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1.全美*書!寫給天下父母的溝通成長課!
2.坦誠溝通的三個基本要素:愛、信任和尊重。
3.如何找到鬆動的“磚”,拆掉隔閡的“牆”,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
4.“作為父母,我們的任務不是要幫助孩子們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要創造機會讓他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媒體評論:
“這本書給父母們帶來瞭無限的希望。作者獨闢蹊徑,把與孩子相處的方法化繁為簡,語言通俗易懂,閱讀後,一定會令讀者們受益匪淺!”
——肖恩·柯維(美國管理大師)
“《如何擁抱一隻刺蝟》對於任何一個想要與孩子建立起良好關係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導書。它將會幫助我們豐富與孩子之間的相處知識,改變我們之間的相處模式,並一直對我們的生活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裏奇·諾頓(美國知名企業傢、演說傢)
目錄提要:
部分 增進溝通與交流
章 傾聽他們的“哭泣”// 003
透過“牆”,抓住問題的本質/ 005
保持距離/ 007
行為/ 009
非言語信號/ 011
尋求關注/ 012
前後不一緻的行為/ 013
找到“鬆動的磚”/ 014
第二章 拆掉“保護牆”,消除隔閡// 025
愛/ 026
信任/ 035
尊重/ 040
第三章 享受餐桌交談的樂趣// 045
重視全傢人一起共進晚餐/ 048
晚餐要分工/ 051
進餐時限製使用電子設備/ 053
給每人一個暢所欲言的機會,與傢人分享心事和經曆/ 055
第四章 製定規矩// 059
設定明確的期望值/ 061
製定瞭規矩,就必須執行到底/ 064
大方地錶達贊賞/ 066
在私下裏糾正錯誤/ 068
第二部分剋服逆境
第五章 談論成長和性// 075
尋求正確的信息/ 079
保持坦誠的麵對麵交流方式/ 084
直言不諱/086
第六章 坦然麵對令你事情// 092
認為自己是 095
讀齣潛颱詞/ 098
建立自信/ 099
用自信戰勝恐懼/ 101
第七章 警惕警示標簽之外的危害// 106
警告:飲酒和吸煙會剝奪你選擇的權利/ 109
警告:飲酒和吸煙會令人喪失自尊與自信/ 110
警告:飲酒和吸煙會吞噬你的夢想/ 112
警告:飲酒和吸煙是萬惡之源/ 113
警告:飲酒和吸煙會製約朋友圈的發展/ 114
警告:飲酒和吸煙會傷害父母的心/ 116
“癮”是可以戒掉的/ 117
第八章 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121
吸取正麵的經驗和教訓/ 123
承擔責任/ 125
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127
重整目標/ 129
第三部分建立良好的自信與自尊
第九章 發現自我價值// 135
自尊和自信的內部和外部來源/ 137
實現個人價值/ 139
找到真正的自我/ 143
第十章 幫助孩子們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148
現實與理想/ 150
身體健康/ 152
攀比/ 155
外貌/ 156
第十一章 主動齣擊,不要被動接受// 160
培養主動的處事方法/ 165
效仿積極的事例/ 168
第十二章 結交朋友// 173
嘗試新鮮事物,發掘新潛能/ 176
幫助他人/ 178
挖掘自己的潛能/ 183
培養正麵情緒/ 185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188
結 論 “我的意見很重要”
還記得擁抱刺蝟的三項法則嗎?// 192
“請多花些時間與我交流”// 196
“幫助我剋服睏境”// 198
“有你們的支持,我纔會更自信”// 200
“請為我們點亮一盞明燈”// 202
附 錄// 205
在綫試讀:
前言
如何擁抱一隻刺蝟
布拉德帶著他的孫女們去動物園玩兒,三歲的大孫女佩斯利把所有的動物劃分為兩組:她想要擁抱的和她不想擁抱的。比如說,樹袋熊是她想要擁抱的,而短吻鰐是她不想擁抱的。所以,當她看見短吻鰐的時候,馬上就用小手一指,說:“我可不想抱它!”
布拉德覺得很有趣,就和孩子們一邊遊玩,一邊做這個遊戲。每當看見新的動物的時候,他就會問佩斯利:“你想要抱抱它嗎?”
佩斯利的答案有時候會讓他覺得很意外,比如說,她把長頸鹿和火烈鳥歸類為她想要擁抱的動物;而有些答案又是在他意料之中的,比如說蛇,無疑會被歸類到不想擁抱的群組裏。除此之外,佩斯利還認為獅子是可以擁抱的(這要歸功於動畫片,把獅子的形象塑造得太可愛瞭),可是也明確指齣瞭豪豬和刺蝟是不可以抱的。
彆的暫且不說,可對於豪豬和刺蝟的歸類,想必大多數人都會持相同的意見吧。而事實上,這也正是所有的動物園都會設置障礙或籠子的原因:禁止遊客與這類危險的動物密接觸,以免動物傷人事件的發生。
然而在動物園之外,就另當彆論瞭。我們都知道,孩子們為瞭不讓彆人接近,就會把自己保護起來,像是刺蝟一樣,為自己設立起重重障礙,變得多刺、易怒、難以接近。
在動物園裏,我們確實應該遠離那些“不想要擁抱的”動物;可在生活中,不管是為瞭自己或是孩子,我們實際上是想要也需要和這些“多刺”的孩子們增進交流和溝通的。
在動物園裏,我們不應該繞過籠子,忽視“禁止靠近”的警示牌,去接近那些危險的動物;可是在傢裏,哪怕是麵對孩子,我們都必須要下定決心、鼓足勇氣去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
野生動物保持野性的原生態無可厚非;而孩子們卻不然,盡管錶麵看起來渾身是“刺”,可實際上,他們卻是從心底渴望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他們需要並渴望被愛,希望與父母以及所有關心愛護他們的成年人和諧友好地相處。
刺蝟白天隱匿在巢內,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而在黃昏時分開始活躍起來,夜間活動。這聽起來像不像是你們所熟悉的一些孩子的習慣呢?
除此之外,他們之間還有其他的一些相似點,比如:刺蝟主要以昆蟲為食,所以飲食不均衡。它們不喜歡被束縛在籠子裏,反而更喜歡在外麵四處覓食;孩子們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特點呢?
刺蝟(和一些孩子)是很頑固的生物,事事都抗拒改變。但和許多孩子不同的是,它們很乾淨,身上沒有什麼氣味。當然,刺蝟特徵就是全身長滿短而密的刺,並且當中空的體毛全部竪起的時候是很危險的。而這種強烈的防禦攻擊力,也正是孩子們所具備的。
動物園的工作人員都知道,隻要采取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再凶猛的野獸在經過馴化之後都可以變得很溫順;常跟孩子們打交道的人也都瞭解,隻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我們也一定可以讓孩子們發生很大的轉變。
想要擁抱一隻刺蝟,雖然起初會被它刺痛,但隻要有信心和耐心,就總會找到適當的方法,既能夠把刺蝟抱起來而又不刺到雙手。信不信由你,刺蝟也可以成為愛的寵物。
擁抱刺蝟的法則:
1.不要戴手套,讓刺蝟聞到你的氣味。
2.不要著急,慢慢來,讓刺蝟放鬆警惕。如果它捲成刺球,竪立起全身棘刺,請保持冷靜,耐心等待。
3.因為刺蝟的腹部沒有硬刺而是柔暖的皮毛,所以應該用雙手,從腹部將它抱起。讓刺蝟一點點地適應,直到讓它覺得在你的手裏待著很舒服。
雖然說沒有兩隻*相同的刺蝟,但是這些通用法則卻適用於大多數的刺蝟。同樣的,也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但卻有一些通用的原則是對傢長與他們之間的相處有幫助的。
在本書中,記錄瞭很多此類的有效法則供傢長們參考。這些內容的中心點主要是圍繞著怎樣與孩子建立與保持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幫助他們學會並掌握如何剋服逆境以及建立良好的自信和自尊而展開。
在每個章節的會有一些相關的小貼士,如果您覺得可行,那麼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可以參照這些原則來應用。
本書中的實用性方法,不僅涉及你在生活中可能使用過的有效法則,而且還為傢長們提供瞭一些新的途徑和方法,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們真心地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傢,並起到積極的作用。
布拉德和孫女們在動物園遊玩時,大孫女佩斯利發明的遊戲雖然很好玩兒,可是玩過之後也就忘瞭。然而,我們與孩子們之間的接觸和交流,卻必須是有意識並持之以恒的;因為我們所做的這一切,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可能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所以,即便是麵對孩子,我們也要剋服重重障礙,找到適閤的方法與他們進行接觸和交流。擁抱一隻刺蝟,對我們來說或許是項特殊的挑戰,但卻談不上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然而,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卻是至關重要的,並且會一直充實和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
前後不一緻的行為
通常來說,孩子們的任何異常行為都是一種求助的信號。有一個小女孩,在學校裏的錶現一直很好,可是然開始經常趕不上校車。每次媽媽問她是不是準備好可以齣發瞭,她都會說:“我馬上就來。”可這之後,她就會一直磨蹭到校車開走瞭纔從屋裏齣來,然後隻好由媽媽送她去學校。
這位母想要跟女兒講清道理,就跟她說:“你這麼做是不對的。你現在已經長大瞭,應該懂得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瞭。媽媽不能像對待嬰兒似的,整個早上都哄著你瞭,知道嗎?”小女孩兒接受瞭媽媽的意見,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錶現得都很好。
可惜好景不長,她又開始像之前那樣故意錯過校車瞭。媽媽也沒有辦法,隻好跟女兒說:“你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從來都不用我操心。這樣吧,如果以後你再趕不上校車,我可以送你,但是你必須要給我錢。”
第二天早上,小女孩兒果然又沒趕上校車,所以媽媽隻能開車送她去學校瞭。她們到瞭學校之後,媽媽說:“你要給我三塊錢,然後還得跟我說聲謝謝。”
小女孩很生氣,喊道:“坐齣租車的時候,從來就不用跟司機說謝謝!”
媽媽沒有讓孩子下車,而是把車開走瞭,她想要和女兒好好談一談。母女倆聊瞭一會兒,小女孩兒終於肯跟媽媽說齣心裏話瞭。她說,在學校裏過得很不開心。有一門新課程,她總是聽不懂,所以就覺得自己很笨,而且上那節課的時候還有些男孩兒總是捉弄她。
通過和女兒的交談,這位母終於找到瞭孩子的真正問題,聽到瞭孩子的心裏話,原來這件事本身跟坐不坐校車根本就沒有一點兒關係。
所以,每當孩子們行為異常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要“傾聽他們的哭泣”,弄清楚真正的問題是什麼。隻有在瞭解瞭事情的原委之後,我們纔能找到他們為自己築起的保護牆上那塊“鬆動的磚”,真正融入到他們的世界裏麵去。
愛
一個孩子曾跟我們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在心情不好或是有事發生的時候,我希望爸爸能給我一個擁抱,讓我知道他在關心我。記得小時候,他經常會把我抱在懷裏,那種感覺很好、很溫暖。可是現在我長大瞭,他就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對我瞭。我並不是覺得爸爸不愛我瞭,隻是有的時候,我覺得他應該讓我感受到,他還是時刻關心和在乎我的。”
對於一些傢長來說,之所以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存在問題,或許就是錶達愛的方式齣瞭差錯。通常在傢裏,傢長們似乎都會更善於扮演的角色——給孩子們製定規矩,要求他們承擔責任,並且隻有在他們言聽計從,可以齣色完成任務的情況下,纔會嚮他們錶示齣認可和關愛,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父母對孩子的關懷與愛護應該是始終如一的、無條件的,無論他們錶現得好與壞、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是獲得瞭巨大的成功還是遭受瞭*的失敗,我們對他們的愛是不該有所改變的。無論他們做齣怎樣的選擇,我們的愛都應該是沒有任何偏見的。這也是孩子們對我們樹立起信任和責任感的安全保障。
……
對於孩子來說,無條件的愛和關懷是。(在這裏順便說一件有趣的事兒——布拉德在參加另一個青年聚會的時候,和大傢分享瞭他上述的經曆,於是在聚會之後,有意思的事兒發生瞭,又有人來找他說:“威爾考剋斯先生,我們想邀請你參加我們的牛排和龍蝦派對!”)
我們常常能夠感受到愛,可是卻很少會錶達齣來。但實際上,愛是應該用行動和語言展現齣來的。
一個女孩兒在來信中,講述瞭她和媽媽的一次從吵架到和好的故事:“和媽媽吵完架之後,我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纔能讓她不再生我的氣,”她寫道,“可是還沒等我想齣辦法,我們就和好瞭。其實,也沒什麼*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星期天的早上,媽媽給瞭我一個擁抱,還對我說瞭句‘媽媽愛你’。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和一句話,似乎突然讓我們感受到瞭吵架給彼此帶來的傷害,一瞬間所有的不快都煙消雲散瞭。”
撫摸是錶達愛的方式之一。跟許多成年人不同,大多數的孩子們都很喜歡甚至是渴望被撫摸。專傢指齣,對於小孩子來說,撫摸就像是他們對食物或是水的需求一樣,是生活需要。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卻會從其他的角度來考慮這件事:“我已經不是小孩子瞭,隨意地錶達感情不符閤我的一貫作風。”可是專傢也指齣,即使是對於成年人,無論我們意識到與否,撫摸仍是交流與溝通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我們不應該因為長大瞭就隱藏起自己真實的感情——也就是愛。
內容介紹: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難溝通,他們就像身上長滿刺的小刺蝟。你想擁抱那隻小刺蝟,是嗎?但你也不想受傷害,沒問題。本書通過許多有趣的故事與12條對話原則,教傢長如何通過良好的溝通和相處,來幫助孩子正確麵對並戰勝睏難,支持和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與自信。
作者介紹:
布拉德·威爾考剋斯是楊百翰大學的一位教授,多年來緻力傢庭教育研究,著有多本*書,他的兒童繪本Hip,Hip,Hooray for Annie McRea!還曾獲得瞭喜愛的圖書奬。
傑裏剋·羅賓斯,傢裏兄弟姐妹共七人,從小到大,他們兄弟姐妹相處得都很融洽。傑裏剋很願意把自己豐富的經驗拿齣來與大傢分享,讓更多的人可以從中受益。
媒體評論“這本書給父母們帶來瞭無限的希望。作者獨闢蹊徑,把與孩子相處的方法化繁為簡,語言通俗易懂,閱讀後,一定會令讀者們受益匪淺!”
...........
在綫試讀[db:書摘]............
這本書在處理“電子産品使用邊界”的問題上,展現瞭極高的現實性和前瞻性。它沒有采取一刀切的“禁用”態度,而是將重點放在瞭“高質量使用”和“數字素養教育”上。我特彆欣賞作者提齣的“傢庭數字公約”的製定過程,那不是父母單方麵下達的禁令,而是一場需要全傢共同參與討論、協商和妥協的民主實踐。書中詳細列舉瞭如何引導孩子將屏幕時間轉化為創造性時間,比如如何使用APP進行編程啓濛,或者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題研究。這徹底顛覆瞭我過去認為電子産品就是“洪水猛獸”的刻闆印象。更妙的是,這本書還涉及到瞭如何應對孩子在網絡上可能遇到的負麵信息和網絡欺淩,提供的策略非常具體、可操作性極強。對於身處信息爆炸時代的父母而言,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規則,更是一種與時俱進的育兒智慧,它幫助我們從“害怕技術”轉變為“駕馭技術”,讓科技真正服務於孩子的成長,而不是成為親子關係的阻礙。
評分最近翻閱瞭一本關於傢庭教育的書籍,真是讓人耳目一新。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對現代親子關係有著非常深刻的洞察力,它沒有那些空泛的理論,而是充滿瞭實用的操作指南。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傾聽的藝術”那一部分,書中詳細描述瞭如何在孩子錶達不滿或睏惑時,真正做到不打斷、不評判,而是先接納他們的情緒。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因為著急給齣解決方案,反而忽略瞭孩子真正需要被理解的那個瞬間。我嘗試著運用書裏提到的“反射式迴應”技巧,比如孩子說“我討厭上學”,我不再是說“有什麼好討厭的,你隻是懶”,而是試著說“聽起來你今天對上學感到非常抗拒,是發生瞭什麼讓你不開心的事情嗎?” 效果立竿見影,孩子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溫和,讀起來讓人感到放鬆,就像跟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喝下午茶聊天一樣,沒有一點說教的味道,全是真誠的分享和實用的建議。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處理衝突的一些僵硬方式,明白瞭真正的管教,是從尊重和理解開始的。對於那些在傢庭溝通中感到力不從心的父母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劑良方,它教會你的不是如何控製孩子,而是如何與孩子建立起一座堅固的信任之橋。
評分我最近接觸到的這本書,其最齣彩之處在於對“傢庭儀式感”的重建和強調。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下,許多傢庭的日常都變得敷衍而鬆散,這本書卻像一個溫柔的提醒者,告訴我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瞬間,纔是構築親密關係的最堅實基石。它提供瞭很多低成本、高情感價值的儀式建議,比如“周五的傢庭電影之夜必須有自製爆米花”、“睡前三分鍾的‘今日之最’分享時間”等等,這些小小的固定環節,極大地增強瞭孩子對傢庭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書中不僅有建議,更有背後的心理學支撐,解釋瞭儀式感如何滿足人類深層的聯結需求,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時間感和自我認知。這本書的文字充滿瞭溫度和畫麵感,讀起來讓人感覺整個傢庭氛圍都溫暖起來瞭,它教會我,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在充滿愛與秩序感的日常中,潛移默化地被滋養。它提醒我們,再忙碌,也不能忘記為愛“儀式化”地留齣空間和時間。
評分我最近讀完的那本關於兒童心理學的著作,簡直是為我這種“手足無措型”的傢長量身定製的救星。它最吸引我的是對兒童“依戀模式”的剖析,以前我總覺得孩子哭鬧就是想被溺愛,但書裏詳細解釋瞭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的區彆,以及這如何影響他們成年後的人際交往。作者引用瞭大量的真實案例,那些場景描繪得極其生動,讓我一下子就對號入座,明白瞭自己某些無意識的行為對孩子造成瞭多麼微妙的影響。比如,書中提到瞭“情緒的容器”理論,強調父母需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纔能有效地接納孩子的情緒。這對我觸動很大,因為我常常因為工作壓力大,一迴到傢就容易對孩子的“小事”發火。這本書沒有提供那種“一招鮮吃遍天”的速成秘籍,它更像是一本深入骨髓的“自我成長手冊”,引導你先成為一個更穩定、更平和的成年人,孩子的成長自然會水到渠成。它的排版和設計也十分考究,關鍵概念都有清晰的圖錶輔助理解,即便是周末碎片時間閱讀,也能很快抓住重點,不會讓人感到閱讀負擔過重,非常適閤快節奏的現代生活。
評分話說迴來,市麵上那麼多育兒書,大多是老生常談,但有幸接觸到的這本,卻在“培養孩子獨立性”這個主題上,挖掘齣瞭前所未有的深度。它不是簡單地教你如何讓孩子自己穿鞋、自己收拾玩具,而是探討瞭“決策權下放”的心理學基礎。作者大膽地提齣瞭“在安全範圍內允許失敗”的理念,這一點對我這個控製欲較強的傢長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討論瞭“最小乾預原則”,鼓勵父母在孩子遇到睏難時,先退後一步,給孩子留齣掙紮和解決問題的空間,哪怕這個過程看起來效率低下,但卻是構建孩子內在驅動力的關鍵。我試著將這個原則應用到孩子選擇課外活動上,從一開始的焦慮不安,到後來看到孩子主動研究課程內容、自己做決定的那種成就感,讓我深刻體會到放手的力量。這本書的論證邏輯非常嚴密,它融閤瞭發展心理學和行為矯正學的知識,但敘述方式卻保持著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流暢感,讀起來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枯燥的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