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重口味心理学
定价:32.80元
作者:姚尧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057300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不看小清新,就看重口味。电影有cult片和恐怖片,心理学有重口味!重口味是生活方式,是发泄,也是寄托,是所有人的潜在欲望。想要重口味,就看《重口味心理学》吧老版本售完为止,欢迎选购新版本:重口味心理学(百万册精装全彩纪念版)重口味心理学(百万册纪念完整版)
内容提要
你的身边是否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
是不是总有一种事物让你没来由地害怕?
你的大脑是否经常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或冲动?
你身边是否有些人会突然性情大变,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你听说过有的男性有着“害羞的膀胱”吗?他们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
本书是心理学的后一块隐秘,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如多重人格障碍、特定精神分裂、癖、恋物癖、露阴癖、倒错、特定对象恐惧症等,配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并附作者独到的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目录
篇 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多重人格障碍
第二篇 有多少种物体,就会有多少种特殊情结恋物癖
第三篇 “害羞的膀胱”社交恐惧
第四篇 没来由的怕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
第五篇 沙盘里的内心世界关于焦虑
第六篇 迈不出去的腿广场恐惧
第七篇 饕餮神经性贪食
第八篇 正在消失的身体神经性厌食
第九篇 危险的凌晨 4∶48关于自杀
第十篇 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性别认定障碍
第十一篇 困在躯体内的痛苦灵魂精神分裂(上篇)
第十二篇 精神毁灭者精神分裂(下篇)
第十三篇 失控的身体强迫症
第十四篇 看不懂的身边人人格障碍
第十五篇 梦之安魂曲物质成瘾
第十六篇 大蜀黍和小正太的那些事癖
第十七篇 来,给你瞧瞧!露阴癖
第十八篇 重口味心理学之特别篇梦的解析
作者介绍
姚尧,女,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九型人格中的第五种观察者。生活在自己的内心城堡中,喜欢站在城堡的窗口观察周围世界,带着出世的心入世。一个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乐趣的简单主义者。
同时,也是一个重口味爱好者,看过无数的cult片和恐怖电影。2011年7月在天涯社区『八卦江湖』发帖《图文解析重口味的一千种死法》,10月在『娱乐八卦』发帖《八一八那些离你或近或远的重重重口味心理学》,即成本书。
文摘
序言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人类的心灵世界可以如此复杂和多元,远非我们日常所能触及的表象。它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或难以启齿的话题,而是以一种近乎于解剖学的精准,将它们摊开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成瘾”的讨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物质成瘾,更包括了行为成瘾,比如赌博、网络游戏,甚至是对权力和认可的成瘾。作者详细阐述了这些成瘾行为的心理机制,包括大脑的奖励系统如何被劫持,以及个体如何在无意识中陷入循环。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将这些看似“个人问题”的成瘾,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以及个体早期的成长经历联系起来。例如,他分析了在某些社会环境下,人们更容易产生对虚拟世界的逃避,或者对即时满足的过度追求。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很多我们视为“病态”的心理和行为,其实都是在复杂因素交织下产生的,理解这一点,比简单的批判和否定更为重要。它提供了一个看待人类欲望和行为的全新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像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心理纪录片,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人类心灵深处的奇观。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话题时的审慎和尊重。比如,在探讨“自杀”和“杀人”等极端行为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于“精神失常”,而是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些行为的多种潜在因素,包括社会压力、精神疾病、情感创伤、甚至是环境因素的影响。他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但语言却非常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让即使是心理学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反社会人格”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我们身边可能就存在着一些具有这种特质的人,他们缺乏同情心,漠视规则,但却可能在外表上表现得极具魅力。这本书并非是要制造恐慌,而是要提升我们的警惕性和认知能力。它让我学会了从更深层次去观察和分析人,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判断。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敢于直面人性中最黑暗、最扭曲的一面,并且能够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学术态度去解读。它不是在煽情,也不是在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在用科学的逻辑和严谨的分析,揭示人类心灵深处隐藏的秘密。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妄想症”和“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分析。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会长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他人充满不信任,甚至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这些心理障碍是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以及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制造出各种误解和冲突。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将这些患者妖魔化,而是强调了这些障碍可能源于早期的创伤、基因的 predispositions,以及长期的社会隔离。这本书让我对“正常”和“不正常”的界限有了更深的思考。它提醒我,在我们评判他人之前,更应该尝试去理解他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它是一本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拓展认知边界的书。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名字听起来就够劲爆,但实际拿到手翻阅,却发现它远不止于“重口味”这么简单。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猎奇探秘的读物,而是以一种非常扎实的学术根基,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类心理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作者在开篇就阐述了一个核心观点:所谓“重口味”,其实往往是我们在正常社会认知框架下难以理解或接受的极端行为和思维模式,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怪诞”的表象剥开,去探寻其背后更为复杂、也更为真实的人性驱动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黑暗三联征”(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变态、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详尽解读,它不仅仅罗列了这些特质,更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表现出冷酷无情、操纵欲强或者过度膨胀的自我。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人简单地标签化为“坏人”,而是强调了这些人格特质可能是在特定环境、生物学因素以及早期经历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为理解人性增添了一层更为 nuanced 的视角。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在侦探小说里解谜,但解的不是案情,而是人心。
评分不得不说,读完这本书,我对“正常”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通常认为自己是“正常”的,而那些行为极端、心理扭曲的人则是“异常”。但这本书恰恰挑战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它通过对各种心理现象的细致描绘,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正常”其实是一个非常模糊且动态的概念,而人性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书中关于“虐恋”和“恋物癖”的章节,是我一开始最期待的部分,但我发现作者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描述,而是将其置于心理发展、社会文化以及个体欲望的交织之中进行探讨。例如,作者分析了某些非传统性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权力关系、情感需求,甚至是童年创伤的投射。这种深度的挖掘,让我不再带着猎奇或评判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现象,而是开始尝试理解它们是如何在个体的生命经历中扎根并生长的。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非鼓励或美化任何病态心理,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提供了一个理解这些现象的框架。它让我意识到,了解人性的阴暗面,并非为了与之同流合污,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从而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一份清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