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的人格教育
定价:39.00元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张庆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67557574
字数:
页码:24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自卑与chaoyue》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又一经典作品。 n
2、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核心问题。 n
3、阿德勒指出: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生活失败者”!本书着手于理解孩子行为,解决亲子代沟,培养孩子健全人格。不仅是父母的育儿经典,也是研究儿童心理的教育手册。
内容提要
《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关于儿童人格教育的经典著作,汲取多年儿童心理研究的精髓,从各个方面向读者阐述了如何去呵护孩子、爱孩子,并让孩子顺利地长大成人。阿德勒指出: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生活失败者”!本书不仅是父母的育儿经典,也是研究儿童心理的教育手册。
目录
引论 n
章 人格的统一性 n
第二章 追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n
第三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n
第四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n
第五章 如何防止儿童产生自卑情结 n
第六章 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 n
第七章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n
第八章 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 n
第九章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n
第十章 外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n
第十一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n
第十二章 教育的失误 n
第十三章 对父母的教育 n
附录1 n
附录2 n
关键词汇表
作者介绍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diyi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此外,他还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n
n
译者 张庆宗,女,汉族,出生于1964年。现任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教育心理学》 《行为教育》 《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等10余部。译著《教养的迷思》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文摘
学校不应该将学校视为目的,必须认识到学校是为社会、而不是为学校教育学生。因此,学校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放弃成为好学生理想的儿童。这些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不比其他的孩子少,他们不过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不需要太多努力的事情上去了。他们认为做这些事情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早年曾无意识地在这些方面进行过一些练习。他们可能当不上才华横溢的数学家,但有可能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教师不要对这些专长视而不见,而要将它们作为突破口,鼓励孩子在其他领域取得进步。当教师从孩子某一个方面的特长入手,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在其他领域获得同样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任务就变得容易得多,这就像把羊群从一个水草肥美的牧场带到另一个水草肥美的牧场一样。既然所有的儿童(弱智儿童除外)都有能力获得学业成功,那么,需要克服的就是那些人为的障碍。这些人为障碍源自于学校将抽象的学业成绩,而不是将教育和社会的目标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在学生方面,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其后果是学生对优越感的追求与对社会有益的活动脱节。因为在有益的活动中,他们找不到优越感。 n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怎么做呢?他会选择逃避。我们经常发现,这些孩子会有一些古怪的行为,如固执和无礼。这些行为当然不会得到老师的赞扬,但会吸引老师的注意,得到其他孩子的赞赏。他们会不断地制造麻烦,把自己当作英雄。 n
这些心理表现和偏离规范的行为在学校这个实验情境中被暴露出来。虽然这些问题在学校浮出水面,但根源却不在学校。从消极的意义上来看,学校没有履行主动教育和矫正错误的使命,而是变成了一个让早期家庭教养中的问题得以曝光的实验站。 n
具有敏锐观察力的称职教师在孩子入学的天就可以观察到许多东西。很多儿童在学校这个新的情境中感到非常痛苦和不适,会很快地暴露出被溺爱的种种迹象。这些孩子没有与人交往的经验,而与人交往是结交朋友基本的要求。孩子入学时好要具备一些如何与人交往的知识。他不能只依赖某一个人,将其他所有的人都排除在外。家庭教养的错误必须在学校里得到矫正,当然,如果小孩没有这些问题是好不过了。 n
对于那些在家里被宠坏的孩子,我们不能指望他们突然就能专注于学校的学习。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专心于学习,他不愿意上学,宁愿呆在家里。事实上,他们没有“学校意识”。小孩厌恶上学的迹象很容易被发现,例如,父母早上要哄他起床,要不断地督促他做这个、干那个;小孩吃早饭时磨磨蹭蹭等。这个小孩似乎已经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阻止自己取得任何进步。 n
n
——第二章《追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n
n
n
书中金句: n
1、儿童的所有行为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外显,不了解这一隐藏的背景知识,就无从理解他的行为。 n
2、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并不十分重要,成年人对孩子的处境的判断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的处境,以他的错误判断来理解他的处境。 n
3、任何教育者或教师都不应该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教育者,外界的影响会涌入儿童的心理,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儿童。外界可以通过影响父母的心理状态来影响儿童心理,外界的影响不可避免。 n
4、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归结为自我知觉和理性的自我引导。儿童的教育也是如此,但它与成年人教育的区别在于儿童还不够成熟。因此,对儿童的引导则显得至关重要。
序言
不得不说,《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在设计上真的非常有巧思,完全颠覆了我对同类书籍的认知。它不是那种一本道到位的说教,而是将教育融入在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和“挑战”之中。书里有很多小小的任务,需要孩子去完成,比如让孩子观察家人的优点,或者尝试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任务看似简单,但却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思考和行动。我发现,当孩子自己去动手,去实践时,他们对“责任感”、“感恩”这些品质的理解就变得更加具象化。我女儿现在变得特别愿意帮忙做家务,虽然有时候做得不是很完美,但她那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真的让我觉得她长大了不少。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乐趣的探险地图,引导着孩子一步步去发掘自己内心的宝藏,而这些宝藏,正是构成他们美好人格的关键要素。
评分《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它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真的触及到了家长们最关心但又最容易忽视的方面——孩子内在的成长。我们总是在意孩子的成绩,在意他们是否会考试,但很少停下来思考,他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它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更是写给家长的。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的建议,让我觉得非常受用。比如,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而不是一味地责骂。书中提供的具体方法和案例,非常具有操作性,我尝试了几次,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我女儿之前因为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从我们按照书里的建议,耐心地和她沟通,教她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后,她现在情绪波动小了很多。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盲点,也提供了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更正确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的孩子在家中学习过程中一股清流!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套真正能引导孩子理解和发展积极品格的书,而不是仅仅教导一些枯燥的规则。这本《儿童的人格教育》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直接抛出一堆“你应该这样做”的指令,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诚实、善良、勇敢、责任感这些品质的重要性。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抽象概念时使用的比喻,非常贴近孩子的认知水平。比如,在讲到“同理心”时,书中举了一个小兔子看到朋友摔倒,感同身受地也跟着蹲下的例子,孩子们看了很容易就能理解。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读起来就像在讲一个温馨的故事,而不是说教。每次读完,孩子都会主动思考,“我今天是不是也可以像故事里的小伙伴一样?”这种主动性让我觉得非常欣慰。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逐渐塑造一个更加完整、美好的自我。我还会继续和孩子一起阅读,相信这本书带来的影响会伴随他们很久。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抱有一些疑虑,毕竟市面上这类书籍太多了,良莠不齐。但当我翻开它时,那种新颖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立刻吸引了我。它没有陷入泛泛而谈的理论,而是将教育的落脚点放在了“体验”上。书里设计了很多让孩子参与进去的互动环节,比如一些小小的测试,或者让孩子思考“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这些设计真的太巧妙了,它能瞬间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去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我发现,当孩子自己去体会、去尝试时,他们对人格品质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更容易内化。我儿子之前是个有点小气的孩子,自从读了关于“分享”的章节后,他开始主动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弟弟玩,虽然有时候还会有些不情愿,但这个转变是实实在在的。这本书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盒,里面装着各种各样能开启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而这些钥匙,正是帮助他们构建良好品格的关键。
评分我得说,《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温度”。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充满人情味的书。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活生生在我们身边。它们并没有刻意去拔高什么,而是展现了孩子在真实生活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这些表现背后所折射出的品格。我发现,当孩子看到书里的人物和自己有相似的经历时,他们会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容易理解书中传递的道理。比如,书里有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因为第一次尝试就失败了,很想放弃,但最终在父母的鼓励下,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成功。我儿子读完后,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也要像小男孩一样,遇到困难不放弃。”这句话真的让我非常感动。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用最温柔的方式,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帮助他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力量和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