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阅读的世界Ⅰ: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研究
定价:108.00元
作者:张厚粲、李文玲、舒华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3032131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入选国家图书出版基金的国际儿童阅读研究丛书;全球学者齐聚,中文阅读*前沿研究的集结;从心理机制到生理机制,从教育理论到社会实践,全面涵盖早期阅读的方方面面;中国心理学泰斗 张厚粲 荣誉主编、国际阅读学会前主席 理查德安德森 鼎力支持。
内容提要
语言、文字在大脑中是如何加工的? 适用于所有阅读形式的理论模型真的存在吗? 中文、英文的认知加工过程是一样的吗? 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加工的速度、深度、广度是一样的吗?本书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回答了关于早期阅读心理加工机制的诸多问题;系统介绍了与儿童早期阅读相关的理论模型、影响因素以及阅读障碍儿童的追踪研究;汇集了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学者,集中呈现了有关中文阅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
目录
部分 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模型章 语言能力的迁移——中英双语儿童的阅读发展 【美国】乔舒亚戴维斯、王敏第2章 语言习得理论——存在所有语言通用的理论模型吗?【加拿大】乔治乔治乌第3章 儿童第二语言阅读发展的关键——SVR模型的适用性及其扩展【中国】陶沙、王翠翠、徐琴芳第二部分 儿童阅读发展的影响因素第4章从语音、语素到正字法——中英文阅读的影响因素模型 【加拿大】许宝慧、陈曦、亚历山德拉戈塔尔多第5章 简体字与繁体字阅读的差异——主流中文社会中,环境因素的差异及其对儿童中文学习的影响【中国香港】莫剑宏、吕颖芯、凯瑟琳麦克布莱德第6章 从单词拼读到阅读发展——从跨语言视角看中英文复合词语素意识和阅读发展【美国】张洁、董琼第7章 元语言意识的影响力——一种跨语言学习的基本能力【美国】幸田惠子第8章 多元语言环境的影响力——早期双语经历对儿童句法和构词元语意能力发展的影响【美国】郭丽蓁、陈卓、金兑珍第三部分 阅读障碍儿童研究第9章 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发展——一项关于芬兰语和汉语的追踪研究【芬兰】海奇莱汀恩、简厄斯金【中国】李宜逊、苏萌萌、李虹0章 阅读时,孩子在看什么?——视觉注意与汉语儿童的语文能力发展【中国香港】刘铎
作者介绍
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身兼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参事,曾任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 副主席、国际心理学杂志(IJP) 编委、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务,获特殊贡献津贴。张厚粲教授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七十年,为中国心理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贡献,荣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贡献奖、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艰苦成就奖”,是公认的中国心理学奠基者。 李文玲,美国传腾国际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心理系做博士后研究,随后作为高级研究科学家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儿童阅读研究中心从事儿童阅读方面的研究。曾担任中美跨国阅读比较研究项目(Spencer基金资助)负责人,是美国教育研究学会(AERA)、美国国家儿童教育学会(NAEYC)、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CTFL)会员。研究方向包括:儿童阅读跨文化研究、双语研究、儿童语言能力测评、阅读分级、审辩和创造性思维等。 舒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报》副主编,曾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心理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兴趣包括:言语知觉加工的脑机制、儿童语言和阅读发展轨迹及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阅读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和早期预测指标。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儿童教育充满热情的独立研究者,在我的研究领域中,《儿童阅读的世界Ⅰ: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研究》这本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挖掘了早期阅读过程中儿童心理机制的演变轨迹。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视觉加工”和“语言加工”如何协同工作的章节。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当孩子看到一个陌生的词语时,大脑是如何快速地解析其视觉特征,并将其与已有的语音和语义信息进行匹配的。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以及大脑中与此相关的神经网络的建立,对于理解阅读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书中还特别强调了“阅读的个体差异”,并从心理机制的角度给出了深刻的解释,这对于我在研究不同学习风格和学习困难儿童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引用大量实证研究数据和理论模型的同时,还能保持文章的逻辑清晰和可读性,使得读者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启发了我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它让我看到了儿童阅读领域中更多的可能性和值得探索的未知领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我的女儿进行早期阅读,偶然间看到了《儿童阅读的世界Ⅰ: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研究》这本书,不得不说,它彻底颠覆了我以往的一些认知。我一直以为,孩子学会认字只是靠一遍遍的重复和记忆,但这本书却向我展示了背后更复杂、更精妙的心理活动。比如,关于“语音意识”的培养,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让孩子分辨不同的音素,听懂押韵的儿歌,对他们理解字母和单词的发音规律是多么重要。书里还用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展示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在阅读能力发展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心理学解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故事叙述能力”和“阅读理解”之间关联的论点,它让我明白,仅仅认识字是不够的,真正重要的是孩子能否理解故事的内容、人物的情感,并能从中进行联想和推理。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家中陪读的方式,不再只是指着字念,而是更加注重与女儿讨论故事情节,鼓励她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导师,用科学的语言,为我揭示了儿童阅读世界背后隐藏的无数精彩秘密,让我不再盲目,而是能够更有策略、更有温度地陪伴孩子成长。
评分这本《儿童阅读的世界Ⅰ: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研究》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个家长,我一直想知道孩子是怎么学会认字的,为什么有些孩子学得快,有些则稍慢。这本书就深入浅出地解答了我的许多疑问。它详细阐述了大脑在早期阅读过程中是如何工作的,从视觉信息处理到语音识别,再到词汇的建立和理解,每一步都解释得非常透彻。我特别喜欢关于“字形-音素映射”的部分,原来孩子的大脑是在不断地尝试将看到的字母组合与它们发出的声音联系起来,这个过程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书里还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关于多感官学习法在促进早期阅读方面的有效性,以及不同教学方法对儿童阅读发展的影响。这些理论性的阐述并非枯燥乏味,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实验数据来支撑,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其中的奥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阅读启蒙有了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认识,不再是凭感觉摸索,而是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的引导方式。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教育工作者看的,对于每一个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陪伴孩子踏上阅读的奇妙旅程。
评分作为一名正在学习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儿童学习过程的专业书籍。《儿童阅读的世界Ⅰ: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研究》这本书无疑是我的一个重要发现。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前沿的研究视角,为我构建了一个关于儿童早期阅读发展的理论框架。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在阅读过程中作用的阐释。书中详细解释了孩子在阅读时,如何将短期内加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操作(工作记忆),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有效地编码并储存在长期记忆中,以便日后提取和运用。这种对记忆机制的深入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在识记生字方面存在困难,以及如何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来辅助他们。此外,书中关于“阅读动机”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指出,内在的阅读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驱动儿童持续进行阅读活动的关键因素,而这恰恰是很多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这本书就像一座宝藏,里面蕴藏着无数关于儿童学习规律的真知灼见,为我的学术研究和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让我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我是一个对儿童心理发展充满好奇的教育爱好者,偶然间翻到了这本《儿童阅读的世界Ⅰ: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研究》。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阅读的书,更是一次关于大脑如何学习的深刻探索。作者对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剖析,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孩子们在接触文字时,大脑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而又奇妙的活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阅读的自动化”这一章节,它描述了孩子从一开始需要费力地辨认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单词,到最终能够流畅地阅读,这个过程中大脑是如何不断优化、减少认知负荷的。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早期经验的重要性,比如接触绘本的频率、亲子共读的质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行为,竟然对大脑阅读网络的形成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作者还探讨了不同阅读障碍的潜在心理机制,这让我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严谨性毋庸置疑,但同时,它又以一种非常人性化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学习过程中那份独特的坚韧和智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读”这个行为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而是一场大脑与文字之间精彩绝伦的博弈与共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