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文库9——人格心理学 9787513108577

心育文库9——人格心理学 978751310857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燕 著
图书标签:
  • 人格心理学
  • 心理学
  • 心育文库
  • 教育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个体差异
  • 性格
  • 行为心理学
  • 自我认知
  • 心理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开明出版社
ISBN:9787513108577
商品编码:2963678236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2-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心育文库9——人格心理学

:34.00元

售价:27.2元,便宜6.8元,折扣80

作者:许燕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31085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格心理学是*能体现心理学特点的领域,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大师们如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霍妮、奥尔波特、罗杰斯、马斯洛、华生、凯利等都将自己一生对人的思考贡献给了人格心理学理论。正是如此,人格心理学被视为人生的哲学,因为它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指引价值。

本书的结构不同以往,采用另一种方式来介绍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著作历来以理论描述为主,而我们这本《人格心理学》则是从心理差异的角度来构建内容的。本书先从人格特质、人格类型、心理风格三个方面介绍了人格差异的描述,同时人格成因一章解释了人格差异的原因.人格测量一章介绍了人格差异的评量方法。另外,本书还从人格发展、自我成长和异常人格、健康人格的角度阐释人的心理差异的不同发展与变化走向。

我们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在于聚焦于个体,认识自己、完善自我,了解他人、助人为乐。从心理差异的视角来描述人格,将使学习者更易理解人格的多元特征。学习人格心理学知识,会增长你的人生智慧,完善你的人格品格,提升你的人生质量!


目录

章 人格心理学总论

节 人格心理科学的特点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第三节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价值

第二章 人格特性

节 人格界定

第二节 人格特性

第三节 人性哲学

第三章 人格特质

节 人格特质的概述

第二节 人格特质的种类

第三节 大五人格模型

第四节 中国人的人格特质

第四章 人格类型

节 人格类型概述

第二节 心理类型

第三节 生物类型

第四节 社会类型

第五章 心理风格

节 心理风格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认知风格

第三节 情绪风格

第四节 行为风格

第六章 自我

节 自我的界定

第二节 自我认知

第三节 自我调控

第四节 自尊

第七章 人格成因

节 生物学因素

第二节 家庭环境

第三节 学校教育

第四节 社会环境

第八章 人格发展

节 人格发展阶段

第二节 人格发展动力

第三节 人格改变的条件

第九章 健康人格

节 异常人格

第二节 健康人格

第十章 人格测评

节 人格测评历史和发展

第二节 人格测评的种类

第三节 测评方法的有效使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心育文库9——人格心理学:探索深邃的内在世界 一、 引言:人格的奥秘与个体差异的根源 在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中,每个人都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看待世界、与他人互动的方式?是什么促使我们在面对挑战时选择不同的路径,又在喜悦时展现出各异的神情?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人格之中。 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标签,而是复杂、动态且贯穿我们生命全程的精神特质集合。它囊括了我们的思维模式、情感体验、行为倾向、动机需求以及人际交往的模式。人格既是我们应对外部环境的内在指南,也是我们理解自身存在意义的钥匙。正是人格的差异,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千姿百态的独特风景,也使得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如此迷人而富有挑战。 《心育文库9——人格心理学》并非仅仅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它是一次深入探索个体内在世界的旅程。本书旨在为读者揭示人格形成的奥秘,解析不同人格理论的精髓,并引导我们理解人格在个体生活中的多重作用。通过对人格的深入剖析,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更能学会理解和接纳他人,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和成长路径。 二、 人格理论的宏伟图景:从经典到前沿 人格研究的历程,是一部思想碰撞、理论迭起的精彩篇章。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回顾并深入理解那些对人格心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典理论。 精神分析的深刻洞察: 我们将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模型出发,探讨童年经历、早期创伤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我们会审视力比多(libido)的能量分配,理解防御机制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行为。卡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型、以及他所强调的个体化进程,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去理解人格发展的超越性和普遍性。阿德勒的补偿心理、追求优越感,以及斯皮尔曼的社会兴趣,则让我们看到人格并非纯粹由生物本能驱动,社会环境和人际互动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本主义的积极关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其鲜明的“金字塔”结构,清晰地勾勒出人类不断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内在驱动力,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这为我们理解个体成长的方向和动机提供了框架。卡尔·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以及他关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概念,则强调了自我概念在人格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无条件积极关注对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人本主义的视角,将人格视为一种内在的成长潜能,鼓励个体发挥其独特性,追求生命的意义。 特质论的科学量化: 面对人格的复杂性,特质论试图通过识别和测量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来解释个体差异。本书将详细介绍奥尔波特的特质分类,区分主导特质、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我们将重点解析“大五”人格模型(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这是一种目前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五因素模型,它以经验数据为基础,能够较好地描述人格的维度。通过特质论,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个体在不同维度上的倾向性,并预测其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的观点: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调环境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联,以及行为的可塑性。我们会探讨惩罚与奖励如何塑造我们的习惯和反应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将目光投向了观察学习、模仿和榜样作用。他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更是揭示了我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对我们的行为选择和坚持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理论提醒我们,人格的形成并非完全由内在决定,后天环境和学习经历同样功不可没。 认知与信息加工的视角: 随着认知革命的深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人格背后的认知过程。本书将探讨不同认知风格(如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如何影响我们对信息的感知和处理。我们会分析归因方式、思维定势以及信念系统如何塑造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情绪反应。这些认知视角,让我们看到人格的形成与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理解世界紧密相连。 生物与进化的维度: 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本书将介绍遗传学在人格研究中的贡献,例如关于性格特质的遗传度研究。我们会探讨神经递质、激素水平等生理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稳定性、冲动性等性格维度。从进化的角度审视人格,则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人格特质可能是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它们可能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 三、 人格在生活中的投射:从自我认知到社会互动 人格并非仅仅是理论上的概念,它鲜活地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将引导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去观察和理解人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自我概念的构建与发展: 人格与自我概念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书将探讨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同一性如何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我们会分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自我接纳来实现内心的和谐。 情绪体验与调节的个体差异: 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绪反应模式。本书将深入分析不同人格特质与情绪体验之间的关联,例如神经质高的人更容易体验到负面情绪。我们还将探讨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调节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动机与目标设定的动力学: 是什么驱动我们前进?是什么让我们为之奋斗?本书将探讨不同人格特质如何影响我们的动机类型(如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以及如何设定和追求目标。例如,高度尽责性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设定清晰、可实现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 人际关系的塑造与互动模式: 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本书将分析不同人格特质在亲密关系、朋友关系、职场关系中的表现。例如,外倾性高的人更容易拓展社交圈,而宜人性高的人则更倾向于合作与和谐。我们会探讨依恋理论如何解释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识别和改善不良的人际互动模式。 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的匹配: 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本书将分析不同职业对特定人格特质的需求,以及人格特质如何影响我们在职业生涯中的表现和满足感。 心理健康与人格障碍的边界: 在理解健康人格的同时,我们也会触及人格障碍的议题。本书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人格障碍(如边缘型、反社会型等)的核心特征,并强调区分正常人格变异与病态人格的重要性。这并非为了给个体贴标签,而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当某些人格特征极端化并对个体和社会造成显著困扰时,可能需要专业的帮助。 四、 结语:认识自我,拥抱多元,走向成长 《心育文库9——人格心理学》是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窗户,它邀请我们踏上一次自我探索的旅程。通过学习书中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我们得以拨开迷雾,看清自己内在的运作机制。理解人格,并非为了将自己框定在某种类型之中,而是为了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潜能,应对挑战。 更重要的是,人格心理学也教会我们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人。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人格密码,这些密码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多彩图景。当我们能够理解不同人格特质的成因和表现时,我们就更能学会尊重差异,减少误解和冲突,建立更加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自身和他人更深层次的思考,鼓励我们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成长,拥抱生活的无限可能。这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通往更深刻的自我认知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启迪。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场人格的探索之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收获一份深刻的理解与宁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接触到的《心育文库9——人格心理学》(isbn:9787513108577),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的“实用性”。很多心理学读物,虽然理论扎实,但离日常生活总感觉有点距离。然而这本书,却能把抽象的理论与我们日常的沟通、人际关系、甚至是工作中的团队协作紧密地联系起来。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人际交往中的依恋类型”的讨论,它详细分析了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以及如何建立更健康的联结。这一点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因为它直接解释了我过往在感情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模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获得了一份“人际交往的地图”,不再是盲目地探索,而是能更有针对性地去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没有高谈阔论,而是落到实处,教你如何去“用”心理学,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正是我想从一本书里获得的。

评分

《心育文库9——人格心理学》(isbn:9787513108577)这本书,从目录上看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主题。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防御机制”的章节,那简直是把我内心深处一些不自觉的反应给一一揭示出来了。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很奇怪或者很固执的,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某种方式来应对压力或不适,背后都有其心理动因。它并没有指责,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具同理心的视角。比如说,书中讲到的“合理化”和“投射”,我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境下都或多或少地运用过,甚至有时候自己都没有察觉。理解了这些,我不再那么苛责自己,反而开始学习如何更健康地面对负面情绪,而不是被它们裹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自我探索的工具。它鼓励我们去正视自己的弱点,而不是逃避,并且提供了方法论,让我们知道如何去调整和成长。

评分

这是一本非常“治愈”的《心育文库9——人格心理学》(isbn:9787513108577)。我曾经觉得,谈论人格,总会触及一些不太愉快或者让人感到受伤的部分,但这本书的基调却充满了理解和包容。它探讨了“负面情绪的由来与应对”以及“自我接纳的重要性”,这些内容让我感到被温柔地对待。书中并没有强迫你立刻变得完美,而是引导你去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而正是这些,构成了我们独特的人格。它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帮助我们学会如何与内心的“阴影”和解,如何用更积极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挑战。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自己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那些曾经被压抑的情绪,在作者的引导下,得到了释放和梳理。我觉得,这本书对于那些正在经历人生低谷,或者对自我价值感到迷茫的人来说,会是一剂良药。

评分

这次偶然翻到一本《心育文库9——人格心理学》,isbn是9787513108577。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人格心理学”这个词有点畏惧,总觉得是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学科,会充斥着各种术语和复杂的理论,读起来肯定很枯燥。但读了几页后,我的顾虑完全打消了。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像是朋友在娓娓道来,一点点地剖析我们每个人身上那些似曾相识却又难以言说的特质。它没有直接给你下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生活化的比喻,让你自己去体会、去对照。我尤其喜欢它探讨“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这一部分,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在书中被赋予了意义。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一些习惯和行为模式,不再是简单地去评判好坏,而是理解了它们是如何在我们成长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在的许多角落,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更能理解身边人的行为。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读书带来的最直接的快乐。

评分

《心育文库9——人格心理学》(isbn:9787513108577)这本书,以一种“系统性”的视角,构建了我对人格世界的认知框架。它不像碎片化的信息,而是层层递进,从宏观的理论模型,到微观的特质分析,再到不同人格类型的探讨。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不同人格理论时的对比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学派的侧重点和独特性,也更能理解为什么同一种现象,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逻辑清晰,读起来不会感到混乱。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人格问题,如何用一种更系统、更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得到了一定的拓展,看待问题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维度,而是能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这对于我个人在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现象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