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 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7 吴一龙 秦叔逵 马军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 其他临

正版包邮 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7 吴一龙 秦叔逵 马军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 其他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肿瘤学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吴一龙
  • 秦叔逵
  • 马军
  • 2017
  • 医学其他
  • 正版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香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50184
商品编码:29587212829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名   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7
定价 95.00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9月
开本 16
作者 吴一龙,秦叔逵,马军主编
装帧 平装
页数 485
字数 1315千字
ISBN编码 9787117250184




内容介绍

吴一龙

——CSCO理事长,广东省人民医院肺癌专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




目录

——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
头颈部癌的外科治疗
头颈部鳞癌的化疗概述
分化型甲状腺癌侵犯上呼吸消化道的挽救手术
EB病毒在鼻咽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TPF诱导化疗后联合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意义
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化疗
晚期鼻咽癌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进展
晚期鼻咽癌的化疗进展

——肺癌
SCLC在探索中前行
肺鳞癌的治疗进展及挑战




《现代肿瘤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前沿》(暂定名)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汇集全球肿瘤学领域近些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的重大突破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肿瘤科医生、科研人员、药学工作者以及相关医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平台。全书内容涵盖了从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到最新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再到姑息关怀和康复管理的完整链条。 第一部分:肿瘤生物学与分子病理学新进展 本部分重点聚焦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深层机制研究。 第一章:肿瘤的发生与演进:多组学视角 深入探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在阐明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重点解析驱动基因突变、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染色体结构异常等在不同癌种中的特异性表达谱。详细论述肿瘤微环境(TME)的复杂构成,包括免疫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血管生成以及细胞外基质重塑如何共同驱动肿瘤的侵袭和耐药性。 第二章:肿瘤免疫学:从理论到临床转化 系统梳理肿瘤免疫逃逸的关键通路,包括PD-1/PD-L1、CTLA-4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重点介绍CAR-T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肿瘤疫苗(包括mRNA疫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应用)的研发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探讨如何克服免疫治疗的耐药性,以及联合免疫治疗(如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或放疗)的优化方案。 第三章:液体活检与早期诊断的突破 详述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外泌体等在肿瘤早期筛查、疗效监测和耐药机制监测中的应用潜力。介绍高灵敏度检测技术(如超深测序、单分子数字PCR)的最新发展,以及如何将液体活检数据标准化,以便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决策。 第二部分:精准医学与治疗策略革新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利用分子信息指导临床决策,实现个体化治疗。 第四章:靶向治疗的深化与拓展 系统回顾已获批的靶向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ARP抑制剂、ADC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癌种中的最新适应症拓展和耐药后联合治疗策略。重点讨论罕见突变靶点的发现与药物开发进展,以及如何通过生物标志物筛选确保靶向药物的有效性。 第五章:放射治疗的精确化与智能化 介绍调强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立体定向放疗(SBRT/SRS)在不同肿瘤部位(如中枢神经系统、肺部、肝脏)的临床应用现状。深入探讨自适应放射治疗(ART)的技术流程与临床优势,以及放射增敏剂和免疫治疗联合放疗的协同机制研究。 第六章:手术治疗的微创化与功能保留 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3D腹腔镜技术在肿瘤切除中的应用。关注围手术期管理优化,如快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方面的实践经验。对于特定实体瘤,讨论肿瘤边缘评估的新技术和术后残余病灶处理策略。 第七章:化疗与抗血管生成策略的再评估 回顾经典化疗方案在现代治疗体系中的定位,特别是其在联合治疗中的地位。详细分析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血管生成特征选择最适宜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第三部分:特殊肿瘤与复杂病例管理 本部分着重于特定类型肿瘤的挑战性管理和多学科协作。 第八章:难治性肿瘤的系统管理 针对胰腺癌、胆道癌、肉瘤、胶质母细胞瘤等预后不良或治疗难度大的肿瘤类型,系统总结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最佳实践路径。讨论新兴的溶瘤病毒治疗、基因编辑技术在这些难治性肿瘤中的早期临床探索。 第九章:老年肿瘤患者的综合管理 探讨老年肿瘤患者的生理储备、合并症对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介绍老年肿瘤学评估(如功能状态、营养状态、社会支持评估)在制定减毒增效治疗方案中的应用。重点讨论老年患者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 第十章:肿瘤的复发、转移与耐药机制 深入分析肿瘤细胞对不同治疗模式产生耐药性的生物学基础,包括表观遗传学重编程、细胞间异质性、上皮间质转化(EMT)等。提出针对性干预耐药性的策略,如靶向干细胞或休眠细胞的治疗方法。 第四部分:支持、姑息治疗与患者关怀 本部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关注生活质量的维护。 第十一章:肿瘤相关症状管理与支持治疗 详细阐述癌性疼痛、恶病质、肿瘤相关性疲劳、呼吸困难等常见症状的最新管理指南。强调营养支持在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和改善预后的关键作用,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适应症选择。 第十二章:心理肿瘤学与人文关怀 探讨肿瘤诊断、治疗过程对患者和家属带来的心理冲击。介绍认知行为疗法(CBT)、正念疗法在减轻焦虑、抑郁中的应用。强调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模式,促进知情同意和决策共享。 第十三章:姑息治疗与生命终末期照护 明确姑息治疗的早期介入原则,阐述姑息治疗与抗肿瘤治疗的协同关系。介绍舒适照护、预先医疗计划(ACP)的实施流程,以及如何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尊重意愿、减轻痛苦的生命终末期照护。 总结与展望 本书最后部分将对未来五年肿瘤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特别关注人工智能(AI)在影像识别、病理分析、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设计中的变革性作用,展望从“一刀切”治疗向真正意义上的“数字驱动的个体化医疗”的飞跃。 本书汇聚了来自不同亚专科的资深专家团队的智慧,力求在理论深度、临床实用性和前瞻性之间取得完美平衡,是当代肿瘤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专业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由吴一龙、秦叔逵、马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7》简直是一本救命的宝典!作为一名对肿瘤医学充满敬畏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深入了解这个领域,尤其是在家人经历病痛后,这种需求变得更加迫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传递出专业和权威感。我翻开第一页,就被那严谨的排版和丰富的插图所吸引。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医生,很多专业术语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但书中对每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阐述都力求清晰易懂。尤其是关于早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的章节,让我对现代医学的进步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提到的许多前沿技术和治疗方案,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操作细节,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让我感受到了医学工作者们的巨大付出和智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多学科协作的强调,这让我明白肿瘤治疗并非单一医生能够独立完成,而是需要不同领域专家共同努力,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让我这个普通人也能窥见肿瘤医学的广阔天地,并且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评分

这是一部极具思想深度和实践价值的医学著作,对于我这样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年轻医生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一直关注着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动向,而《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7》恰恰汇聚了国内顶尖专家在这一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书中对于各种常见和少见肿瘤的治疗进展,无论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论述,它不仅提供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还结合了大量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让我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不同治疗模式的优劣势以及适用人群。而且,书中对肿瘤精准医学的解读尤为深刻,详细介绍了基因测序、液体活检等技术在指导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这为我今后的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书中还讨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PD-1/PD-L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这些内容对我启发很大,让我看到了攻克肿瘤的新希望。总之,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更提升了我的临床诊疗水平,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必备之书。

评分

我是一名肿瘤治疗领域的长期研究者,并且对一些非常前沿的肿瘤治疗方法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次有幸接触到《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7》,我可以说,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最新数据,而是将近几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颠覆性进展,如精准医疗、免疫治疗的突破,以及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肿瘤微环境调控以及新型靶向药物研发的章节印象深刻,这些内容直接触及了肿瘤治疗的本质,也预示着未来治疗的新方向。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讨论,以及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权衡和选择,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我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的筛选和组织的上的良苦用心,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全面、最前沿、最具指导意义的信息。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并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

我是一位肿瘤患者的家属,在陪伴亲人抗击病魔的漫长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解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7》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虽然我并非医学专业人士,但书中用相对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肿瘤医学知识进行了梳理。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不同癌症类型的手术、化疗、放疗以及近年来兴起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介绍。这些内容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医生所说的每一个治疗方案,也能更积极地与医生沟通,为亲人争取最好的治疗机会。书中对于肿瘤治疗的副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管理的部分,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能够在家庭护理中给予亲人更科学的照料。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医学的进步,也给了我们家庭面对疾病的勇气和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专业的医学书籍,更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指南,让我这个普通人在困境中能够找到方向和力量。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系统性地了解我国在肿瘤医学领域,尤其是在临床实践中的最新进展。作为一名希望在肿瘤治疗方面有所建树的医生,我深知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至关重要。翻阅《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7》,我被书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折服。它涵盖了从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到血液肿瘤等几乎所有常见和重要的肿瘤类型,并且针对每一种肿瘤,都详细介绍了最新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书中对指南的解读和临床实践的分析,都非常贴合实际需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热门治疗领域,比如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深入探讨,这不仅包括了最新的药物和技术,还对这些治疗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此外,书中还关注了肿瘤患者的康复和姑息治疗,体现了对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关怀,这让我深受触动。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临床肿瘤学现状的窗口,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