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洞见与责任
:58.00元
售价:43.5元,便宜14.5元,折扣75
作者:(美)爱利克埃里克森,罗山、刘雅斓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192328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1956—1963年间,埃里克森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受众做了多场演讲。事后埃里克森选取了其中的六篇演讲稿,并在夫人琼·埃里克森的帮助下,对其进行了修订和扩展,以《洞见与责任》为名出版。具体来看,在《洞见与责任》一书中,作者探讨了如下主题:(1)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渊源;(2)临床证据的本质;(3)自愿或被迫迁移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4)生命各个阶段的关键力量——希望、意志、目的、能力、真诚、爱、关怀、智慧——的发端与发展;(5)心理现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6)时代对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与误用。尽管这是六个不同的主题,但它们却共同回答了精神分析对于研究人类心灵的意义以及在当今科技时代和工业社会的任务。
《洞见与责任》一书是“世图心理”大师彩虹书系的第14本。这套丛书是“世图心理”自2014年起隆重推出的一套大师系列丛书,旨在让每位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走近大师经典。“世图心理”目前已出版包括荣格、埃里克森、科胡特、弗洛姆、霍妮、马斯洛、罗杰斯等心理学大师著作在内的13本丛书,2017年还将推出本书作者埃里克森的成名之作——《童年与社会》,敬请期待!
章 位精神分析学家 /001
第二章 临床证据的本质 /031
第三章 当今时代的身份认同和迁移 /065
第四章 人类的力量与生命的周而复始 /091
第五章 心理现实与历史真实 /137
第六章 新洞见下的黄金法则 /189
参考文献 /213
编后记 /217
爱利克·埃里克森(1902.6.15—1994.5.12),
德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曾获得普利策奖。其一生中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以及身份认同危机的概念。尽管埃里克森甚至都没有拿到学士学位,但由于其洞见之深和学识之广,因此被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等知名学府破格聘用为教授。前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罗伯特沃勒斯坦曾经说道:“除弗洛伊德之外,恐怕没有一位心理学家比埃里克森对其所处的时代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此外,在一项于2002年发表在《普通心理学评论》上的调查报 告中,埃里克森在“20世纪的100位心理学家”中高居第12位,足见其影响之深。
读完《洞见与责任》的某些章节,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维的风暴。作者以一种极为冷静而又犀利的笔触,剖析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却可能被误解的观念。其中关于“责任”的论述,尤其让我感到振聋发聩。它不再是那种冰冷、强迫的道德说教,而是深入到了洞见产生的根源,探讨了当我们真正看清事物本质时,内心涌动出的、无法回避的驱动力。这种责任,源于对真相的尊重,源于对生命价值的珍视,也源于对未来的期许。书中对“洞见”的描绘,也不是那种瞬间灵光乍现的神秘体验,而是经过严谨的观察、深刻的反思以及不懈的求索才能抵达的境界。作者似乎在引导我们,要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审视问题,又要关注微观的细节,并且要能够跨越学科、文化的界限,去整合零散的信息,最终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认知。这种认知,便是有力的“洞见”。而一旦拥有了这种洞见,我们便无法再对某些现象视而不见,便会被一种内在的召唤驱使着去做出改变,去承担起推动事物向更好方向发展的责任。
评分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穿越迷雾的指南。在信息洪流的裹挟下,我们常常感到迷失,难以辨别真相,更遑论形成深刻的“洞见”。《洞见与责任》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指引我们如何去穿透这层层迷雾。它所强调的“洞见”,并非是超凡的天赋,而是一种通过持续的学习、审慎的思考以及对事实的尊重而逐渐形成的认知能力。它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质疑,如何去整合信息,最终形成一种超越表面现象的深刻理解。而这份深刻的理解,如同点亮灯塔,让我们看到了前方既有的责任。这种责任,并非是对外部世界的强加,而是源于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后,一种内在的觉醒。它促使我们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去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并最终促使我们去采取行动,去承担起改变现状、创造更美好未来的义务。我尤其赞赏书中对“责任”的界定,它不是一种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是我们在获得洞见后,与世界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纽带。这种连接,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激励着我去探索,去理解,去奉献。
评分不得不说,《洞见与责任》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对“责任”这个词的理解。过去,我更多地将责任理解为一种外在的约束,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责任,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是源于我们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之后,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洞见并非仅仅是智力上的优越感,它更是一种对世界更深刻的体悟,而这种体悟,必然会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促使我们去行动,去改变,去承担。这种承担,可以是维护真理,可以是扶助弱小,可以是推动进步,也可以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书中关于“洞见”的探讨,也非常详实,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学习、反思,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它需要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拥抱新的视角,去挑战旧的观念。这种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一种责任。所以,当我看到书中关于“责任”如何与“洞见”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论述时,我深感启发。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获得更深刻的洞见,以便更负责任地生活,更有效地行动。
评分《洞见与责任》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深刻而又充满吸引力的思考逻辑。作者并没有将“洞见”和“责任”看作是孤立的概念,而是将它们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在我看来,书中对于“洞见”的解析,非常具有启发性,它不是那种空泛的哲学探讨,而是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对大量案例的梳理和剖析,作者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洞见是如何孕育而生的,它如何能够穿透表象,直抵事物的本质。而一旦我们获得了这样的洞见,便仿佛被赋予了一种新的视野,一种无法忽视的视角,这种视角会让我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更深刻的认知,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想要去承担更多责任的冲动。这种责任,并非是负担,而是一种使命感,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力量。它让我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现实,而是主动地去影响和改变现实。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这一过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和深刻,它让我不禁反思自己过往的认知和行为,并渴望从中汲取力量,去成为一个更有洞见、也更有责任感的人。
评分翻开这本《洞见与责任》,我首先被它那沉静而富有力量的书名所吸引。在如今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似乎每个人都在追逐着“洞见”,渴望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那条通往深刻理解的道路。然而,真正能够将这份“洞见”与“责任”相结合的书籍,却不多见。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在获得智慧和深刻的理解之后,我们应如何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如何将内心的觉醒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扮演一个有价值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论,或者至少是深刻的思考框架,帮助我理解洞见是如何产生的,又为何必然伴随着责任。它是否会探讨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如何通过理性思考和道德约束来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福祉?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引用一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或者分析一些现实中的社会议题,来佐证“洞见与责任”之间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在我看来,是成熟个体走向智慧和贡献的必经之路。我渴望从中获得一种超越浅层认知的启发,一种能够引导我审视自身行为,并积极影响周围环境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