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兒童的人格教育
定價:39.00元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張慶宗
齣版社: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67557574
字數:
頁碼:24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自卑與chaoyue》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又一經典作品。 n
2、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一個人的人格結構形成於童年期,要解決一個人的人格心理問題必須從他的童年著手。因此,幫助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兒童的核心問題。 n
3、阿德勒指齣:世界上沒有問題兒童,隻有缺少正確引導的“生活失敗者”!本書著手於理解孩子行為,解決親子代溝,培養孩子健全人格。不僅是父母的育兒經典,也是研究兒童心理的教育手冊。
內容提要
《兒童的人格教育》是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關於兒童人格教育的經典著作,汲取多年兒童心理研究的精髓,從各個方麵嚮讀者闡述瞭如何去嗬護孩子、愛孩子,並讓孩子順利地長大成人。阿德勒指齣:世界上沒有問題兒童,隻有缺少正確引導的“生活失敗者”!本書不僅是父母的育兒經典,也是研究兒童心理的教育手冊。
目錄
引論 n
章 人格的統一性 n
第二章 追求及其對教育的意義 n
第三章 如何引導孩子追求優越感 n
第四章 兒童的自卑情結 n
第五章 如何防止兒童産生自卑情結 n
第六章 社會情感及其發展障礙 n
第七章 兒童在傢庭中的地位 n
第八章 作為準備性測試的新環境 n
第九章 孩子在學校的錶現 n
第十章 外部環境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n
第十一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n
第十二章 教育的失誤 n
第十三章 對父母的教育 n
附錄1 n
附錄2 n
關鍵詞匯錶
作者介紹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傢。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三大心理學傢”。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癥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diyi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係的心理學傢。此外,他還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嚮的本我轉嚮社會文化定嚮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n
n
譯者 張慶宗,女,漢族,齣生於1964年。現任湖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先後發錶學術論文《教育心理學》 《行為教育》 《外語教學與研究》《現代外語》等30餘篇。齣版學術專著、教材、譯著等10餘部。譯著《教養的迷思》由上海譯文齣版社齣版。
文摘
學校不應該將學校視為目的,必須認識到學校是為社會、而不是為學校教育學生。因此,學校不應該忽視任何一個放棄成為好學生理想的兒童。這些孩子對優越感的追求不比其他的孩子少,他們不過是將注意力轉移到一些不需要太多努力的事情上去瞭。他們認為做這些事情更容易獲得成功,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早年曾無意識地在這些方麵進行過一些練習。他們可能當不上纔華橫溢的數學傢,但有可能在體育方麵有所建樹。教師不要對這些專長視而不見,而要將它們作為突破口,鼓勵孩子在其他領域取得進步。當教師從孩子某一個方麵的特長入手,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在其他領域獲得同樣的成功,那麼教師的任務就變得容易得多,這就像把羊群從一個水草肥美的牧場帶到另一個水草肥美的牧場一樣。既然所有的兒童(弱智兒童除外)都有能力獲得學業成功,那麼,需要剋服的就是那些人為的障礙。這些人為障礙源自於學校將抽象的學業成績,而不是將教育和社會的目標作為評判學生的標準。在學生方麵,障礙錶現為缺乏自信心,其後果是學生對優越感的追求與對社會有益的活動脫節。因為在有益的活動中,他們找不到優越感。 n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怎麼做呢?他會選擇逃避。我們經常發現,這些孩子會有一些古怪的行為,如固執和無禮。這些行為當然不會得到老師的贊揚,但會吸引老師的注意,得到其他孩子的贊賞。他們會不斷地製造麻煩,把自己當作英雄。 n
這些心理錶現和偏離規範的行為在學校這個實驗情境中被暴露齣來。雖然這些問題在學校浮齣水麵,但根源卻不在學校。從消極的意義上來看,學校沒有履行主動教育和矯正錯誤的使命,而是變成瞭一個讓早期傢庭教養中的問題得以曝光的實驗站。 n
具有敏銳觀察力的稱職教師在孩子入學的天就可以觀察到許多東西。很多兒童在學校這個新的情境中感到非常痛苦和不適,會很快地暴露齣被溺愛的種種跡象。這些孩子沒有與人交往的經驗,而與人交往是結交朋友基本的要求。孩子入學時好要具備一些如何與人交往的知識。他不能隻依賴某一個人,將其他所有的人都排除在外。傢庭教養的錯誤必須在學校裏得到矯正,當然,如果小孩沒有這些問題是好不過瞭。 n
對於那些在傢裏被寵壞的孩子,我們不能指望他們突然就能專注於學校的學習。這樣的孩子不可能專心於學習,他不願意上學,寜願呆在傢裏。事實上,他們沒有“學校意識”。小孩厭惡上學的跡象很容易被發現,例如,父母早上要哄他起床,要不斷地督促他做這個、乾那個;小孩吃早飯時磨磨蹭蹭等。這個小孩似乎已經築起瞭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阻止自己取得任何進步。 n
n
——第二章《追求及其對教育的意義》 n
n
n
書中金句: n
1、兒童的所有行為都是他總體生活和整體人格的外顯,不瞭解這一隱藏的背景知識,就無從理解他的行為。 n
2、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並不十分重要,成年人對孩子的處境的判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以兒童的視角來看待他的處境,以他的錯誤判斷來理解他的處境。 n
3、任何教育者或教師都不應該認為自己是孩子的教育者,外界的影響會湧入兒童的心理,直接或間接地塑造兒童。外界可以通過影響父母的心理狀態來影響兒童心理,外界的影響不可避免。 n
4、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成年人的教育問題歸結為自我知覺和理性的自我引導。兒童的教育也是如此,但它與成年人教育的區彆在於兒童還不夠成熟。因此,對兒童的引導則顯得至關重要。
序言
《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它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真的觸及到瞭傢長們最關心但又最容易忽視的方麵——孩子內在的成長。我們總是在意孩子的成績,在意他們是否會考試,但很少停下來思考,他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一塊的空白。它不僅僅是寫給孩子的,更是寫給傢長的。書中有很多關於如何引導孩子、如何與孩子溝通的建議,讓我覺得非常受用。比如,當孩子犯錯時,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而不是一味地責罵。書中提供的具體方法和案例,非常具有操作性,我嘗試瞭幾次,效果齣乎意料的好。我女兒之前因為一點小事就愛發脾氣,自從我們按照書裏的建議,耐心地和她溝通,教她如何錶達自己的情緒後,她現在情緒波動小瞭很多。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盲點,也提供瞭一盞明燈,指引我們走嚮更正確的方嚮。
評分這本書絕對是我的孩子在傢中學習過程中一股清流!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套真正能引導孩子理解和發展積極品格的書,而不是僅僅教導一些枯燥的規則。這本《兒童的人格教育》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直接拋齣一堆“你應該這樣做”的指令,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誠實、善良、勇敢、責任感這些品質的重要性。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抽象概念時使用的比喻,非常貼近孩子的認知水平。比如,在講到“同理心”時,書中舉瞭一個小兔子看到朋友摔倒,感同身受地也跟著蹲下的例子,孩子們看瞭很容易就能理解。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優美,讀起來就像在講一個溫馨的故事,而不是說教。每次讀完,孩子都會主動思考,“我今天是不是也可以像故事裏的小夥伴一樣?”這種主動性讓我覺得非常欣慰。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逐漸塑造一個更加完整、美好的自我。我還會繼續和孩子一起閱讀,相信這本書帶來的影響會伴隨他們很久。
評分不得不說,《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在設計上真的非常有巧思,完全顛覆瞭我對同類書籍的認知。它不是那種一本道到位的說教,而是將教育融入在瞭各種各樣的“遊戲”和“挑戰”之中。書裏有很多小小的任務,需要孩子去完成,比如讓孩子觀察傢人的優點,或者嘗試幫助傢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任務看似簡單,但卻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思考和行動。我發現,當孩子自己去動手,去實踐時,他們對“責任感”、“感恩”這些品質的理解就變得更加具象化。我女兒現在變得特彆願意幫忙做傢務,雖然有時候做得不是很完美,但她那種積極主動的態度,真的讓我覺得她長大瞭不少。這本書就像一個充滿樂趣的探險地圖,引導著孩子一步步去發掘自己內心的寶藏,而這些寶藏,正是構成他們美好人格的關鍵要素。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抱有一些疑慮,畢竟市麵上這類書籍太多瞭,良莠不齊。但當我翻開它時,那種新穎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立刻吸引瞭我。它沒有陷入泛泛而談的理論,而是將教育的落腳點放在瞭“體驗”上。書裏設計瞭很多讓孩子參與進去的互動環節,比如一些小小的測試,或者讓孩子思考“如果你是主人公,你會怎麼做?”這樣的問題。這些設計真的太巧妙瞭,它能瞬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去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我發現,當孩子自己去體會、去嘗試時,他們對人格品質的理解會更加深刻,也更容易內化。我兒子之前是個有點小氣的孩子,自從讀瞭關於“分享”的章節後,他開始主動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弟弟玩,雖然有時候還會有些不情願,但這個轉變是實實在在的。這本書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盒,裏麵裝著各種各樣能開啓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而這些鑰匙,正是幫助他們構建良好品格的關鍵。
評分我得說,《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溫度”。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書,而是一本充滿人情味的書。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都仿佛活生生在我們身邊。它們並沒有刻意去拔高什麼,而是展現瞭孩子在真實生活中的種種錶現,以及這些錶現背後所摺射齣的品格。我發現,當孩子看到書裏的人物和自己有相似的經曆時,他們會更容易産生共鳴,也更容易理解書中傳遞的道理。比如,書裏有一個關於“堅持”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因為第一次嘗試就失敗瞭,很想放棄,但最終在父母的鼓勵下,堅持瞭下來,最終取得瞭成功。我兒子讀完後,對我說:“媽媽,我以後也要像小男孩一樣,遇到睏難不放棄。”這句話真的讓我非常感動。這本書就像一位老朋友,用最溫柔的方式,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幫助他們在這個復雜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的力量和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