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现代排球理论与技战术创新发展研究 |
| 作者 | 李振 |
| 定价 | 69.50元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ISBN | 9787518045617 |
| 出版日期 | 2018-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李振,1983年3月生于山东寿光,中员,排球裁判员,硕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为滨州学院体育学院办公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排球理论与训练等方面研究。已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参与国家社科及省部级课题6项,主持参与市厅级课题6项,多次担任、省级排球比赛裁判工作。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现代排球理论与技战术创新发展研究》在对现代排球教学与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论述上遵循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突出了实用性,以“实用”为核心组织素材;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合理,层次分明,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能够充分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理论与技战术创新发展研究”听起来就挺学术的。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作者的文笔极其流畅且富有洞察力。它没有拘泥于对过去经典打法的重复,而是大胆地将目光投向了排球运动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如何应对越来越快的球速和更复杂的防守体系。我个人对书中关于“非传统接发球站位”的讨论印象尤为深刻,这完全打破了我以往的固有思维定势。作者不仅指出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还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替代方案,并且用大量数据支撑了其有效性。这种既有深度又有前瞻性的研究视角,着实让我对未来排球的战术演变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教你怎么做一套固定的动作,而是教你如何去思考和创新,去适应瞬息万变的比赛环境。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最初抱着学习基本知识的目的来阅读这本“理论研究”著作,但最终收获远超预期。它不仅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职业队伍要那样打,更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某些战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会兴起和衰落。作者对排球运动“代际更迭”的思考,让我对这项运动的历史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数据分析在比赛决策中的应用”一章的论述尤其精彩,它揭示了现代排球已不再是单纯的身体对抗,而是一场信息和决策速度的较量。过去我们看比赛,更多是凭感觉,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关注起换人时机背后的统计学意义,以及对手的失误率与我方战术选择的关联性。这种由内而外的认知升级,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排球运动的欣赏层次,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刚刚拿到“武林秘籍”的初学者,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质量也值得称赞,看得出来出版社在细节上花了很大功夫。纸张的质感很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它并没有沉溺于宏大的叙事,而是专注于技术的微观剖析。比如,对于二传手在面对“救球到位”情况下的抛球弧线调整、下手传球的出手点控制,都有非常精妙的图解和文字描述。这对于那些追求技术极致的运动员来说,是无价之宝。我发现,很多我原以为已经掌握得很好的基本技术,在作者的重新审视下,都能找到可以再优化0.1秒、再提高10厘米的空间。这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那就是无论技术发展到何种高度,对细节的打磨永远是通往卓越的必经之路。这本书引导读者去审视每一个技术动作背后的物理原理和运动学逻辑,令人心悦诚服。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排球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福音啊!我最近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排球理论知识和战术理解都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作者在梳理传统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现代排球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关于快攻和牵制战术的分析部分,简直细致入微,每一个环节的衔接、每一个队员的跑位都讲解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之后仿佛身临其境地站在了场上指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理论时,总能巧妙地结合最新的国际大赛案例,使得那些抽象的战术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这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像是一位资深教练手把手地在为你进行深度辅导,对于那些想要从“会打球”到“会赢球”的教练员和核心队员来说,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书中的图表设计也非常直观,有助于快速理解复杂的战术布局。
评分我是一名基层体校的教练,这本书对我进行日常训练计划的制定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指导作用。以前,我总是在训练中遇到瓶颈,感觉队员的进步停滞不前。翻开这本书后,我立刻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们的训练方法还停留在比较陈旧的模式里,没有充分融入现代排球对“多回合进攻组织能力”的要求。作者对如何通过专项性体能训练来支撑高强度战术执行的论述,简直太及时了。比如,如何科学地安排不同类型的间歇跑与力量训练,以保证队员在第三局或决胜局依然能保持爆发力,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对“科学训练”有了更具象的认识。这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实用性,每一章的末尾几乎都有可以直接转化为训练课的内容模块,这大大缩短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周期,对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