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寻找中国人的自我
定价:35.00元
作者:朱滢 伍锡洪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3032152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是谁?我有什么特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自我”与各自的文化有什么关系?本书以心理学实验、神经科学实验为依据,从文化、人类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等广阔视野来叙述自我。发现中国人独特的自我品质。作者提出,自我是文化的产物,中国人的自我是互倚型的自我,从儒家孝文化看,中国人是父母的儿子而不是他自己,不是独立的个体。中国人的自我包括母亲,这是中国人自我*显著的特点;中国人的自我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中国人既受传统文化(如儒家)的影响,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而发展出双文化自我;人们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与和谐,也强调独立思考、个人奋斗。本书是继《文化与自我》进一步阐述中国人之自我的另一本著作。而《文化与自我》曾被现代哲学家张世英(1921- )称为“一本佳作”。
内容提要
本书以心理学实验、神经科学实验为依据,从文化、人类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等广阔视野来叙述自我。发现中国人独特的自我品质。作者提出,自我是文化的产物,中国人的自我是互倚型的自我,从儒家孝文化看,中国人是父母的儿子而不是他自己,不是独立的个体。
目录
作者介绍
朱滢北京大学退休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1988-1996),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1993-200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0-2006)。2000年以来共发表关于自我的文化神经科学研究文章20余篇。2007年出版专著“文化与自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总是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屈不挠、努力寻找自己位置的个体。 9787303215263,这个数字仿佛是通往知识殿堂的一把钥匙,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则赋予了它一份严谨与厚重。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中国人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它会探讨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个体如何去定义和实现“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或许,它会触及我们作为中国人所面临的独特性挑战,以及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保持文化根基,同时又能拥抱世界。我尤其对书中是否会探讨当代中国人所面临的身份焦虑,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重新建构自我价值感到好奇。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具象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那些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不断自我探索、自我超越的中国人?这是一种期待,也是一种希望,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考的工具和方向,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评分拿到这本书,立刻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寻找中国人》——这似乎是一场关于身份的深度探索,一场关乎归属感的追寻。 我不禁联想到,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我们似乎更容易被各种外在的声音所裹挟,而忘记了审视内心的声音。 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找到那个最真实、最根本的“中国人”的自我? 我期待它能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去解析“中国人”这个概念的丰富内涵,并且能够深入探讨个体在不同境遇下,如何去定义和理解自己的身份。 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进程加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如何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保留并发展自身独特的文化精髓,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引发我们对于自身文化根源的思考,并且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安顿自我的方式。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书名深深吸引。 “寻找中国人”——这是一个多么宏大而又贴切的命题!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似乎在追逐着各种外在的标签和成就,却常常忽略了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这本书仿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停下来,向内审视的机会。我期待它能带我穿梭于历史的长河,去探寻那些塑造了“中国人”特质的文化基因,去理解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沉浮变迁的个体命运。或许,它能帮助我拨开迷雾,找回那个在喧嚣中可能已被遗忘的、属于自己的“中国人的自我”。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我更希望书中能有生动的案例、深刻的洞察,能够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是否能成为我在自我认知旅途中的一个重要参照呢?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书中寻找答案。
评分《寻找中国人》——当这个书名映入眼帘时,我的心中立刻涌现出一种强烈的共鸣。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仿佛在被推着往前走,却常常在不经意间迷失了方向,遗忘了最初的起点。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内心的方向,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人”的身份,不仅仅是血缘上的连接,更是在文化、精神层面的传承与创新。 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在不同的社会变迁中,个体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去定义、去塑造、去坚守自己的“中国人”的自我。 尤其是在当下,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我们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这似乎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带领我们踏上一场关于自我认知的旅程,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却又无比珍贵的“中国人”的特质。
评分总觉得,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仿佛总是在忙碌中匆匆而过,却鲜少有机会停下脚步,去问问自己,“我是谁?”。 这本书的书名,恰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这个问题的渴望。《寻找中国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签,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也包含了无数个体生命的故事。 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视角来呈现“中国人”的自我? 是通过历史的回顾,去挖掘那些塑造了我们民族性格的基因? 还是通过当代的观察,去描绘那些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中,努力寻找自己位置的个体的奋斗与迷茫? 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充满了期待,那些能够引发共鸣、让我们看到自身影子的人物和经历。 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其中看见自己,看见我们共同的根,看见我们独特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