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35个改变历史的心理学研究
定价:36.00元
作者:李娟娟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093875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不可思议的研究设计 恍然大悟的研究结果 发人深省的研究发现 受益一生的生活启示
n内容提要
你想一探心理学世界的奥秘吗?那不妨从千奇百怪、妙趣横生的心理学研究着手,它会告诉你心理学家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开人类心理密码的。
n心理学家如何把精神病科医生耍得团团转,以恶作剧的方式揭示一个严肃的事实?看看“假精神病人实验”就明白了。
n车祸现场,人们匆匆走过,却不肯施以援手;大火熊熊燃烧,众人围观,却无人报警。是社会风气使然,人心越来越冷漠了吗?看看“责任分散实验”,我们就知道问题没那么简单了。
n星座分析、血型分析和算命先生为什么能那么多人,“巴纳姆效应实验”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n在提出一个让人为难的请求之前,不妨先提一个只需对方举手之劳就可以满足的小要求。这是为什么?“登门槛效应”告诉我们:得寸才能进尺。
n每个心理学研究都是朝向心理学世界的一扇窗,相信会带给你意外的收获。
n目录
个研究
n001 / 假精神病人研究
n心理学家的恶作剧
n第2个研究
n011 / 责任分散研究
n围观的群众
n第3个研究
n021 / 社会助长(抑制、惰化)研究
n人多的好处与坏处
n第4个研究
n027 / 个体与团体竞争研究
n争强好胜
n第5个研究
n033 / 拥挤实验
n哪来这么多人
n第6个研究
n041 / 巴纳姆效应研究
n模棱两可,人人受用
n第7个研究
n047 / 破窗效应研究
n放任不管的恶果
n第8个研究
n053 / 晕轮效应研究
n以貌取人背后
n第9个研究
n061 / 登门槛效应研究
n得寸进尺
n0个研究
n067 / 从众心理研究
n随大流,跟风跑
n0个研究
n073 / 首因效应研究
n牢固的印象
n作者介绍
李娟娟 知名心理作家,代表作有《微反应心理学》《微表情心理学》《心理学与执行力》《心理学与情绪控制》《心理学与谈判力》《心理的故事2:改变心理学的53个关键案例》《心理学与生意经》等。
文摘
个研究 假精神病人研究
n心理学家认为,贴标签效应之所以会起作用,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这个标签会对当事人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认同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导向是中性的,可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有可能会朝着坏的方向发展。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后,往往会朝着标签所暗示的方向发展。除了会对当事人产生影响外,还会让周围的人以标签的定义去看待当事人。例如如果一个人被贴上了“精神病人”的标签,那么不管这个人多么正常,也会被看成精神病人,即使是专业的精神病科医生和护士也不例外。
n这不是假设,而是一项心理实验所得出的结论。这个假病人的实验与其说是一项心理实验,倒不如说是一场恶作剧,导演就是心理学家戴维·罗森汉。当然,罗森汉之所以选择做这个实验并不是为了搞什么恶作剧,而是受到了当时一种社会现象的启发。
n1972年,美国对越作战达到了一个高潮,美国开始在大量征兵。许多年轻人为了逃避参加战争的厄运就开始装病,以患有精神病为借口逃避征兵。罗森汉身边的许多朋友也是这样。这让罗森汉不禁怀疑,伪装成精神病并不困难,那么究竟有多容易呢罗森汉决定做一个实验看看。
n罗森汉一共招募了8名被试,其中还包括他自己。这8名被试由3名女性和5名男性组成。其中包括1名大学的研究生、1名儿科医生、1名画家、1名家庭主妇、1名精神病学家以及3名心理学家。在这3名心理学家中,除了罗森汉自己以外,还有一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也就是的习得性无助实验的实施者。
n……
n令人惊讶的是,八个被试一个也没有被放出精神病院。即使他们的表现十分正常,依然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提出异议,医护人员认定这八个人就是精神病人。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因为精神病院中的所有患者都被贴上了“精神病”这个标签,自然会往精神病人的方向去看待他们的行为。
n不过有意思的是,精神病院中真正的精神病人意识到了问题。据调查,三个假病人所在的精神病院中,118个真病人中有35个对被试表示怀疑:“你们根本不是疯子!你们是记者或编辑,你们是来调查医院的。”
n后来,这八个人向医护人员提出出院的请求,并告诉医护人员,他们是正常人,来这里不过是配合一位心理学家的实验而已,现在实验已经结束了,他们应该回到以前的正常生活中。正是因为这一请求,让医护人员认为这些精神病人的“妄想症”更加严重了。由于这八个人的情况从来没有见到过,医护人员专门发明了一些精神病理学上的新术语,用来描述假病人的病情,例如把假病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命名为交谈行为;认为假病人做笔记的行为是精神病病情的新发展,并命名为做笔记。其实,八名被试在早期做笔记的时候还会隐藏,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根本无需隐藏,因为医护人员会认为这也是一种精神不正常的表现,甚至还会专门记录在案。
n结果,这八个假病人引起了精神病院的重视,每天都会有医护人员专门记录这八个假病人的具体行为,也就是病情记录。
n在精神病院的日子让罗森汉感到格外苦恼,由于医生的坚持,罗森汉都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患有精神类疾病了。所幸的是,就在这时罗森汉突然被告知,他可以出院了。
n出院后的罗森汉立即恢复了实验之前的活力,他开始和散布在各地的被试联系,结果发现所有被试都成功进入精神病院。包括罗森汉自己在内,一共有七名被试被精神病科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而那个幸免的被试则被精神病科医生诊断为患有狂躁抑郁型精神病。经统计,八名被试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9天,时间长的为52天,短的时间为7天。
n罗森汉博士惊奇地从被试的笔记中发现,在精神病院里,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非常少,交流的方式往往也很古怪,被试表示自己无法理解这种交流方式。甚至可以说,精神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交流。
n罗森汉还发现在精神治疗中,精神病院往往会滥用精神类药物。据被试的记录,住院期间精神病院一共发给八个被试2100片药物。要知道,精神类药物会对身体产生非常大的副作用。被试还发现,就连精神病院中的真病人也会偷偷把药片扔到厕所中用水冲走。
n甚至有的女护士会当着男性精神病人的面换衣服。根据被试的观察,这并不是女护士在故意挑逗男性精神病人,而是因为在这些女护士的眼中,精神病人根本不是真正的人,自然不能当作人来对待。
n后来,罗森汉把这项实验及其结果写成一份研究报告,发表在赫赫有名的《科学》杂志上,论文的名字就叫做《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
n序言
我最近翻阅的一本关于心理学研究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人类内心世界认知的新篇章。这本书的选材相当有意思,没有拘泥于那些最耳熟能详的心理学实验,而是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研究。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能够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详实的案例,变得触手可及。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心理学实验室,亲眼见证着那些伟大的发现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它们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将心理学研究局限在“精神疾病”的范畴。相反,它将目光投向了“正常人”的行为模式,并深入剖析了这些日常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作者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揭示了看似微不足道的心理现象,是如何在群体层面引发巨大的改变。例如,书中对某个关于从众效应的实验的解读,让我对自己在某些情境下的决策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研究伦理和社会影响的探讨。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述实验本身,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研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争议,以及它们如何逐步推动了伦理规范的建立,并对社会政策和人类福祉产生了积极作用。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心理学普及读物,更像是一部关于科学进步与社会责任的深刻论述。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是一大亮点。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乐趣。他擅长运用类比和比喻,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解释得清晰易懂。而且,作者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层层递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在对心理学世界的探索之中。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令人惊叹的心智之旅。它不仅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一种更具洞察力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充满未知与可能的社会。这本书所蕴含的知识,无疑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评分我最近有幸读到了一本关于心理学研究的著作,它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那些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心理学实验。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那些看似遥远的科学发现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紧密相连。作者在叙述时,非常注重营造一种“现场感”,仿佛我置身于那些被精心设计的实验场景之中,亲眼见证着研究者们如何巧妙地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复杂机制。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选取案例时的独到眼光。他没有选择那些最广为人知、早已被奉为圭臬的经典实验,而是发掘了一些可能被大众忽略,但其重要性却丝毫不减的“隐秘的英雄”。例如,书中对某个关于群体决策偏误的研究的深入解读,让我对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集体做出错误判断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不仅仅满足于描述实验过程,更着力于分析这些研究的社会背景、伦理争议,以及它们如何一步步推动了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乃至影响了社会政策的制定。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心理学研究定义为对“异常”的探究,而是强调了“正常”人群的心理机制同样充满奥秘,并且这些机制往往才是塑造我们行为模式的关键。书中的一些研究,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及身边人的行为。这种“认知重塑”的过程,无疑是阅读这本书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它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晦涩难懂,也没有科普读物那样流于表面。作者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法,使得阅读体验如同在品味一部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悬念,引导读者一步步走向答案。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心理学研究的门槛,让即便是对心理学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关于人类心智探索的精彩旅程。它不仅展示了心理学研究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以一种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理解这个世界,以及身处其中的我们。这本书让我明白,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心理学发现,其实都蕴藏着改变历史的巨大能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关注和思考。
评分近期偶然接触到一本关于心理学研究的著作,其内容之精彩,令我爱不释手。本书突破了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壁垒,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过关键性影响的心理学发现。作者在叙述时,采取了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风格,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去亲身感受那些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的震撼力。 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其对“正常人”心理机制的深入挖掘。它巧妙地避开了对病态心理的过度关注,转而探究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行为模式,并试图从中揭示出隐藏的心理驱动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某个关于认知偏差的研究的详细阐释,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我们自认为最理性的判断,也可能深受各种无意识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作者在分析每个研究时,都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实验步骤和结果,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之下进行解读。他深入探讨了这些研究的时代意义、潜在的伦理困境,以及它们如何一步步推动了人类对自身认知的深化。这种宏观的视野,使得本书的内容远超出了普通的心理学科普,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心智演进的历史画卷。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与深度,又不乏文学作品的流畅与趣味。作者善于用富有张力的笔触,描绘出实验的精彩瞬间,以及研究者们的心路历程。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的洞察力和文字的感染力所折服,仿佛与那些伟大的心理学家们一起,共同经历了一场场思想的碰撞。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图书。它不仅拓宽了我对心理学研究的认知边界,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运用更科学、更批判性的思维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这本书所揭示的心理学奥秘,无疑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和深入思考。
评分近期有幸读到了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心理学研究著作,它以一种极为新颖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认识人类心智的一扇窗。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选择那些陈词滥调的案例,而是发掘了许多对人类历史进程有着深远影响,但可能不为大众熟知的心理学研究。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探险家,在心理学这片广袤的未知领域中,不断发现着令人惊叹的宝藏。 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将研究的焦点放在了“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上,而非仅仅关注“异常”的心理状态。作者通过一系列巧妙设计的实验和生动的案例,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心理机制,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判断以及整个社会的运作。书中对某个关于动机心理学的研究的深入剖析,让我对自己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 作者在解读每一个研究时,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历史纵深感。他不仅详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方法和结论,更重要的是,他还深入探讨了这些研究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意义,它们所引发的伦理争议,以及最终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这种宏观的视角,使得本书的内容极具启迪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有特色。作者在保持学术的严谨性的同时,又运用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乐趣。他擅长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细节,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阐释得深入浅出,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其中的精妙之处。 总而言之,这本图书是一次难得的心智洗礼。它不仅让我对心理学研究的深邃之处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以一种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观察和理解人类本身。这本书所揭示的心理学奥秘,无疑是塑造我们当下世界的重要力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入思考和借鉴。
评分最近阅读了一本极具吸引力的心理学研究图书,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现了心理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作者的叙述角度非常独特,他没有简单地罗列学术成果,而是将每一个心理学研究视为一个精彩的故事,讲述了它们如何从最初的萌芽,一步步成长为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发现。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思想殿堂,与那些伟大的心理学家们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书最令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心理学研究局限于对“异常”现象的分析,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对“正常人”心理运作机制的探索。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揭示了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微不足道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够深刻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我尤其被书中对某个关于社会认知的研究的详细解读所吸引,它让我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思维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者在对每一个心理学研究进行阐释时,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历史洞察力。他不仅仅满足于介绍研究本身,更深入地挖掘了这些研究的时代背景、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它们是如何一步步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这种深刻的分析,让本书的内容具有了非凡的价值,远超出了普通科普读物的范畴。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同样令人称道。作者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前提下,运用了大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他擅长通过精巧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具象化,使得即便是对心理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令人震撼的心智启迪之旅。它不仅让我对心理学研究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以一种更深刻、更具洞察力的视角去审视人类自身,并最终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而又迷人的世界。这本书所传递的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