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美国儿科学会
是否是套装: 否书名: 美国儿科学会
定价: 49.80元出版社名称: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10
作者: (美)巴顿·施密特
书名: 美国儿科学会
ISBN编号: 9787530491454
崔玉涛主审并作序,欧茜翻译。指导方针基于15年以上、超过1.5亿次来电验证,10000多次实践以及400多位护士建议。
★美国儿科学会是备受尊敬的儿童养育和儿童健康机构,拥有全美zuiyou秀的儿科医生,育儿领域zui前沿的研究水平和zui丰富的实践经验。
★美国儿科学会已经成为中国父母信赖的育儿品牌。人们越来越乐于向美国儿科学会寻求建议和信息。
★指导方针基于15年以上、超过1.5亿次来电验证,10000多次实践以及400多位护士建议。
★可以帮助父母确定什么时候需要求助医生,什么时候安全在家护理孩子,同时帮助辨别哪些症状是康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哪些需要引起关注。
★科学、完整的家庭护理建议,杜绝各种猜测,让孩子得到更合理的照顾。
★崔玉涛主审并作序,欧茜翻译。
《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是巴顿•施密特博士根据临床指南创作而成,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得到大量儿科医生和护士认可和使用,拥有超过10000多次实践以及400多位护士建议。这些指导方针基于15年以上、超过1.5亿次电话测试。
照顾生病的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位父母都想做到但也需要知道并不是每次生病都要去看医生或急诊。所以父母还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在本书中,你会发现:决策导向图可以帮助父母确定什么时候需要求助医生,什么时候安全在家护理孩子,同时帮助辨别哪些症状是康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哪些需要引起关注。具体的时间界定,让父母知道什么时候求助医生,什么时候打急救电话120(美国911)。科学、完整的家庭护理建议,杜绝各种猜测,让孩子得到更合理的照顾。
一书在手,面对孩子生病,永远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对于如何照顾生病的孩子,这是一本的原创护理指南。
(美)巴顿•施密特(Barton D.Schmitt)
医学博士,美国儿科学会会员,美国科罗拉多医学院儿科教授,夜班呼叫中心医学主管,同时也是美国儿科学会出版的《儿科电话办公草案》和《孩子的健康》(班塔姆出版社)的作者。施密特博士荣获过许多奖项,包括因儿童发育以及儿童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美国儿科学会颁发的C.安德森•奥尔德里奇奖和教育贡献奖。
美国儿科学会简介
美国儿科学会是一个由62,000名儿科专业医生、儿科次专科医生和初级护理医生构成的组织,主要致力于婴儿、幼儿、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该学会拥有科学、全面、紧跟时代的信息,是美国儿童养育及儿童健康的机构,也是美国及全世界*影响力的儿科研究学会。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处理“心理健康”和“情绪安抚”方面的篇幅比例和深度。现在很多育儿书都过于聚焦于生理疾病的“治愈”,却忽略了孩子生病时伴随的恐惧和烦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专门开辟了章节,讨论如何向孩子解释“为什么我们要打针”或“为什么生病了不能马上出门玩”。它提供的安抚话术和情景模拟非常实用。比如,当孩子因为打疫苗哭闹不止时,书中建议家长可以转移注意力到“你是个勇敢的战士,打败了小小的病毒”这类积极的心理暗示上。这不仅仅是哄骗,而是真正的“心理急救”。这使得我不仅仅是在治疗孩子的身体,更是在维护他对于医疗环境的初步认知和信任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育儿百科全书的价值,绝不应该只停留在药方和剂量上,它更应该是一个帮助父母构建孩子安全感和健康观的立体框架。
评分我这个人对育儿书籍的实用性要求极高,很多市面上的书,要么内容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东拼西凑的经验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站在了非常专业的角度,但叙述方式却接地气得让人心安。它没有那种夸张的“恐慌式”育儿语言,而是用一种沉稳、科学的态度来引导父母处理突发状况。我尤其欣赏它在“预警”和“分级处理”上的细致划分。比如,对于轻微的咳嗽和需要立即就医的发烧,它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点和伴随症状对比表格。这让我在半夜孩子有点不舒服时,不再是那种完全无助地在网上搜索,而是能迅速对照书中的指引,判断情况的紧急程度。这种结构化的处理流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我记得有一次宝宝半夜突然呕吐,我当时心都凉了半截,翻开这本书,找到了对应的章节,书里提供的“安抚与观察”步骤让我立刻稳定下来,按照指南进行处理,最终确认只是消化不良,而不是什么大问题。这种“有法可依”的感觉,比任何空泛的鼓励都更有力量。
评分关于家庭急救和日常护理的小窍门部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秘密武器库。我发现很多其他书籍只会笼统地说“保持清洁”或“多喝水”,但这本书深入到了操作细节。例如,关于如何安全地给新生儿吸痰,它不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不同型号吸鼻器的使用技巧,还贴心地提醒了力度控制和频率限制,避免家长操作不当造成二次伤害。再比如,关于退烧的处理,它详细对比了温水擦浴和物理降温的不同适用情况和潜在风险,而不是简单地推荐某一种“万能”方法。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健康的敬畏之心。我曾经按照书里的建议,成功处理了一次孩子被小玩具噎住的边缘情况(幸亏只是卡在喉咙口,书里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提示我该如何正确引导他咳嗽出来)。可以说,这本书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护理,提升到了可以挽救生命的高度来对待,让我从心底里对作者的专业性深信不疑。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风格真是太棒了,色彩明亮却不刺眼,线条简洁流畅,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我原本担心那种密密麻麻的图文解释会让孩子感到枯燥,但这本书的设计完全避开了这个问题。它不是那种严肃的教科书模样,更像是一本精心制作的绘本,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健康知识点,也被巧妙地转化成了生动有趣的画面。比如讲解如何正确洗手时,那些拟人化的细菌角色和孩子夸张的“战斗”表情,让我的宝宝每次看到都会咯咯直笑,而且还主动要求我们一起“消灭”屏幕里的‘坏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们向低龄儿童灌输健康观念的难度。而且,书中的排版布局非常注重留白,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即便是我们这些新手父母,在疲惫的时候也能快速找到重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设计中流露出的那种对儿童心理的深刻理解,一切都是为了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而不是一种负担。这种高质量的视觉呈现,绝对值回票价,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育儿艺术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去术语化”。我读过不少医学背景的育儿书籍,很多作者习惯性地使用大量医学专业名词,搞得我像在啃晦涩的法律条文。但这本不同,它的文字流畅、自然,仿佛是邻居家一位经验丰富又知识渊博的阿姨在跟你娓娓道来。比如,当描述肠绞痛时,它不会干巴巴地写“婴儿阵发性哭闹”,而是会用“小小的肚子像被拧毛巾一样难受”这样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能共情宝宝的痛苦。这种温暖的叙事腔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新手父母面对孩子生病时的焦虑感。同时,作者在强调科学育儿的同时,也十分尊重父母的情感体验,承认在特定时刻的担忧是正常的,这让我感觉自己是被理解和支持的。这种人文化的关怀,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正能量,而不是被知识的重量压垮。我甚至会时不时地拿起它,不是为了查找病症,而是单纯享受这种被温柔引导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