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胎兒期記憶
定價:46.00元
作者:徐山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449730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作者徐山通過係列科學研究,明確瞭人的精神起 點始於胎兒期記憶,而且在個人曆史和人類文化中均 能看到胎兒期記憶所留下的強烈痕跡和影響。以此作 為縱觀人的曆史的新角度。再來審視我們人類的心靈 創造,許多費解之謎被一一打開。
胎兒期記憶的發現,揭開瞭生命科學領域的新篇 章,在心理學、宗教、夢文化、文學研究、傳統文化 思想等方麵邁齣瞭重要的一步,在人類認識史上具有 革命的性質。
《胎兒期記憶(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發現)》在生 物學意義上的“人從哪裏來”的問題已大緻解決的基 礎上,迴答瞭“人的精神是怎麼來的”問題.揭示弗 洛伊德《釋夢》與《榮格自傳》中的夢例和胎兒期記 憶的關係,同時還從邏輯上迴答瞭“我們現在應該怎 麼辦”即“人到哪裏去”的問題。
目錄
作者介紹
徐山,1955年12月生,江蘇省蘇州市人。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文學碩士,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文學博士。1987年起蘇州大學文學院執教,現為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11月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講學.2001年4月日本帝塚山學院大學客座教授。*有《雷神崇拜——中國文化源頭探索》《漢語言的起源》《徐山訓詁文字論集》《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發現》《古文字考叢》《為瞭不惑——徐山短詩1000首》《周易結構與詞義分析》《文字訓詁稿存》《探義尋根——徐山文字訓詁萃編》等多種,發錶論文180篇。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總體感覺是極其清醒且略帶疏離的,它像是在一個被冰封的湖麵上行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打破那層脆弱的平衡。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具辨識度,它乾淨、精準,幾乎沒有多餘的贅述,但這種簡潔背後隱藏著巨大的情感能量,如同被壓縮到極緻的彈簧。我欣賞作者對於敘事聲音的嚴格控製,全書的語調保持在一種近乎冥想的狀態,即使涉及到衝突或痛苦的場景,處理方式也是冷靜到近乎抽離的,這使得我們得以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審視這些經曆的意義。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可能在於它構建瞭一個關於“距離”的復雜主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與過去之間的距離,以及人與自身最真實渴望之間的距離。它沒有提供廉價的安慰或明確的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導讀者去直麵這些距離感。閱讀體驗是沉靜的,但思考的餘波卻是劇烈的,它迫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生命中那些被匆忙忽略掉的“空白之處”。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建築學上的傑作,它不是傳統的綫性敘事,更像是一座由無數碎片化記憶和主觀感受構築而成的迷宮。作者似乎故意打亂瞭時間綫索,將關鍵的轉摺點隱藏在看似毫不相關的章節末尾,迫使讀者必須主動去拼湊、去推導事件的全貌。這種閱讀過程本身就構成瞭一種智力上的挑戰與享受。我尤其贊賞作者在描述場景時所采用的那種冷峻、近乎紀錄片的寫實手法,它避免瞭過度煽情,卻在冷靜的筆調下,將人物所處的環境及其帶來的壓抑感或疏離感,刻畫得入木三分。那些對話場景,精煉到近乎殘酷的地步,每一個詞語都似乎經過瞭韆百次的打磨,擲地有聲,充滿瞭潛颱詞。這種剋製的美學,使得當真正的情感爆發點來臨時,其衝擊力呈幾何級數增長。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剛剛經曆瞭一場漫長而復雜的心理勘探,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自我認知,似乎也在這種抽絲剝繭的過程中,得到瞭某種程度的清晰化。這本書的耐讀性非常高,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對整體結構的更深理解,而發現先前忽略的細節和伏筆。
評分坦白說,初讀這本書時,我感到瞭一絲睏惑,因為它似乎拒絕提供任何清晰的指引,更像是一係列情緒和感官體驗的集閤體,而非一個明確的故事。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個人化,充滿瞭大量自創的、模糊的形容詞和非常規的句法結構,這無疑提高瞭閱讀的門檻。然而,一旦你接受瞭這種“非傳統”的溝通方式,並沉浸其中,那種感覺就如同被一股強大的、不可抗拒的潮流捲入深海。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對“氛圍”的極緻營造。它構建瞭一個獨立於現實世界之外的、高度內嚮化的精神領地。我們幾乎看不到宏大的曆史背景或社會議題,所有的焦點都聚焦於個體靈魂深處的幽微波動。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缺失”和“空洞”的方式,它們並非簡單的負麵情緒,而是被賦予瞭一種近乎神聖的、作為存在基礎的意義。讀完後,我需要的不是總結故事情節,而是整理我自己的思緒,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反射齣讀者自身的經驗和脆弱。它不是一本用來消遣的書,而是一次嚴肅的、需要全神貫注的“精神跋涉”。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它遊走於第一人稱的極度主觀和一種近乎上帝視角的冷漠觀察之間,這種切換流暢且令人不安。作者似乎對人類情感的層次劃分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度,他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快樂”或“悲傷”上,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介於兩者之間,難以命名的灰色地帶——比如“帶著懷舊感的期待”或是“被滿足後的空虛”。文字的密度極高,如同高濃度的精油,每一句話都蘊含著遠超其字麵意義的重量。我留意到作者對重復主題的處理方式,它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每一次以新的角度和強度重新齣現,仿佛是某種潛意識的執念在文字中循環往復,直至最終破繭而齣。對於那些追求情節驅動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會顯得有些“慢熱”,但對於鍾情於語言實驗和心理深潛的愛好者而言,它無疑是一場盛宴。它成功地探討瞭“自我”這一概念的流變性,展示瞭一個人在生命不同階段是如何被重塑和遺忘的。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處理得極其精妙,仿佛一張緩緩展開的古老掛毯,每一針一綫都透露齣深沉的曆史感與細膩的情感重量。作者對於時間流逝的描摹,並非綫性推進,而是采用瞭多層次的交織手法,讓讀者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之間自由穿梭,體驗到一種超越日常的時間感知。尤其是在描繪那些轉瞬即逝的童年片段時,筆觸顯得異常溫柔而堅定,那些微不足道的日常細節,如午後陽光穿過窗簾投下的斑駁光影,或是某種特定氣味的驟然喚醒,都被賦予瞭近乎哲學的深度。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人物內心掙紮時的那種剋製,沒有大開大閤的戲劇衝突,取而代之的是潛藏在平靜錶麵下暗流湧動的情緒漩渦,這使得角色的復雜性得以充分展現。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迴味那些充滿象徵意義的意象——比如反復齣現的、關於“遺忘”與“銘記”的辯證關係,它們像詩歌一樣,在樸素的文字中閃爍著難以言喻的光芒。整體來看,這本書的文學性極高,它挑戰瞭傳統小說的敘事框架,提供瞭一種既沉浸又疏離的獨特閱讀體驗,讓人在閤上書頁之後,仍久久沉浸在那種獨特的氛圍之中,迴味無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