
定价: 36
出版时间:2017-02-01
ISBN号: 9787569913194
印刷时间:2017-02-01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版次: 1
商品类型:图书
印次: 1
目录:
Part1?3~6岁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懂儿童的行为和心理
1?孩子为什么变得任性了…002
2?孩子认定的秩序动不得…005
3?不只是吃着玩儿那么简单…008
4?不要打扰孩子观察…010
5?认知能力迅速攀升…012
6?孩子总爱问为什么…014
Part2?心灵教养准备期:给孩子足够多的心灵养料
1?永远不要让安全感缺席…018
2?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是满的…020
3? 加入到孩子的队伍中…022
4?允许孩子慢一点,再慢一点…024
5?真正的爱是没有条件的…026
6?父母这面镜子要时时擦拭…028
......
精 彩 页:
?孩子为什么变得任性了
在元元四岁的时候,妈妈发现,她每次吃饭后总喜欢用袖子擦嘴巴。明明提醒她桌子上有餐巾纸,甚至把餐巾纸抽出来给她,她都视而不见,照样用袖子抹来抹去。*气人的是,元元有时候就像是故意做给妈妈看似的。妈妈不让她在床上吃东西,她偏要端着碗上床;大热天非要穿着冬天的靴子下楼去玩儿,而碰上天气变凉,想给她加件外套,她反而不愿意穿了。
这不,**星期六,早饭过后,趁着爸爸在家休息不用上班,妈妈让他带着元元下楼去玩,自己在家大扫除,把家里好好收拾了一遍。洗衣服、擦玻璃、清厨房、清卫生间、扫地、拖地……忙完了这一切,妈妈已经筋疲力尽,靠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
这时候,门口传来了爸爸跟“捣蛋鬼”元元的声音,妈妈赶紧坐起身来,对刚进门的父女俩说:“你们俩先把拖鞋换了,我这刚拖的地,还没有干,不然踩下脚印,我还得再收拾!”
爸爸没说什么,很快就换了干净的拖鞋。而元元听见妈妈的话反而来了兴致,爸爸妈妈还没反应过来呢,她就撒开腿从门口跑了进来,还故意在客厅里绕了一个大圈。顿时,干干净净的地板上就留下了一串黑黑的小脚印。
“元元!!!”妈妈的气真是不打一处来,又是生气,又是无奈。
孩子的这些看起来任性的行为,其实是执拗敏感期到来的表现。
通常,孩子从2岁开始,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开始逐步分化,常常会不听从父母的建议和指令,变得固执己见,有时甚至出现反抗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执拗敏感期”。孩子这一敏感期的爆发高峰期出现在3~4岁,在这一时期,他们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且这些行为常常不容变通。
在这一时期,孩子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与家长合作,甚至是故意与家长作对。不过,孩子并不是真的要与父母作对,只是执拗敏感期的一种本能排斥,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作祟”。父母要想很好地与这个时期的孩子“和平”共处,就应该先了解孩子形成执拗敏感期的原因。随着孩子生活范围的扩大和探索能力的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他们渐渐地发现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喜欢挑战大人,并从中体会“自我”力量的强大。
内容提要:
孩子比同龄人说话晚,是“大器晚成”还是有什么生理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爱上幼儿园?
为什么总是那么“傻”,用自己贵的玩具和别人交换不值钱的小玩意儿?为什么孩子总对细小的东西*感兴趣,教他认字,他却盯着墙上的小裂纹看上半天?为什么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沙和水,而且一玩就是大半天……这种种令父母不解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
本书结合了儿童行为心理学和性格心理学知识,通过一个个真实、熟悉又生动的小故事,揭示孩子在3~6岁敏感期内的种种特征以及表现方式,破解孩子健康成长的密码,帮助家长正确地处理孩子在敏感期内的种种问题。相信,家长们一定能从本书中找到一把可以打开孩子“怪行为”和“怪想法”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家长们便可以陪伴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从而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自信、有同情心、有安全感和创造力的**儿童。
......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陪孩子度过7-9岁叛逆期
开本: 4
作者: 李静
定价: 36
出版时间:2016-11-01
ISBN号: 9787569911671
印刷时间:2016-11-01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版次: 1
商品类型:图书
印次: 1
目录:
Part1?不打不骂不动气,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不较劲,用沟通来促成合作 …002
和孩子一起定规矩 …004
信任孩子,孩子才会*自信 …006
叛逆期的教育是关键,父母很重要 …008
Part2?孩子总是对着干,父母应该怎样做
孩子无理取闹,采用“积极暂停法” …012
孩子没主见,善用一些小时机 …016
孩子不爱整理,采用“合作法”来引导 …021
孩子睡眠不规律,巧用一点小花招 …025
孩子迷恋电视,转移其注意力 …029
孩子喜欢欺负人,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032
孩子爱撒谎,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 …036
孩子总挑食,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040
孩子爱顶嘴,耐心倾听做好沟通 …044
Part3?孩子的习惯有问题,父母应该怎样做
孩子不爱干净,制定洗漱规矩 …048
孩子爱撒泼,采用“契约法” …052
孩子脏话不离口,启用请客制度 …056
孩子爱捣乱,四步可以“治愈”他 …060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采用“自然后果法” …064
孩子粗心马虎,培养其条理性是关键 …067
孩子沉迷游戏,采用“自编游戏法” …071
孩子缺少责任心,不妨让他做回“小管家” …075
孩子总是“买买买”,趁机培养其理财意识 …079
Part4?孩子不爱学习,父母应该怎样做
孩子考砸了,父母要学会安慰 …084
孩子没有上进心,父母要做好榜样 …088
孩子有厌学情绪,用爱心和耐心解开其心结 …091
孩子缺乏学习热情,利用梦想来点燃 …095
孩子不爱学英语,不妨试试“摇滚法” …099
孩子不爱读书,带他去图书馆、博物馆 …103
孩子有了小进步,用具体的赞美鼓励他 …107
孩子听讲不专心,用“游戏法”提升他的专注力 …111
孩子上课总打瞌睡,实用小处方来帮忙 …115
孩子输不起,灌输给他“不竞争”的意识 …119
Part5?孩子不爱写作业,父母应该怎样做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父母应注意沟通的方式 …124
孩子总抽空偷懒,不做孩子的监工*有效 …128
孩子记不住作业,只需三招就解决 …132
孩子总马虎,妙用错题本来帮忙 …136
孩子爱走神,不妨让他当回“小老师” …140
孩子逢考*挂,及时教孩子一些应试小技巧 …144
孩子抄袭作业,父母要理性对待 …148
孩子的作业丢三落四,利用“外部动机法” …1
……Part1 不打不骂不动气,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不较劲,用沟通来促成合作
和孩子一起定规矩
信任孩子,孩子才会*自信
叛逆期的教育是关键,父母很重要
Part2 孩子总是对着干,父母应该怎样做
孩子无理取闹,采用“积极暂停法”
孩子没主见,善用一些小时机
孩子不爱整理,采用“合作法”来引导
孩子睡眠不规律,巧用一点小花招
孩子迷恋电视,转移其注意力
孩子喜欢欺负人,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孩子爱撒谎,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
孩子总挑食,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孩子爱顶嘴,耐心倾听做好沟通
Part3 孩子的习惯有问题,父母应该怎样做
孩子不爱干净,制定洗漱规矩
孩子爱撒泼,采用“契约法”
孩子脏话不离口,启用请客制度
孩子爱捣乱,四步可以“治愈”他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采用“自然后果法”
孩子粗心马虎,培养其条理性是关键
孩子沉迷游戏,采用“自编游戏法”
孩子缺少责任心,不妨让他做回“小管家”
孩子总是“买买买”,趁机培养其理财意识
Part4 孩子不爱学习,父母应该怎样做
孩子考砸了,父母要学会安慰
孩子没有上进心,父母要做好榜样
孩子有厌学情绪,用爱心和耐心解开其心结
孩子缺乏学习热情,利用梦想来点燃
孩子不爱学英语,不妨试试“摇滚法”
孩子不爱读书,带他去图书馆、博物馆
孩子有了小进步,用具体的赞美鼓励他
孩子听讲不专心,用“游戏法”提升他的专注力
孩子上课总打瞌睡,实用小处方来帮忙
孩子输不起,灌输给他“不竞争”的意识
Part5 孩子不爱写作业,父母应该怎样做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父母应注意沟通的方式
孩子总抽空偷懒,不做孩子的监工*有效
孩子记不住作业,只需三招就解决
孩子总马虎,妙用错题本来帮忙
孩子爱走神,不妨让他当回“小老师”
孩子逢考*挂,及时教孩子一些应试小技巧
孩子抄袭作业,父母要理性对待
孩子的作业丢三落四,利用“外部动机法”
孩子写作业不用脑,教他“思维导图作业法”
孩子写作业拖拉,切忌催促不停
Part6 孩子人际关系差,父母应该怎样做
孩子有心事,借吃好吃的来打探
孩子无法融入伙伴圈,不妨教他一些聊天技巧
孩子对老师有看法,父母要多说老师的好话
孩子嫉妒心强,积极引导*有效
孩子遇到“小霸王”,教给他保护自己的本领
孩子被欺负,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与伙伴发生冲突,采用高明方法来解决
手足之间难和睦,父母只需把话说到孩子的心坎上
转校了,父母这样做能让孩子很快适应新环境
Part7 做高情商的父母,孩子既独立成长又不叛逆
孩子身体素质差,要常带他去拥抱大自然
孩子怕吃苦,多带他去野外“冒险”
孩子没有同理心,让他去当小小志愿者
孩子依赖性强,不妨给他创造一些独立的机会
孩子不够勇敢,参加竞选是锻炼他的好机会
......
精 彩 页:
和孩子一起定规矩
清晨蛋挞般的阳光,*柔和地铺满了这条通往学校的小径。两旁葱郁的树冠里,时常传来鸟鸣声,此起彼伏。鸟儿吃饱了喝足了,在树冠层惬意地看着匆匆赶往学校的孩子和父母们,讨论着关于他们的故事。
这**和过去一个月的那些天没什么不同。我们的一些父母和孩子,每次大老远就能听到阵阵雷鸣般的哭声,确切来说是“只响雷,不下雨”。这声如洪钟的小男孩就是一个刚刚升入一年级的男孩简简。他还没有适应小学生活,甚至*抵触上学。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个小男孩在学校并不是过得不愉快,而是故意用这种在校门口撒泼的方式来威胁他妈妈答应他的一些无理条件。没规矩的孩子又何止简简一个?
二年级的小黑黑丢三落四是出了名的,他父母采取了很多方法来帮他改掉这种坏习惯,他们甚至给孩子定下了许多规矩,诸如:写完作业后要将作业本和课本放入书包里,睡前检查一遍明天要用的东西,早晨临走前确认一下有没有落下什么文具和书本等。可是小黑黑没有一次是按规矩来的。
三年级的赵鹏飞,说他是马虎虫一点都不过分。作业写得堪比天书,这还不算,他比较经典的就是还能把自己的名字赵鹏飞写成“招腾废”。写作文的时候,把“奶奶”俩字写成“奶牛”,还把奶奶的擦脚布当成了手帕。这个马虎虫,任凭他父母采取怎样的措施,制定怎样的规矩,他依然我行我素。
天天和蜜桃算得上省心的孩子,但是偶尔也会挑战大人们的底限。天天有一阵子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洗漱,心甘情愿当小花猫。还有那么一阵子,天天和蜜桃就像商量好了似的,每天都“买买买”。
……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那么抵触父母制定的规矩?一般来说,父母认为自己是父母,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可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父母越是这样想,孩子也就越抵触,越是不愿意遵守规矩。在孩子很抵触的情况下,有的父母就会出现很多负面情绪。结果子之间越闹越凶,孩子从抵触规矩到*和规矩对着干。
那么,什么样的规矩才是孩子愿意遵守的?父母如何来制定规矩,孩子才不会抵触?规矩本身不能是僵硬的,冷冰冰的,而*须是充满爱的规矩。父母在给孩子制定规矩的时候,要采取和善、坚定的态度,并且要和孩子有眼神交流。规矩的内容一定要听起来简单而具体。父母在跟孩子说完规矩后,一定要让孩子重复一遍规矩。为了帮孩子遵守规矩,可以借用积分兑换制等。只有这样制定出的规矩,孩子才没有抵触情绪,心甘情愿用规矩来纠正不良行为。
内容提要:
李静著的《陪孩子度过7-9岁叛逆期》为父母们
提供了针对7~9岁孩子的*佳教养方式,以及一些实
用且*有效的教育方法,诸如:对于无理取闹的孩
子来点儿积极的暂停;利用积分合作法来激发孩子自
觉收拾房间和书包的动机;用装睡法对付睡前吵闹的
孩子;设一份“失败奖”来鼓励没考好的孩子;利用
“游戏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当小老师,利
用“外部动机法”唤起孩子做作业的兴趣;让孩子一
起参与一些大事情,强化孩子的内心;等等。书中还
有*多的实用且接地气的教养招数,请翻开本书,耐
心寻找……
本书为父母们提供针对7~9岁孩子们的*佳教养方式,为父母们提供了一些实用且*有效的教育方法,诸如:对于无理取闹的孩子来点儿积极的暂停;利用积分合作法来激发孩子自觉收拾房间和书包的动机;用装睡法对付睡前吵闹的孩子;设一份“失败奖”来鼓励没考好的孩子;利用“游戏法”提升专注力;让孩子当小老师,利用“外部动机”法唤起孩子做作业的兴趣;让孩子一起参与一些大事情,来强大孩子的身心;等等。
想知道*多的实用且接地气的教养招数吗?请翻开本书,耐心寻找……
......
这本书的视角真是太贴合我们这些正处于孩子“初次叛逆期”的父母了!我记得我女儿刚上小学那会儿,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前一秒还乖巧得像个小天使,后一秒就能因为一个不合心意的小要求而“炸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找到了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南”,而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它没有一股脑地灌输我们必须如何“制服”孩子,而是深入剖析了七到九岁这个年龄段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突然开始挑战权威,渴望独立却又缺乏成熟的判断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如何设定清晰界限又给予孩子足够选择权的章节。以前我总是倾向于直接下命令,结果就是更激烈的对抗。现在,我学着提供“有限的选择”,比如让他自己决定是先做数学作业还是先阅读,这种小小的自主权,竟然奇迹般地减少了我们餐桌上的“权力斗争”。这本书的文字很温暖,但逻辑性又很强,读起来一点都不累,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富有同理心的育儿专家面对面交流一样,让人茅塞顿开,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而不是在焦虑中迷失方向。它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在保持爱和连接的同时,引导孩子建立内在的规则感,而不是靠外在的压力来压制那股“萌芽的自我”。
评分我必须赞扬这本书在性别差异教育方面的独到见解。它没有将男孩女孩一概而论,而是非常具体地指出了,在三到九岁的这个大跨度里,不同性别的孩子在处理情绪爆发和界限测试时,可能出现的倾向性差异。比如,书中提到,女孩在进入某个阶段时可能更倾向于内化焦虑,而男孩可能更倾向于用爆发性的行为来表达不满。这一点对我家一动一静的两个孩子非常适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对待他们的方式需要量身定制,而不是采用“一刀切”的育儿哲学。它不仅提供了“怎么做”的技巧,更提供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底层逻辑。理解了这些深层原因,自然在面对孩子的突发状况时,就少了一分愤怒,多了一分理解和耐心。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救火队员”,转变成了一个有预见性的“安全工程师”,提前在可能发生“塌方”的地方加固基础。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提供几条锦囊妙计,而是重塑了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整体认知框架。
评分这本书对于建立积极的亲子沟通模式,简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之前读过一些育儿书,总感觉它们侧重于“管理”孩子,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听话”的形象。但这本关于“正面管教”的书,从头到尾都在强调“连接优先于纠正”。特别是关于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对我这个习惯了用指责或威胁来沟通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我试着把“你总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太不乖了!”替换成“看到积木散在地板上,我有点担心你可能会踩到,我们一起把它们收进盒子里好吗?” 这种转变,让孩子从防御状态瞬间切换到了合作状态。这种细微的语言力量,在这本书里被讲解得淋漓尽致。它教导我们,批评的不是“人”,而是“行为”,并且必须聚焦于解决方案,而不是沉溺于对错误的谴责。这种思维的转变,让我和我家老大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和谐与尊重,我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那种被孩子抗拒的感觉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将“管教”的定义彻底翻新了。过去我总认为管教就是惩罚和限制,是为了让孩子“服从”大人。但阅读完这套书后,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管教(Discipline)源于希腊语的“教学”(Teaching)。它是一门关于如何教会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艺术。书中关于“自然结果”和“逻辑结果”的区分和应用,尤其让我受益匪浅。比如,如果孩子因为任性不肯穿外套,那么让他感受到轻微的寒冷(自然结果),远比父母强行穿上要有效得多,因为这直接关联了他的选择。而如果他把牛奶洒了,让他帮忙清理(逻辑结果),就是在教他承担行为带来的后果。这种去情绪化、去惩罚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减少了亲子间的对抗性冲突。它教会我如何放手,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体验生活的真相,而不是用我的权威去为他们铺平所有道路。这是一本真正能教会父母如何“退后一步,让孩子站出来”的宝贵读物,对我的育儿观产生了长久且积极的影响。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处理“敏感期”问题上,展现出了一种近乎于田野调查的细致入微。虽然我的孩子已经过了三岁那个“人小鬼大”的阶段,但回看那些描述,我简直是汗颜。特别是关于“物权意识”的描写,简直就是我儿子三岁时对着玩具哭闹不止的翻版。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指出了“这是敏感期,别大惊小怪”,更提供了大量的实操案例,教父母如何“顺势而为”。比如,当孩子坚持要穿那件颜色搭配完全不搭的衣服出门时,以前我会强行干预,结果就是一场家庭战争。读了这本书后,我尝试了“延迟满足”和“给予解释”的组合拳,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不是真的在跟你作对,而是他的情绪处理系统还没发育完全,他需要我们去“命名”和“承载”他的情绪,而不是急于去“解决”问题本身。这本书的论述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但语言却非常生活化,完全没有学术的枯燥感。它更像是一本“育儿急救包”,在你快要被孩子的行为逼疯的时候,能迅速帮你找到镇静剂和创可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