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學習做老師:中國大陸首位華德福主課教師
作 者: 李澤武 著作 定 價: 25 齣?版?社: 天津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11-02-01 頁 數: 199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0963777《重新學習做老師》:*國大陸首位華德福主講課教師留學筆記!北京中醫藥大學王心遠教授作序推薦!
●《重新學習做老師》再版序1 ●序1 ●上篇 ●XX章 從中國鄉村小學到愛默生學院3 ●英格蘭在召喚 5 ●沒有圍牆的學院 7 ●學英語?跳跳舞吧 8 ●聞所未聞的課程 12 ●學習從做工開始 13 ●第二章 基礎年的全新經曆(一)17 ●我們來自小小地球 19 ●創作新語言和自己講自己故事課 21 ●學習作為自然科學傢的歌德 25 ●“聯閤國”裏的生活 29 ●金龍年的講演 31 ●“祝你生日快來” 33 ●課程:韻律舞和說話 34 ●課程:蘋果、堆肥和雨水 37 ●與宇宙相聯係的新農業 40 ●氣質類型這樣學 42 ●......內容簡介
《重新學習做老師》是一本處處充滿鮮活個人體驗的書。作為中國大陸靠前位華德福主課教師,作者迴憶瞭去往英格蘭接受教師培訓、遊曆歐洲以及在國外華德福學校實習的全過程。撲麵而來的全新學習經曆裹挾著他,促使他放下思考和判斷,盡情感受所有的痛苦和快樂。正是這種放下,為他以後從事華德福教育奠定瞭真實而開放的基礎。而作者從感受,到行動,再到思考的成長曆程,也印證著華德福教育的理念。
英格蘭在召喚
誰會想到我在鄉村小學教書12 年後,又重新踏入瞭師範學院的大門。而這次,是在地球那端的英格蘭。
新韆年的六月裏,陽光明媚,我接到瞭英格蘭愛默生學院(Emerson College )的錄取通知書。打開信封,英文信紙中的異國氣息撲麵而來,心中便升起對新生活的遐想和興奮。忽然,我在雪白的信紙上發現落款處沒有熟悉的公章樣式,隻有學院登記員的簽名,心“咯噔”一下,怎麼會沒有章?莫非他們忘記瞭?
聽說我要齣國,戚朋友們都很詫異。倒不是他們沒見過齣國的,而是奇怪我一不考托福,二不考雅思就能齣國,他們不相信我能齣去,不相信有基金會......
從書名的結構來看,“重新學習做老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暗示著教育者的終身學習和自我革新是必須的。我猜測這本書的敘事結構可能會非常豐富,融閤瞭個人日記式的感性描述和學術反思式的理性剖析。我尤其好奇,華德福教育中那些看似側重“慢”和“內省”的節奏,是如何在中國大陸這樣一個節奏極快的社會中被引入和嘗試的。這種文化適應性是關鍵。我希望能看到具體的教學活動設計,比如,他們是如何組織“主課”的?這個“主課”的結構和內容,與我們傳統課堂中的主科學習有哪些根本性的區彆?如果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描繪齣這種差異,並探討其背後的哲學根源,那麼它將為所有試圖在傳統框架內尋找突破口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極大的啓發。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是在用一種非常細膩和堅定的筆觸,為中國教育的未來描繪齣一條充滿希望但需要艱苦跋涉的小徑。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預感並不在於提供一個“完美”的教育模闆,而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當前教育體係的局限性,以及個體在追求教育理想時所付齣的巨大心力。我猜測作者在學習過程中,必然經曆瞭多次的自我否定和重塑。我非常期待看到她筆下那些真實、未經修飾的挫敗感和頓悟瞬間。這種坦誠比任何完美的成功故事都更具感染力。對於我來說,教育的本質在於“人”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這本書如果能深刻探討如何在一個高度標準化的社會中,去守護和滋養每一個孩子內在的“火花”,那它就超越瞭一本普通的教育專著,而成為瞭一部關於人文關懷的記錄。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種麵對現實挑戰時的勇氣,即使道路崎嶇,也要堅持相信教育可以有另一種美好的形態。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極其典雅和剋製,這種風格本身就透露齣一種對教育的尊重,仿佛在提醒讀者,教育並非快餐,而是需要時間去醞釀和品味的藝術。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留學筆記”的部分,因為跨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吸收,往往是最具挑戰性也最能激發思考的地方。我深切想知道,當作者麵對一個完全不同的教育係統時,她是如何剋服語言和文化上的壁壘,去理解那些深層的教學理念,比如華德福教育中那些看似神秘的、與自然和藝術緊密結閤的教學方法。我希望能看到詳細的案例分析,而非僅僅是理論的復述。比如,當她麵對一群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時,她是如何運用新學的知識去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內在節奏和天賦的?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過程,纔是對我們這些教育領域外圍觀察者最有價值的部分。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極為獨特,它是中國大陸“首位”的親曆者視角,這意味著其中蘊含瞭巨大的曆史意義和探索勇氣。我關注的重點在於“筆記”的私密性和第一手觀察的真實性。我希望作者不僅僅記錄瞭她“學到瞭什麼”,更重要的是記錄瞭她“為什麼必須學”以及“學完之後感受到瞭什麼”。教育的變革往往是從少數人的深刻體驗開始的。我期待書中能探討如何培養教師的“同理心”和“觀察力”,這在以考試成績為核心的評價體係下,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能力。如果這本書能讓我這個局外人,重新審視自己看待孩子、看待成長、乃至看待時間流逝的方式,那麼它就成功地完成瞭它的使命。它不僅僅是關於教書育人的書,更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更完整地生活、更深刻地體驗人生的指南。
評分天哪,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直擊心靈!那種質樸中透著深邃的氛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是一個長期關注教育改革的旁觀者,常常對現行體製下的教育方式感到無力和迷茫。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張力和一種“迴歸本源”的渴望,讓我忍不住想知道,這位中國大陸首位的華德福主課老師,在海外的學習和實踐中,究竟“重新學習”瞭什麼。我尤其好奇,當一種強調心靈成長和個體獨特性的教育理念,與我們根深蒂固的應試文化産生碰撞時,這位先行者是如何平衡其中的張力,又是如何將那些抽象的教育哲學,轉化為紮實的日常教學實踐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清晰的路綫圖,而不是空泛的口號,讓我們這些對未來教育心懷期待的人,能找到一些可以觸摸和實踐的靈感。這本書的厚重感,預示著它絕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是需要沉下心來,與作者一同經曆一次深刻的內在旅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