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 |
| 书名: | 人体经络穴位速学图册 |
| 作者: | 郭长青 |
| ISBN: | 9787122241771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定价: | 19.8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64开 | 装帧:平装-胶订 |
| 出版时间:2015-07-01 | 版次:1 |
| 页码: | 字数: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以经络穴位的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写真彩绘人体标定腧穴位置,共收录十四正经经穴及奇穴等400多个穴位,具有生动、真实、简要、准确的特点,图文互参,并记载简便快速取穴方法,穴位歌诀,方便实用,易于学习掌握,从而使广大学生、临床医生及针灸爱好者能够准确、快速地掌握腧穴定位。 |
| 图书目录 |
| 暂无内容 |
| 文摘|序言 |
| 本书图文对照,特点如下: 1.涵盖所有十四正经经穴及经外奇穴共400余,详细介绍经络循行、取穴歌诀、标准经穴定位、常规取穴法、快速取穴法、穴位功能主治等内容,每一穴位均配有清晰的局部解剖定位图 2.重要穴位绘有立体解剖层次图,可直观描述针灸进针的组织层次和深浅 3.开本小,便于携带,随时查阅 |
| 作者介绍 |
| 郭长青,北京中医大学,教授,郭长青,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协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华中医协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针灸现代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西班牙、韩国、波兰、新加坡讲学。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1项,参加国家“973”项目课题、攻关课题各1项,主持国家中医管理局课题2项。已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32部。 |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递进的层次感。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穴位,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开篇部分对十二经络的宏观介绍,用一种非常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了整个系统的运行脉络,为后续的细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它没有直接跳入穴位图解,而是用了几个章节专门讲解了“如何取穴”的实用技巧,这才是真正体现了“速学”的精髓所在——授人以渔。作者非常注重实操性,比如针对不同体型的人可能出现的偏差,也给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对于自学者来说是无价之宝。而且,章节之间的衔接非常自然,从大系统到局部经络,再到具体的穴位群组,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都会有一个小结性的回顾,确保知识点的吸收和巩固。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编排方式,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掌控感,不再是零散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正在被搭建起来。读完一个部分,我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对这个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目标感极强。
评分我必须提一下这本书的便携性和耐用性。作为一本需要频繁翻阅和携带的学习工具书,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装订工艺表现得相当出色。内页的用纸厚实适中,即使用荧光笔做了标记,也不会透墨到下一页,这对需要反复对照的读者来说太重要了。封面材质看上去也很抗磨损,即使经常放在包里带着跑动,也不会很快出现卷边或磨损的痕迹。尺寸设计上也把握得很好,既能保证图文信息的清晰度,又不会显得过于笨重,放在桌面上摊开时,能比较平整地保持开合状态,这在对照操作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用费力地按住书页。这种对“使用体验”的重视,细节之处见真章。很多专业书籍往往只注重内容深度,而忽略了工具书的物理属性,但这本书显然在设计之初就将“工具属性”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使得它从功能性和耐用性上都达到了专业级的水准,值得长期珍藏和使用。
评分从一个侧面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连接“传统理论”与“现代学习者”之间的桥梁。我感觉作者在编写时,始终站在一个“新手的角度”去思考,去组织材料。很多传统教材中,对穴位的描述往往会穿插大量晦涩难懂的古代文献引用,这对于没有深厚中医背景的人来说,是非常大的阅读障碍。而这本书显然做了大量的“翻译”和“去魅”工作,它保留了专业术语,但用现代的、更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了解释和注释,使得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变得平易近人。此外,书中对一些特殊取穴法的描述,如“同身寸”的运用,也通过非常清晰的图示加以说明,这在纯文字描述中几乎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适应现代学习节奏的知识获取方案,它不是让你去成为一名深奥的中医理论家,而是让你快速、准确地掌握人体经络和关键穴位的实用知识体系,效率和效果都令人赞叹。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穴位功效时,那种克制而精准的表达方式,让人感觉非常可靠。我翻阅过一些养生书籍,喜欢用夸张的词汇来渲染某个穴位的“神奇疗效”,反而让人心生疑虑。然而,在这本图册中,对于每一个穴位的描述,都非常贴合中医理论的核心,语言平实、准确,专注于描述它在传统应用中的主要作用和主治方向。例如,对于一个止痛穴位的描述,它不会说“立刻消除所有疼痛”,而是会清晰地指出“主治头痛、牙痛等局部疼痛”,这种基于循证的描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更棒的是,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多的信息,避免了冗长复杂的病理分析,聚焦于“我应该在哪里找它”和“它主要用来做什么”这两个最核心的问题。对于希望快速掌握应用技能的读者来说,这种高效、务实的知识呈现方式,无疑是最高效的学习路径。它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了可以即学即用的工具指南,实用性极高。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既不失专业感,又充满了活力,让人在阅读时感觉非常放松。尤其是一些关键穴位的插图,线条流畅,细节刻画得非常到位,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一眼看清取穴的大致位置。我之前看过一些传统的经络图谱,要么就是太过写实导致信息量过载,要么就是过于简化失去了准确性。但这本书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它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大量运用了现代的视觉语言,比如使用不同深浅的色块来区分经络的走向和功能区域,这种直观的方式大大缩短了学习曲线。特别是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穴位群,作者似乎下了很大功夫,设计了对比图表,用简洁的文字配合形象的图形,让那些拗口的学名和复杂的定位口诀变得容易记忆。我甚至发现,光是翻阅这本书,就仿佛进行了一次对人体结构的探索之旅,那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让人感到非常愉悦和充实。可以说,从装帧到内页设计,这本书无疑是市面上同类书籍中的一股清流,体现了编辑和设计团队的匠心独钟,完全是为当代快节奏学习者量身定做的视觉辅助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