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罵孩子的藝術(一本教你平衡親子教育方法的指南書)
定價:28.00元
作者:林航,李麗
齣版社:南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5010210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更多親子教育,名人傢教,新書、熱書、暢銷書,點擊進入:暢銷推薦:影響全球數億孩子成長的教育:濛颱梭利的教育(經典珍藏本)
內容提要
在中國韆韆萬萬的傢庭中,一種深刻而重要的變化正在悄然進行。在各路專傢的呼聲中,中國父母們先是收起瞭棍棒和巴掌,接著又退齣瞭孩子的私人領地,現在,甚至連責罵和嗬斥都不敢瞭。然而,傢長們很快就再次迷惑:我們已經盡量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賞識孩子,給孩子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卻沒有像預想中那樣變得更加獨立、堅強、自信、寬容,反而更加依賴、軟弱、自卑、粗暴呢?
一定是某些地方齣瞭問題。仔細迴顧走過的育兒之路,我們就會發現,對孩子理解、尊重、賞識,並不意味著不能同時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責罵和處罰。責罵和處罰、錶揚和奬賞,永遠是傢庭教育的兩極,既不能走嚮某一*,也缺一不可。因此,本書將帶領你重拾責罵的教育方式,讓失衡的傢庭教育重歸平衡。
目錄
序言 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上編 為人父母,你準備好瞭嗎?
章 父母不受歡迎,責罵容易受到抵觸
愛追根究底的父母
缺點明顯的父母
對孩子期望過高的父母
思想刻闆的父母
性格軟弱的父母
猜疑過度的父母
自以為是的父母
第二章 孩子真的齣問題瞭嗎?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主張
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理
糾正孩子愛發脾氣的毛病
改責備為提供選擇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對孩子愛提問題不要嫌麻煩
不強迫孩子做他不願做的事
中編 作為父母,在關鍵時刻不要“嘴軟”
第三章 責罵孩子,父母要積極藉助外力
夫妻閤唱一颱戲
藉助激賞活動讓孩子自信起來
通過電視節目讓孩子受到觸動
巧用隔代長輩做潤滑劑
和老師配閤,杜絕孩子的“雙麵人”行為
利用社會反麵形象讓孩子自律
正確看待孩子追星
第四章 奬懲並用的藝術
奬懲不可混淆
奬懲一定要兌現
讓孩子有成功的期待,是佳的鼓勵
麵帶微笑看待孩子的失敗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先不要憤怒
讓孩子適當發泄
父母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
第五章 及時糾正孩子不好的苗頭
對孩子的任性不可放縱
對孩子的說謊促其警醒
對孩子的自私洞察原因
對孩子的懶惰根治其裏
對孩子的浪費行為及時阻止
對孩子的失禮諄諄善導
對孩子的驕傲不可助長
第六章 通過責罵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和德商
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孩子正確處理與彆人的矛盾
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過錯
讓孩子學會理解身邊人
必要的品格教育不可少
第七章 如何讓責罵産生效果
責罵要有理由
有理不在聲高
不要讓責罵成為習慣
責罵孩子需要控製情緒
就事論事,責罵不可牽扯其他問題
責罵後繼續關心鼓勵孩子
責罵失當,父母要勇於認錯
下編 父母韆萬不能這樣責罵孩子
第八章 父母的尖酸刻薄讓孩子自暴自棄
輕易否定孩子的優點
打擊孩子的自信
拿高標準來壓孩子
說諷刺性的話語
拿孩子的缺點說事
把孩子當成夫妻吵架的齣氣筒
將孩子未知的將來跟現在牽扯在一起
第九章 父母的粗暴無理讓孩子性格大變
威脅孩子
哄孩子
用髒話責罵孩子
嚮孩子灌輸消極思想
用功利主義要求孩子
對孩子放任不管
錶現齣傢長作風
附錄
父母不能對孩子說的48句話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得說,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呈現也做得相當齣色,這在工具類書籍中是難得的。它大量使用瞭圖錶和信息圖,把復雜的教育理論視覺化瞭。比如,作者用一個“情緒溫度計”的模型來解釋孩子不同情緒狀態下的可接受批評程度,那種直觀的感受遠勝於長篇大論的文字描述。它讓學習過程變得輕鬆愉快,而不是負擔。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積極傾聽”的定義和實踐方法的細緻分解。書中區分瞭“聽到”和“聽見”的區彆,並提供瞭很多眼神接觸、身體語言的微小調整建議。我試著在和孩子談心時,放下手機,完全側身麵對他,保持適當的目光接觸,僅僅是這些小小的物理距離的改變,立刻讓孩子敞開瞭心扉,分享瞭很多平時藏著掖著的小秘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有時候“罵”的對立麵不是“誇奬”,而是“真正的傾聽”。它教導的不是如何更有效地批評,而是如何更有效地連接,而連接,纔是所有教育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並沒有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它承認教育的復雜性和模糊性,允許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下采取不同的策略。它沒有提供一個“萬能公式”,而是提供瞭一套“思維框架”。比如,在處理孩子撒謊或犯錯時,書中提供瞭一個“後果邏輯”和“情緒接納”的組閤拳。它教導父母如何先穩住自己的情緒,然後引導孩子去麵對行為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用懲罰來製造恐懼。這對我這種容易在壓力下選擇“懲罰”來快速解決問題的傢長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它強調瞭“一緻性”的重要性,但同時又允許我們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進行策略微調。這本書的語調始終保持著一種溫和的堅定感,既不縱容孩子的任性,也不壓抑他們的天性。它成功地在“愛與規則”之間找到瞭一個動態的平衡點,讓我覺得,原來教導孩子可以是一件既充滿愛意又充滿智慧的事情。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親子關係有瞭一個更成熟、更具彈性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哲學深度比我預想的要高齣很多。它不隻是停留在錶麵教你“怎麼說”,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說”的根源。其中有一部分內容專門討論瞭原生傢庭對我們教育模式的深遠影響,這一點對我觸動非常大。作者剖析瞭我們自己童年時被對待的方式,如何無意識地投射到我們自己的孩子身上,形成瞭某種“代際循環”。她非常巧妙地把“反思自我”和“教育實踐”結閤起來。比如,書中提到,當我們感到自己快要“爆發”時,往往是童年某個未被滿足的需求在作祟。這個洞察力讓我停下來,不再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孩子的外在錶現。我開始練習在“反應”之前,先問自己一句:“我現在的這種憤怒,是不是跟我小時候有關?”這不僅僅是改變瞭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更像是一次深層次的自我和解。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是任何速成班都無法給予的。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讓你看清自己,從而更好地去看待你的孩子。
評分讀完前三分之一,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接地氣,完全沒有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感。那些案例分析,簡直就像是我傢每天上演的劇本,讓我有種強烈的被理解和被接納的感覺。舉個例子,書中分析瞭青春期孩子“反芻式爭吵”的心理機製,它不像教科書那樣給你一堆心理學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場景模擬,比如“為什麼你越是要求他們立刻停止爭論,他們就越是變本加厲”。然後,作者給齣的解決方案不是簡單地“提高嗓門”或者“冷處理”,而是提供瞭一套循序漸進的“暫停鍵”設置方法。我嘗試著在最近一次傢庭會議中運用瞭其中一個技巧——“五分鍾後我們再談”,結果齣乎意料地有效。孩子雖然一開始不情願,但那個中斷給瞭彼此冷靜的空間。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可操作性極強”的工具包,而不是空泛的口號。它讓我明白瞭,教育的本質或許不是“管教”,而是“引導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齣口”。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好,每章末尾都有一個“自我檢查清單”,非常適閤忙碌的父母隨時迴顧和鞏固學到的知識點。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一下子就吸引瞭我,那種色彩搭配和字體選擇,讓人感覺它不是一本枯燥的育兒說教書,而更像是一次深入心靈的對話。我原本以為教人“罵”孩子的書肯定會充斥著強硬的、不近人情的教育口號,但翻開目錄後纔發現,作者的思路非常新穎。它似乎更側重於探討“溝通的藝術”,如何用有效的方式錶達不滿和設立界限,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發泄情緒。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情緒的流動性”的章節,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闡述瞭父母自身的情緒管理,如何像漣漪一樣影響到孩子對批評的接收度。比如,書中提到一個關於廚房場景的描述,父母在疲憊時對孩子的一次無心之語,和在放鬆狀態下進行引導的區彆,簡直是如獲至寶。它讓我開始反思,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是我們自己的“能量場”齣瞭偏差。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變成一個“完美傢長”,而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有覺察力的”傢長,這種細膩入微的觀察和指導,在市麵上很多同類書籍中是很難得一見的。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自我成長的修煉手冊,親子教育隻是一個切入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