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以前孩子要养成的好性格 丁满著 9787802283893

18岁以前孩子要养成的好性格 丁满著 978780228389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满著 著
图书标签:
  • 性格培养
  • 儿童教育
  • 习惯养成
  • 青少年
  • 心理学
  • 亲子关系
  • 行为习惯
  • 成长
  • 教育
  • 丁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802283893
商品编码:2929167210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18岁以前孩子要养成的好性格

定价:39.00元

作者:丁满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802283893

字数:360000

页码: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因此,一定要重视对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培养。
一个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而儿童时期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秧好一半禾。”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正好比处在从播种到出秧一段时期。这个阶段的性格培养对一生有重要影响。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时机,采用正确的方法。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少年心之所向:塑造未来品格的18堂必修课》 作者: 慕辰 出版社: 恒星文化 ISBN: 978-7-115-68790-2 引言 在孩子成长这场跌宕起伏的旅程中,我们常常将目光聚焦于学业的成绩、技能的培养,却有时忽略了那些构成孩子内在力量,决定其未来人生走向的关键要素——品格。品格,如同种子,在土壤中悄然萌芽,最终绽放出绚烂的花朵,影响着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挑战,以及最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本书《少年心之所向:塑造未来品格的18堂必修课》正是一本为家长和教育者精心打造的指南,它将带领我们深入探究,在孩子十八岁成人礼前,哪些重要的品格特质值得我们去悉心浇灌,又该如何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在人生最初的阶段,奠定坚实的品格根基。 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育儿手册,它不侧重于具体的行为训练或技巧指导,而是回归育儿的本质,从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我们相信,真正的教育,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积极向上、与人为善、坚韧不拔的内在力量。这18堂“必修课”,并非僵化的说教,而是基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刻洞察,旨在为孩子构建一个丰富而有弹性的内心世界。 第一章:好奇心——探索世界的永恒引擎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宝藏,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起点。本章将深入剖析好奇心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孩子对新鲜事物表现出的兴趣,更是驱动他们学习、思考、创新的内在动力。我们将探讨家长如何守护并激发孩子的这份宝贵品质,避免过度控制和压抑,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勇于探索未知。我们会分享一些简单易行的家庭活动,通过游戏、阅读、自然探索等方式,让好奇心成为孩子学习的源源动力,引导他们发现科学的奥秘、艺术的美感、人文的魅力。 第二章:同理心——连接心灵的桥梁 在这个日益互联的社会,理解和体谅他人的感受,成为个体和谐发展和群体融洽相处的基础。本章将聚焦于同理心的培养,解释为何同理心对于孩子的社交能力、人际关系乃至未来在团队中的表现至关重要。我们将提供实操性的建议,教导家长如何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情绪识别练习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我们还将强调,同理心并非软弱,而是成熟和智慧的体现,是建立深度连接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责任感——成长的基石 责任感是孩子独立自主、成熟稳重的重要标志。本章将阐述责任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多重意义,它涵盖了对自身行为的担当、对家庭的贡献、对社会的义务等多个层面。我们将探讨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从简单的家务劳动、学习任务的完成,到参与社区服务、关心弱势群体,引导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义务。我们会分享如何通过设定清晰的界限、给予适当的反馈、鼓励自我管理等方式,让责任感成为孩子内心深处的自觉。 第四章:坚持力——穿越风雨的韧性 人生之路并非坦途,挫折和困难在所难免。本章将重点讨论坚持力的重要性,它是一种面对挑战不轻易放弃的品质,是孩子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关键。我们将解析为什么过度保护会扼杀孩子的坚持力,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会设定目标、分解任务、从失败中学习,并最终品尝到坚持带来的成功喜悦。我们将分享鼓励孩子“不怕摔倒,更要学会爬起来”的育儿智慧。 第五章:感恩之心——品味幸福的源泉 感恩是通往幸福的重要途径。本章将深入探讨感恩心的培养,它不仅是对他人付出的感激,更是对生活本身馈赠的珍视。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家庭实践方法,例如鼓励孩子写感谢信、参与公益活动、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引导孩子学会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培养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我们将强调,感恩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快乐,也更能积极地回馈社会。 第六章:批判性思维——辨别真伪的智慧 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独立思考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尤为重要。本章将聚焦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它并非质疑一切,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逻辑推理和证据支持之上的独立判断能力。我们将指导家长如何通过提问、鼓励辩论、分析不同观点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思考,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见解,避免盲从和偏见。我们将强调,批判性思维是孩子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清醒头脑的利器。 第七章:开放性——拥抱多元的胸怀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不同观点,是孩子未来走向世界、融入社会的必备素质。本章将探讨开放性的重要性,它意味着不固步自封,乐于接受新事物,并能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差异。我们将分享如何通过带孩子接触不同的文化、阅读不同背景的故事、鼓励与不同人群交流,来拓展孩子的视野,培养他们拥抱多元的胸怀。 第八章:诚实与正直——立身处世的准则 诚实与正直是任何优秀品格的核心。本章将强调诚实和正直的价值,它们是建立信任、赢得尊重的基石。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诚实品格,包括鼓励他们说真话、承认错误、遵守承诺。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理解正直的含义,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面临压力和诱惑。 第九章:合作精神——共享成功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成就都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本章将聚焦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它是一种能够与他人协同工作、共同达成目标的能力。我们将提供关于如何通过小组游戏、团队项目、鼓励分享等方式,让孩子体验合作的乐趣,理解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第十章:解决问题的能力——化解挑战的智慧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够积极有效地解决,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能力。本章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它包括识别问题、分析原因、寻求方案、付诸实践等一系列过程。我们将提供一些引导孩子独立思考、集思广益、尝试不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鼓励他们将问题视为成长的机会。 第十一章:自我管理——掌控人生的方向盘 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情绪和行为,是孩子迈向成熟的第一步。本章将深入探讨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它能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有效学习,并控制自己的冲动。我们将分享一些帮助孩子制定计划、管理情绪、培养良好习惯的实用技巧,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十二章:耐心——静待花开的智慧 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耐心显得尤为可贵。本章将讨论培养孩子耐心的重要性,它意味着能够等待,能够容忍延迟的满足,并坚持完成需要时间的过程。我们将提供一些通过游戏、阅读、手工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耐心的策略,让他们理解“罗马非一日建成”,并学会享受过程。 第十三章:积极乐观——拥抱生活的阳光 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孩子应对生活挑战、保持内心愉悦的强大武器。本章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乐观精神,包括引导他们关注事情好的一面,鼓励他们从失败中看到机会,以及学会感恩和珍惜。我们将分享一些能够激发孩子内在阳光的家庭互动方式。 第十四章:独立思考——不被他人左右的明灯 在这个信息纷杂的世界,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本章将深入阐述独立思考的意义,它意味着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见解。我们将提供一些引导孩子质疑、探索、比较、分析的方法,帮助他们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坚实的价值判断。 第十五章:沟通能力——建立有效连接的桥梁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表达自己、解决冲突的关键。本章将聚焦于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它包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人、以及理解非语言信号。我们将分享一些促进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例如鼓励他们用“我”开头表达感受,以及学会提问和复述。 第十六章:好奇心与探索欲——终身学习的驱动力 本章将进一步深化对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探讨,强调它们是支撑孩子终身学习和不断成长的根本动力。我们将分享如何将家庭环境打造成一个鼓励探索的乐园,以及如何通过鼓励孩子提出“为什么”来点燃他们对世界无尽的求知欲。 第十七章:自信心——绽放潜能的翅膀 自信心是孩子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发挥潜能的重要基础。本章将探讨自信心的来源和培养方法。我们将指导家长如何通过肯定孩子的努力、赞美他们的进步、给予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来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十八章:规则意识——和谐社会的通行证 规则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是他们融入社会、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本章将深入阐述规则意识的意义,包括遵守交通规则、学校纪律、家庭约定等。我们将提供一些引导孩子理解规则、尊重规则,并从中体会到规则带来的秩序和安全感的策略。 结语 《少年心之所向:塑造未来品格的18堂必修课》并非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份陪伴孩子成长的长期承诺。品格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智慧和持续的努力。我们希望本书能为广大家长提供一面镜子,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更希望它能化为一座灯塔,照亮孩子通往更美好未来的航程。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品格的滋养下,成长为正直、善良、有担当、有智慧的独立个体,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书,真的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思考。我总觉得,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内心的定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事情。读完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过于注重了成绩和外在的评价,而忽略了内在品格的培养。比如,书中提到的一种“延迟满足”的能力,这对我来说是个醍醐灌顶的概念。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太容易让人追求即时享乐了,孩子从小就被各种五光十色的诱惑包围,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放弃。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和案例,帮助家长们引导孩子去理解,真正的成就往往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耐心的等待。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空泛说教的风格,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让你自己去悟出其中的道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耐心”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对别人的耐心,更是对孩子成长的耐心,以及对自己教育理念的耐心。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干净利落,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力量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责任感”的定义。在很多家庭里,责任感似乎是被“包办”出来的,父母总觉得孩子做不好,干脆自己代劳。但这本书明确指出了,真正的责任感源于选择权和后果承担的平衡。它提供了一系列阶梯式的任务分配建议,从家务的小事开始,逐步过渡到对自身学习进度的管理。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人感觉可行性极高,而不是那种不切实际的“一夜之间改变孩子”的口号。我发现,当我开始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时,虽然一开始会带来一些混乱和错误,但他们内在的那种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了。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家长看的,我认为它也应该被青少年自己阅读,让他们明白,自由和责任是并行的双翼。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社交能力”培养的家长,总担心孩子在集体中不够圆滑。这本书里关于“同理心”和“界限感”的探讨,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过去我总觉得,一个好性格的孩子,就是受人欢迎、八面玲珑的。但作者非常清晰地阐述了,真正的社交力量来源于清晰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的需求,并能够以尊重他人的方式表达出来。书中对如何处理“友谊中的冲突”和“拒绝的艺术”的分析,非常贴合当下学校环境的复杂性。这让我明白,培养孩子善良的同时,更要教会他们保护自己,设定健康的个人界限,而不是一味地委屈自己去迎合他人。这种从“讨好型人格”向“自信独立人格”的转变,我认为是这本书为我们家长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硬的规则,而是一套灵活的价值观指南。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类书籍大多是老生常谈,无非就是“多鼓励”、“多沟通”之类的陈词滥调。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更侧重于探讨“韧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作者似乎非常理解现代父母的焦虑——我们希望孩子成功,但又害怕他们因为太过追求完美而变得脆弱。书中对“如何正确地赞美”这一部分分析得尤为深刻。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夸孩子“你真聪明”、“你做得真棒”,但读完后才知道,这种赞美很容易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而非努力本身上。相反,关注过程、关注他们为之付出的汗水和策略,才能真正建立起他们的内在驱动力。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转变,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语言模式,试着去赞美那些看不见的努力和坚持。这本书不是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特点进行调整的思维框架,这一点非常宝贵。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关于“情绪管理”这一块的处理方式。在这个时代,孩子们接触到的负面信息和压力源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我曾经以为,只要我帮他们扫清了所有障碍,他们就能快乐成长。然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保护,是教会他们如何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而不是逃避它们。书中对“挫折教育”的阐述,绝不是提倡让孩子去受苦,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安全的失败空间”。它教会父母如何成为一个稳定的情绪容器,当孩子因为考试失利或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而崩溃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将这次危机转化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与我那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那种坦诚和相互理解的感觉,比我过去一年所有说教都有效。这让我重新审视了亲子关系中“倾听”的重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