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19世纪剑桥大学改革研究/欧美教育史论丛D11辑 |
| 定价 | 32.00 |
| ISBN | 9787566500533 |
| 出版社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周保利 |
| 编号 | 1200698862 |
| 出版日期 | 2012-03-01 |
| 印刷日期 | 2012-03-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无 |
| 导言 D1一章 古典教育的主-导地位与科学教育的萌芽(1802年以前) D1一节剑桥大学古典教育的对象和培养目标 绅士阶层的构成 剑桥大学古典教育的对象 剑桥大学古典教育的培养目标 D1二节学院主-导下的古典教育管理体制 学院主-导地位的确立 学院主-导下的校级管理 学院的高度自治 D1三节剑桥大学古典教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以古典学科为主的教学内容 学院对教学的主-导与评议会考试的崛起 D1四节剑桥大学古典教育的教师 大学教授 学院讲师 导师 私人导师 D1五节剑桥大学科学教育的萌芽 发展科学教育呼声的兴起 科学领域教授席位的初设 早期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科学研究的萌芽 D1二章 科学教育的初兴:自主进行的科学教育探索(1802―1850年) D1一节倡导科学教育的背景 经济的飞速发展 科学的巨大进步 功利主义思想的冲击 D1二节科学教育与古典教育的论争 围绕传统大学古典教育的论争 剑桥大学科学教育思想的萌发 D1三节剑桥大学对古典教育内容和考试制度的改造 欧洲分析数学的引进 数学荣誉学位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革 D1四节科学教育由教授讲座向学位考试的转变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科学讲座的繁荣 科学讲座面临的窘境和科学领域荣誉学位考试 制度的建立 D1五节私人导师的崛起 私人导师崛起的历程 私人导师的教学活动 对私人导师的评价 D1三章 科学教育的加强:政府督导下科学教育基础的建立(1850―1877年) D1一节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的社会背景 政治领域改革的深人 工业领域新兴资本主义国j1a的强力挑战 教育领域来自德国的影响 实验科学的兴起 D1二节皇家委员会对剑桥大学的调查及相关法案的颁布 1850年皇家委员会对剑桥大学的调查 1856年剑桥大学法案的制定和主要内容 19世纪70年代的立法及其主要内容 D1三节非国教徒和女子高等教育利的取得 对宗教限制的置疑和抨击 非国教徒获得授予学位的资格 女子获得入学及参加考试的利 D1四节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化 调整预考和普通学位考试的时间 增加科学知识的比重 完善荣誉学位考试制度 处理好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关系 D1五节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创建和早期发展 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建立 卡文迪什实验室成立之初的教学与科研活动 D1四章 步入科学时代:剑桥大学科学教育的繁荣(1877―1900年) D1一节科学教育繁荣的社会背景 “世界工厂”地位的丧失 中等、高等教育发展的冲击 政府加大对科学技术教育的干预 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贵族的衰落 D1二节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学生就业领域的拓展 学生来源越来越广泛 学生就业领域日益多样 D1三节科学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大学管理职能的加强 大学与学院之间财务关系的调整 D1四节科学教育教学体制的确立 自然科学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完善 自然科学等领域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 研究生教学制度的建立 D1五节科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加强 gao级讲师席位(Readership)的设立 教授xuan聘方式的改革与收入水平的提高 实验演示员(Demonstrator)职位的设立 大学讲师(UniversityLecturer)职位的设立 大学教师队伍的壮大 D1六节科学研究的繁荣 实验室硬件的加强 研究领域的扩充与突破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社会影响日益深远 结语: 剑桥大学从古典教育堡垒向科学教育中心转变的历史经验 政府对大学的干预应该适度 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学院与大学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 注重学派的培育和发展 规范教授职责 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像是在剑桥校园里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历史漫步。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行文流畅,但绝非空泛的叙事。他擅长在平实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嵌入那些能让历史鲜活起来的细节描写。读到描述那些教授们如何在学院会议上激烈辩论、或是学生们如何在狭小的书房里埋首苦读的片段时,我仿佛能闻到十九世纪图书馆里特有的羊皮纸和陈旧木头的气味。这种将严肃的学术探讨与生动的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能力,是许多学术著作所欠缺的。它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灌输,而是以一种平等对话的姿态,邀请读者共同参与到对历史真相的探寻之中,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阅读的愉悦。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布局极其清晰,简直是学术研究者梦寐以求的导览图。每一章节的标题都经过精心打磨,既概括了核心内容,又不失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要深挖下去。比如某个关于大学治理模式演变的章节,光看标题就能预感到其中涉及的复杂博弈和制度变迁的深度。作者在构建整体框架时,显然是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行宏观把控,确保了从宏观的历史背景到微观的教学改革实例之间,过渡得自然流畅,逻辑链条严丝合缝。这种精妙的结构设计,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读者,也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不会迷失在繁杂的史料之中。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在搭建一座知识的阶梯,步步为营,引导读者稳步攀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沉稳中透着古典的韵味,让人一上手就感觉自己捧着的是一件有分量的学术珍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装帧处理得非常到位,纸张的质感细腻又不失韧性,即便是经常翻阅,也能保持书籍的挺括。我尤其欣赏字体排版的选择,那种宋体与楷体的巧妙结合,在保证了阅读舒适度的同时,也烘托出了十九世纪剑桥那种严谨又充满学术气息的氛围。装帧上的每一个细节,比如书脊处的烫金工艺,都显示出出版方对这套“欧美教育史论丛”系列的重视程度。光是看着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就觉得自己的知识殿堂又添了一块坚实的基石。翻开扉页,那清晰的版权信息和致谢部分,无声地诉说着这部研究背后的辛勤耕耘与学术敬意。这本书的物理存在感,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和教育精神的致敬。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视野之广阔,令人印象深刻。它显然不是局限于对单一制度或少数几位人物的刻画,而是将剑桥的改革置于更宏大的欧美教育思想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从古典主义的坚守到实用主义的引入,再到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作者似乎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种思潮的交汇点。这种跨学科、跨地域的比较视野,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的厚度和深度,避免了研究的孤立化和僵硬化。每一次深入探讨,都能感受到作者扎实的文献基础和批判性思维的闪光点,他似乎总能从看似固定的历史文本中,挖掘出被前人忽略的侧面和张力,让人耳目一新,对既有的认知形成了有益的挑战。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教育史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扎实的学术对话的满足感。它所引用的注释和参考文献,本身就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库,清晰地展示了研究的来龙去脉,极大地便利了后续研究者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分析具体改革案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精准的判断力,体现了成熟学者应有的审慎态度。他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将大量的论证材料铺陈开来,让事实本身去说话,这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信任。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研究报告,不如说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我们一同进入那段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学术岁月,感受思想碰撞的火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