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增肌与运动表现提升指南:针对肌肉维度、运动力量及速度的训练方案
定价:98.00元
作者:【美】尼克特米勒罗(Nick Tumminello)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154572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两次荣登《纽约时报》运动书籍畅销榜!私教名人堂入选教练、美国著-名健身杂志Men's Health特邀撰稿人通过289项功能性训练动作和75套拿来即用的训练方案,助你兼顾健身增肌与运动表现。如果你想赢,且赢得“漂亮”,阅读本书。·基于肌肉和运动成绩的两种训练方式。·上肢、下肢、核心和全身的针对性训练。·超大强度间歇训练(SMIT)、稳态有氧训练、全身能量训练、交叉身体运动、复合练习和隔离练习等训练方法。·药球、杠铃、哑铃、壶铃、绳索、器械和徒手练习。·基础运动、运动成绩、肌肉锻炼、运动成绩与肌肉锻炼以及其他个性化定制方案。
内容提要
《增肌与运动表现提升指南:针对肌肉维度、运动力量及速度的训练方案》作者尼克·特米勒罗是美国著-名健身杂志 Men’s Health 特邀撰稿人,曾两次登上《纽约时报》运动书籍畅销榜。在《增肌与运动表现提升指南:针对肌肉维度、运动力量及速度的训练方案》中其运用基于肌肉和运动成绩的两种训练方式达到了有效兼顾提高成绩与塑造肌肉的效果。详细叙述了对上肢、下肢、核心和全身的针对性训练,呈现了超大强度间歇训练、稳态有氧训练、全身能量训练、交叉身体运动、复合练习和隔离练习等训练方法,包含了丰富的训练工具——健身实心球、杠铃、哑铃、壶铃、绳索等。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练习者给出了多种详尽的锻炼方案,旨在改善练习者的身体状况,同时还能够塑造体形。《增肌与运动表现提升指南:针对肌肉维度、运动力量及速度的训练方案》适合健身爱好者、运动员及健身教练。
目录
目 录
前言 vii
鸣谢 ix
第I 部分 训练原则和基础理论
 章 功能谱训练 3
何为功能性训练? 3
提升运动性能的迁移 4
四种类型的阻力运动 6
第2章 锻炼肌肉,增强体力 11
功能谱训练系统中的三个S 11
3S 的方案策略 13
第II 部分 训 练
第3章 有氧运动 21
有氧运动类型 21
有氧运动训练 24
第4章 上肢运动—推举 71
全身能量训练 72
交叉身体运动 79
复合练习 86
隔离练习 96
第5章 上肢运动—拉伸 103
全身能量训练 103
交叉身体运动 112
复合练习 119
隔离练习 130
第6章 下肢运动 139
全身能量训练 140
交叉身体运动 149
复合练习 156
隔离练习 177
第7章 核心肌群 189
全身能量训练 190
交叉身体运动 197
复合练习 203
隔离练习 211
第8章 热身和舒缓放松 213
热身运动 213
舒缓放松运动 246
第III 部分 健身方案
第9章 基础运动锻炼规划 253
基础运动锻炼指南 253
基础运动方案 254
0 章 运动成绩规划 265
运动成绩锻炼计划指南 265
运动成绩锻炼计划 266
1 章 肌肉锻炼计划 291
肌肉锻炼计划指南 291
肌肉锻炼计划 292
2 章 运动成绩与肌肉锻炼计划 317
运动成绩与肌肉锻炼指南 318
运动成绩与肌肉锻炼计划 318
3 章 追求个性效果的定制计划 343
基于自身能力改编运动 343
避开—而不是克服—伤病和局限 344
选择运动项目时使用双C 准则 347
因地制宜 347
使用针对性原则 348
参考文献 350
作者简介 353
作者介绍
尼克·特米勒罗是Performanc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所有人,该机构给全世界的运动员和训练员、教练员的专业教学项目提供混合力量训练和身体训练。作为一名教练,特米勒罗被盛赞为“教练的教练”。他曾出席过在挪威、冰岛、中国和加拿大举办的国际健身会议。他是IDEA健康与健身协会(IDEA Health & Fitness Association)、美国体能协会(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以及DCAC 健身大会(DCAC Fitness Conventions)所举办会议的特别主持人,还在全美的健身俱乐部给教练做训练培训。尼克在他家乡佛罗里达州的劳德尔堡有工作室和指导项目。他是《力量训练》(Strength Training for Fat Loss )一书的作者,并创作了20余张教学DVD,另外他还是美国体能协会出版的Program Design Essentials and Foundations of Fitness Programming 的联合作者。同时特米勒罗也肩负着美国运动协会(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美国运动医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s Medicine)和美国体能协会的继续教育课程任务。自1998年以来,特米勒罗一直投身于健身事业,从2001年到2011年还与人合伙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经营着一家训练中心。他曾与各个年龄阶段以及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爱好者们打过交道,包括从业余到有专业排名的运动员。2002年至2011年间,他担任了地面控制综合格斗战斗小组的力量与体能教练,与此同时还兼任了Sorinex、Dynamax、Hylete和Reebok等公司的服饰与器械专家顾问。到目前为止,特米勒罗的文章已经先后在50多家健康与健身方面的权-威杂志上发表,其中就包括Men's Health、Men's Fitness、Oxygen、Muscle Mag、Fitness Rx、Sweat Rx、Status、Train Hard Fight Easy、Fighters Only 和Fight等知名杂志!同时他也是多家流行的健身训练网站的著-名撰稿人。他曾先后两次登上《纽约时报》运动类书籍畅销榜,还曾被登载于雅虎和YouTube网站首页。《ACE个人训练手册》中也有他的身影。2015年,特米勒罗入选私人教练名人堂。目前尼克特米勒罗还在持续更新着人气颇高的健身训练。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图文搭配处理得极为高明,这是很多同类书籍常常失衡的地方——要么是图文分离,要么是图片质量低下。这里的插图,尤其是动作示范图,清晰度极高,每一个关节的角度、肌肉的发力点都标注得非常精确,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标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细微的动作调整时,配上的那种特写视角图片,比如杠铃深蹲时膝盖和脚踝的相对位置,或者引体向上时肩胛骨的收缩轨迹,这些“魔鬼在细节中”的部分,往往是决定训练效果好坏的关键。我甚至对着图示比对着镜子练习了好几次,感觉瞬间就找到了之前动作偏差的症结所在。这种视觉化的指导,极大地弥补了纯文字描述的局限性,让复杂的生物力学原理变得直观易懂,大大减少了训练中因动作错误而受伤的风险。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理论深度”要求比较高的人,很多流行的健身读物往往在理论上显得浮于表面,或者照搬一些未经证实的“秘诀”。但这本书在介绍训练背后的生理学依据时,展现出了非常扎实的学术功底。它会引用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让整个阅读体验充满了说服力。比如,在探讨“超量恢复”的机制时,它不仅解释了肌纤维损伤与修复的过程,还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强度训练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疲劳的影响,这才是真正决定高水平运动员能否持续进步的关键因素。这种既有实践指导又兼顾科学深度的平衡感,让我觉得我买的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套可以长期参考和深入研究的知识体系。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力量提升,是建立在对身体运作机制深刻理解之上的。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立刻被其逻辑清晰的章节划分所折服。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读者的心理,没有上来就抛出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在讲解基础的营养补充原则时,他没有堆砌晦涩的生物化学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来解释宏量营养素的实际作用,这点对于我这种非专业背景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训练周期化”的阐述简直是点睛之笔。它不是简单地介绍A月练胸B月练腿这样的线性安排,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根据身体的恢复能力和年度目标来动态调整训练容量和强度,这种系统性的规划能力,远超我之前读过的那些只关注单次训练效果的书籍。阅读下来,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在旁边全程陪同指导,每一步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让人心里踏实。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充满力量感和动感的配色,一下子就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手里这本是精装版,纸质手感很棒,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这一点对于经常翻阅的健身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毕竟我们会对着书本反复研究动作细节和训练计划。光是看着它摆在书架上,那种专业的气场就扑面而来,让我感觉自己好像已经完成了一次高效的训练。我特别喜欢它整体的排版风格,既有足够的留白保证阅读的舒适度,又能在关键信息点上用粗体或者图示来突出强调,使得那些复杂的解剖学名词和训练原理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体现了出版方在图书制作上的用心,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匆忙付印的普通读物,而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专业工具书。从装帧到内页的触感,都传递出一种“物有所值”的信号,这在我选择专业书籍时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全方位的“赋能”感,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做什么”,而是让你“学会如何思考”你的训练。我之前总是在迷茫于各种不同的训练法之间摇摆不定,今天尝试这个大重量低次数,明天又去追逐所谓的“肌肉泵感”。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身体的反馈变得更加敏感和准确,我开始能够根据自己的日常状态,灵活地套用书中的原则来设计当天的训练模块。比如,如果我感觉昨晚睡眠质量不高,我就会立刻调低今天的力量训练重量,转而侧重于高质量的动作执行和代谢压力建立,这都是基于书中关于恢复与训练负荷匹配原则的指导。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套思维框架,一套可以适配任何训练目标和个人差异的通用准则,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长期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