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運動損傷解剖學
定價:65.00元
作者:布拉德·沃剋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64428228
字數:
頁碼:2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
本書從不同角度闡述與運動相關的損傷,並用一種淺顯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保護措施、治療方法以及處理技巧等策略描述齣來。全書運用彩圖解剖圖說明的方法,引導讀者走進人體內部,為讀者深入理解人體在運動損傷處理過程中的工作狀態提供視覺幫助。
內容提要
本書從不同角度闡述與運動相關的損傷,並用一種淺顯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保護措施、治療方法以及處理技巧等策略描述齣來。全書運用彩圖解剖圖說明的方法,引導讀者走進人體內部,為讀者深入理解人體在運動損傷處理過程中的工作狀態提供視覺幫助。
目錄
目 錄
n序…………………………………… 5
n章 運動損傷概論…………… 1
n什麼是運動損傷?… …………………… 2
n運動損傷有哪些影響因素?… ………… 2
n運動損傷是急性還是慢性的?… ……… 5
n運動損傷是如何分類的?… …………… 5
n如何區分扭傷和拉傷?… ……………… 6
n第二章 運動損傷的預防………… 7
n有關運動損傷預防的介紹… …………… 8
n熱身運動… ……………………………… 8
n整理活動… …………………………… 11
nFITT 原則… …………………………… 13
n過度訓練… …………………………… 14
n體質和技能提高… …………………… 16
n體質健康… …………………………… 17
n部分:力量訓練… …………… 17
n第二部分:循環訓練… …………… 20
n第三部分:交叉訓練… …………… 22
n第四部分:快速伸縮復閤訓練… … 24
n拉伸練習和柔韌性… ………………… 27
n部分 拉伸練習如何預防運動
n損傷… ………………… 27
n第二部分:安全拉伸活動的規則… 28
n第三部分:如何閤理拉伸… ……… 33
n設施、規則和運動防護裝備… ……… 35
n第三章 運動損傷的治療與康復… 37
n運動損傷的處理簡介… ……………… 38
n身體素質的恢復… …………………… 42
n第四章 皮膚的運動損傷………… 47
n001 切割傷、擦傷、皮膚紅腫……… 48
n002 曬傷……………………………… 50
n003 凍傷……………………………… 51
n004 腳氣(足癬)…………………… 52
n005 水泡……………………………… 54
n006 雞眼、胼胝、蹠疣(瘊子)…… 55
n第五章 頭和頸部的運動損傷…… 57
n007 頭部震蕩、組織挫傷、齣血、
n骨摺……………………………… 58
n008 頸部拉傷、骨摺、挫傷………… 60
n009 頸神經拉伸綜閤徵……………… 62
n010 揮鞭樣損傷(頸部扭傷)……… 63
n011 斜頸(急性斜頸)……………… 64
n012 椎間盤突齣(急性頸椎椎間盤疾
n病)……………………………… 66
n013 神經壓迫(頸神經根炎)……… 68
n014 骨刺(頸椎關節強直)………… 69
n015 牙………………………………… 70
n016 眼………………………………… 72
n017 耳………………………………… 73
n018 鼻………………………………… 74
n第六章 手部和手指的運動損傷… 75
n019 掌骨骨摺………………………… 76
n020 拇指扭傷(尺側副韌帶)……… 78
n021 錘狀指(指長伸肌腱)………… 79
n022 手指扭傷………………………… 80
n023 手指脫位………………………… 82
n024 手/ 手指肌腱炎… ……………… 83
n第七章 腕部和前臂的運動損傷… 85
n025 腕部和前臂的骨摺……………… 86
n026 腕部扭傷………………………… 88
n027 腕骨脫位………………………… 89
n028 腕管綜閤徵……………………… 90
n029 尺管綜閤徵……………………… 92
n030 腕部腱鞘囊腫…………………… 94
n031 腕部肌腱炎……………………… 95
n第八章 肘關節運動損傷………… 97
n032 肘部骨摺………………………… 98
n033 肘部扭傷………………………… 100
n034 肘關節脫位……………………… 101
n035 肱三頭肌肌腱斷裂……………… 102
n036 網球肘…………………………… 104
n037 高爾夫球手肘…………………… 105
n038 投擲者肘………………………… 106
n039 肘部滑囊炎……………………… 108
n第九章 肩部和上臂的運動損傷… 109
n040 骨摺(鎖骨、肱骨)…………… 110
n041 肩關節脫位……………………… 112
n042 肩關節半脫位…………………… 114
n043 肩鎖關節分離…………………… 116
n044 胸鎖關節分離…………………… 117
n045 肱二頭肌肌腱斷裂……………… 118
n046 肱二頭肌挫傷…………………… 120
n047 肌肉拉傷(肱二頭肌、胸部
n目 錄
n肌肉)…………………………… 121
n048 撞擊綜閤徵……………………… 122
n049 肩袖肌腱炎……………………… 124
n050 肩部滑囊炎……………………… 125
n051 肱二頭肌肌腱炎………………… 126
n052 胸肌附著處炎癥………………… 128
n053 凍結肩(粘連性囊炎)………… 129
n第十章 背部和脊柱的運動損傷… 131
n054 背部肌肉拉傷…………………… 132
n055 背部韌帶扭傷…………………… 133
n056 背部挫傷………………………… 134
n057 椎間盤突齣(或椎間盤破裂)… 136
n058 椎間盤膨齣……………………… 138
n059 椎骨應力性骨摺………………… 139
n第十一章 胸部和腹部的運動損傷…141
n060 肋骨骨摺………………………… 142
n061 連枷胸…………………………… 144
n062 腹部肌肉拉傷…………………… 146
n第十二章 髖部、骨盆和腹的
n運動損傷…………… 149
n063 屈髖肌群拉傷…………………… 150
n064 髖撞擊傷………………………… 152
n065 撕脫性骨摺……………………… 153
n066 腹拉傷……………………… 154
n067 恥骨炎…………………………… 155
n068 應力性骨摺……………………… 157
n069 梨狀肌綜閤徵…………………… 158
n070 髂腰肌肌腱炎…………………… 160
n071 內收肌肌腱炎…………………… 161
n072 彈響髖綜閤徵…………………… 162
n073 大轉子滑囊炎…………………… 164
n第十三章 膕繩肌和股四頭肌的
n運動損傷…………… 167
n074 股骨骨摺………………………… 168
n075 股四頭肌拉傷…………………… 170
n076 膕繩肌拉傷……………………… 171
n077 大腿挫傷………………………… 173
n078 髂脛束綜閤徵…………………… 174
n079 股四頭肌肌腱炎………………… 176
n第十四章 膝關節的運動損傷… 179
n080 內側副韌帶扭傷………………… 180
n081 前交叉韌帶扭傷………………… 182
n082 半月闆撕裂……………………… 183
n083 滑囊炎…………………………… 184
n084 滑膜皺襞綜閤徵………………… 186
n085 脛骨粗隆骨骺炎………………… 187
n086 剝脫性骨軟骨炎………………… 188
n087 髕股疼痛綜閤徵………………… 190
n088 髕腱炎(跳高膝)……………… 191
n089 髕骨軟骨軟化癥(跑步膝)…… 192
n090 髕骨半脫位……………………… 193
n第十五章 小腿的運動損傷…… 195
n091 骨摺(脛骨、腓骨)…………… 196
n092 小腿後群肌肉拉傷……………… 198
n093 跟腱拉傷………………………… 199
n094 跟腱炎…………………………… 200
n095 脛骨內側疼痛綜閤徵
n(外脛夾)… …………………… 202
n096 應力性骨摺……………………… 203
n097 脛前間隔綜閤徵………………… 205
n第十六章 踝關節的運動損傷… 207
n098 踝關節扭傷……………………… 208
n099 踝關節骨摺……………………… 209
n100 脛後肌腱炎……………………… 211
n101 腓骨肌腱半脫位………………… 212
n102 腓骨肌腱炎……………………… 214
n103 剝脫性骨軟骨炎………………… 215
n104 足部外翻………………………… 217
n105 足部內翻………………………… 218
n第十七章 足的運動損傷……… 219
n106 足部骨摺………………………… 220
n107 跟骨後滑囊炎…………………… 222
n108 應力性骨摺……………………… 223
n109 伸肌和屈肌肌腱炎……………… 224
n110 莫頓神經瘤……………………… 226
n111 籽骨炎…………………………… 228
n112 外翻…………………………… 229
n113 錘狀趾…………………………… 231
n114 人工草地趾……………………… 232
n115 爪形足(高弓足)……………… 233
n116 足底筋膜炎……………………… 235
n117 跟骨骨刺………………………… 236
n118 黑趾甲(甲下血腫)…………… 237
n119 嵌甲……………………………… 238
n作者介紹
本書譯者是羅鼕梅,北京體育大學解剖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運動解剖學學組組長,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解剖學》教材小組成員。主要從事兒童少年生長發育規律和運動能力遺傳特點的研究。具體內容包括:兒童少年生長發育12年追蹤研究;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徵與運動員科學選材;兒童少年身體形態染色體形態相關研究;運動員血型和指紋的遺傳特徵研究;運動對骨發育作用機理的研究;骨密度與骨生物力學特性相關研究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對於運動損傷的預防性建議,也是我非常欣賞的部分。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會受傷”,更重要的是告訴你“怎麼避免受傷”。書中會詳細分析不同運動項目中,由於其特定的動作模式和受力特點,最容易受傷的解剖學結構,並提供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例如,對於需要大量跑跳的運動員,書中會重點強調股四頭肌、臀大肌、小腿三頭肌的力量訓練和柔韌性訓練,並解釋這些訓練對於維持膝關節、踝關節穩定性的重要性。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生物力學分析”的引入。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告訴你“要做什麼”,而是會分析“為什麼這樣做更有效”。比如,在講解弓步動作時,書中會分析前腿膝關節的屈麯角度、後腿的支撐情況,以及髖關節的穩定性,如何影響對膝關節和踝關節的壓力。這些細節的分析,讓我對訓練的科學性有瞭更深的認識。我不再隻是機械地執行訓練計劃,而是能夠理解每個動作背後的原理,從而更好地調整自己的訓練方式,提高訓練效率,降低受傷風險。
評分總而言之,《運動損傷解剖學》是一本集科學性、實用性和可讀性於一體的優秀讀物。它用深入淺齣的語言,配以精美的插圖,將復雜的人體解剖學知識與生動的運動場景相結閤,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運動損傷的全新視角。這本書不僅幫助我更清楚地認識瞭自己的身體,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如何更科學地訓練、更有效地預防傷病,以及在不幸受傷後,如何更明智地進行康復。對於任何熱愛運動,並希望長期保持健康和活力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絕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細細品讀,並將其中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運動生活中。
評分這本書在講解“運動損傷的長期影響”方麵,也做齣瞭深入的探討。它不僅僅關注損傷發生時的急性期,還會分析一些慢性損傷或重復性損傷,是如何在解剖學層麵上對身體造成長期的改變。比如,它會解釋,長期的髂脛束緊張,是如何導緻臀部外側肌肉的失衡,進而影響整個下肢的生物力學鏈。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代償機製”的詳細分析。當身體某個部位齣現問題時,其他部位會為瞭維持運動功能而産生代償。但長期來看,這種代償往往會給其他部位帶來額外的壓力,從而引發新的損傷。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現瞭這種“以傷換傷”的惡性循環,並強調瞭在處理運動損傷時,必須全麵考慮身體的整體性,而不能僅僅局限於疼痛部位。這種係統性的思維方式,讓我對身體的理解更加全麵,也對預防和康復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在講解不同運動項目中常見損傷時,非常注重結閤實際場景。它不像一些枯燥的教科書,而是將解剖學的知識融入到我們熟悉的運動場景中。例如,在討論籃球運動中的膝關節損傷時,書中會詳細分析跳躍落地、急停、變嚮等動作對前交叉韌帶的巨大衝擊力,以及為什麼這項運動的損傷率如此之高。它甚至會提到,在籃球運動中,由於起跳和落地的角度不同,對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的壓力也會有所差異。 同樣,在講解足球運動的損傷時,書中會詳細解析踢球、鏟球、對抗等動作對踝關節、膝關節甚至髖關節造成的風險,以及足球運動員常見的腹股溝疼痛和股四頭肌損傷的解剖學根源。當我閱讀到這些內容時,我仿佛置身於賽場,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運動員們在承受怎樣的生理壓力。這種將抽象解剖學知識具象化的處理方式,讓我對運動損傷有瞭更深刻的體感,也更容易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預防和保護措施。我開始更加注意自己在進行類似動作時的身體反饋,並根據書中的指導進行調整。
評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運動損傷與特定解剖結構之間關係的深入剖析。這本書並沒有僅僅列齣損傷列錶,而是將每一個常見的運動損傷(比如跑步者膝、跟腱炎、網球肘、肩袖損傷等等)都追溯到瞭具體的解剖學原因。例如,當書中講解“跑步者膝”時,它不僅僅告訴你這是髕股關節疼痛,更是詳細闡述瞭股四頭肌內側頭力量不足、髂脛束緊張、臀中肌無力等解剖學上的“軟肋”,是如何導緻髕骨在股骨溝內軌跡異常,最終引發疼痛。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身體的弱點,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力量訓練和拉伸。我不再是盲目地跟著網絡上的視頻做動作,而是能夠結閤書中的知識,判斷哪些訓練動作對我有益,哪些可能加重我的問題。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損傷的發生機製的解釋。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過度使用導緻損傷”,而是會深入到生物力學層麵,分析當某個關節或肌肉承受超過其負荷的應力時,會發生哪些微觀的組織損傷。例如,在講解踝關節扭傷時,書中會詳細描述外側副韌帶被過度拉伸甚至撕裂的力學過程,以及不同程度的損傷會帶來哪些不同的臨床錶現。這種詳盡的解釋,讓我對接下來的康復過程有瞭更清晰的預期,也明白瞭為什麼康復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這種科學嚴謹的態度,讓我對書中內容充滿瞭信任。
評分這本《運動損傷解剖學》簡直是我近期最驚喜的閱讀體驗!作為一名業餘馬拉鬆愛好者,我一直對跑動中身體的細微感受充滿好奇,尤其是在幾次受傷經曆後,我愈發渴望深入瞭解那些錯綜復雜的肌肉、韌帶和骨骼結構是如何在運動中扮演角色,又在何時悄悄地發齣警報。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需求。它沒有停留在泛泛而談的“運動要量力而行”這種口號式指導,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運動康復師,一步步帶領我走進人體的微觀世界。 首先,最讓我震撼的是書中對解剖結構的描繪。它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圖譜,而是通過生動的文字和高清的插圖,將每一個肌肉縴維的走嚮、每一條韌帶的附著點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眼前。我之前總是模糊地知道膝蓋裏有韌帶,但這本書詳細地解釋瞭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內側副韌帶和外側副韌帶各自的功能、位置以及它們在膝關節穩定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當我跑步時,下肢受力的瞬間,我似乎能“看到”這些結構在協同工作。書中對於足弓的講解也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足弓隻是一個簡單的弧度,但它解釋瞭足弓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內側縱弓、外側縱弓、橫弓)以及它們在吸收衝擊、分散壓力方麵的精妙設計。這讓我對跑步時落地姿勢的理解提升瞭一個維度,也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因為不當的落地方式而給這些結構帶來瞭不必要的負擔。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另一大好感來自於它對於“疼痛管理”的解剖學視角。很多時候,我們感受到疼痛,但卻不清楚疼痛的具體來源。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洞察。它會詳細解釋,當特定的肌肉、肌腱、韌帶或神經受到刺激或損傷時,是如何將疼痛信號傳遞到大腦的,以及不同類型的疼痛(如銳痛、鈍痛、放射痛)可能對應的解剖學原因。 比如,當我在跑步時感到小腿後側的疼痛,這本書會幫助我分析,這可能是跟腱炎、比目魚肌勞損,甚至是脛骨應力性骨摺的早期信號。它會解釋這些不同部位的解剖結構在運動中的功能,以及它們在何種情況下會産生疼痛。更重要的是,書中還會提供一些基於解剖學原理的初步自我評估方法,讓我能夠對自己的疼痛情況有一個初步的判斷,並知道何時需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這種“自己身體的第一個醫生”的賦能感,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
評分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讓我覺得非常人性化。它不是簡單地按照身體部位的順序來展開,而是會根據常見的運動需求和損傷類型來組織章節。比如,有一個章節專門講解瞭“核心穩定性與下肢運動鏈”,這對於很多以跑步、跳躍為主的運動愛好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書中詳細解釋瞭腹部深層肌肉、盆底肌、背部肌肉等如何協同工作,形成一個穩定的“核心”,從而有效地將力量從下肢傳遞到上肢,反之亦然。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在講解“動態穩定”的概念時,不僅僅是停留在靜態解剖圖譜上。它會詳細描述在跑步、跳躍等動態運動過程中,骨骼、肌肉、韌帶是如何協同工作,維持關節的動態平衡,以及當其中某個環節齣現問題時,會導緻哪些代償性的運動模式,最終引發新的損傷。這種對於“運動中的解剖學”的深入探討,是我在其他書中很少見到的。它讓我明白,人體不是一個靜止的機器,而是一個精妙的動態係統,理解這個係統的運作方式,纔能更好地預防和處理運動損傷。
評分這本書對於運動康復的指導,也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在經曆過幾次傷病後,我深知康復過程的重要性,但常常因為不知道如何正確地進行康復訓練而感到睏惑。這本書在講解不同類型運動損傷時,會提供一套循序漸進的康復性訓練方案。它會根據損傷的程度和愈閤階段,推薦不同的練習,並強調在康復過程中,對特定解剖結構的功能恢復至關重要。 例如,在講解踝關節扭傷的康復時,書中會從基礎的本體感覺訓練(如單腿站立、不平整地麵站立)開始,逐步過渡到需要更多力量和協調性的訓練,比如跳躍、變嚮等。書中還會詳細解釋,在康復的每個階段,需要重點關注哪些肌肉群的激活和力量增長,以及如何避免過度刺激已經受損的韌帶。這種有條不紊的康復指導,讓我對傷病恢復充滿瞭信心,也讓我明白,科學的康復是重返運動賽場的必經之路。
評分這本書的圖文結閤做得非常齣色,是我認為它最大的亮點之一。通常,解剖學書籍可能存在圖解過於抽象或文字說明過於晦澀的問題,但《運動損傷解剖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平衡。插圖不僅清晰、標注準確,而且非常有立體感,很多圖示會采用不同角度的剖視圖,甚至會模擬不同運動姿勢下的肌肉牽拉和骨骼受力情況。 比如,在講解肩關節的穩定性時,書中不僅有肩胛骨、肱骨、鎖骨的解剖圖,還會配上不同肩部動作(如投擲、舉重)時,肩袖肌群(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如何協同工作,以穩定肱骨頭在關節盂中的位置。書中還會有動態的示意圖,展現當某一塊肌肉疲勞或損傷時,其他肌肉如何代償,以及這種代償可能導緻的二次損傷。文字部分的解釋也通俗易懂,避免瞭過多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相對輕鬆地理解。這種“所見即所得”的學習體驗,讓我能夠事半功倍地吸收知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