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拿来就用的心理学 | 作者 | 王絮著 |
| 定价 | 36.0元 | 出版社 | 立信会计出版社 |
| ISBN | 9787542944979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数 | 232000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心理学是什么?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好玩的心理学说明书,有趣的心理学大课堂。 |
| 文摘 | |
| 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 从心理学上说,感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简单的心理活动,包括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等。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它们的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表面的地方;内部感觉主要是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它们的感觉器位于各有关组织的深处(如肌肉)或内部器官的表面(如胃壁和呼吸道),如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等。 视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之一,它是由光刺激作用到人眼,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所产生的。物体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而这些波长经过我们视觉神经系统的加工后,就成为我们所看到的颜色。研究表明,颜色也会对人的感觉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如红色令人感觉热情奔放、蓝色令人感觉踏实清爽。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它是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视觉和听觉,人类还有多种其他感觉,如当刺激作用在皮肤上,会产生肤觉;作用于鼻腔上部黏膜中的嗅觉细胞时,会产生嗅觉;作用于舌面味蕾时,会产生味觉;作用于机体内部时,则会产生内部感觉,如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等。 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人们从黑暗的房间走到屋外,在阳光的刺激下,起初几秒钟会什么也看不清,但很快就能看到周围的环境。一般来说,嗅觉、肤觉、视觉、听觉和味觉在适应后感受性都会降低,而痛觉适应则较难。 神奇的知觉和错觉 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充满了光波和声波,但那并不是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你看到的不是光波,而是墙上的海报;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广播中的音乐。感觉只是“演出”的开始,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才能使刺激变得有意义和有趣,而重要的是你能作出有效的反应。知觉就是人们将这些通过感官得到的外部世界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后所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知觉不同于感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知觉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离不开过去知识经验的参与,受到诸多心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除此之外,语言也在知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而是按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 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两者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和知觉适应五个特点。选择性是我们在观察两歧图形时常常会在不同的两个图形知觉中来回转换;理解性是指我们对事物的知觉通常是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恒常性是指我们对所知觉到的物体能够保持相当程度的稳定性;知觉适应是指在刺激输入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调整知觉,使其返回原来的状态。 错觉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当感知条件不佳、客观刺激不清晰、视听觉功能减退、强烈情绪影响、想象、暗示以及意识障碍等都会产生错觉,常见的错觉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等。 不可思议的大脑记忆机制 记忆是大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连接着人们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根据心理倾向性和对记忆规律掌握的不同,人的记忆水平也就不同。 编码、储存和提取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储存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构成。 感觉记忆是记忆的初阶段,大量的感觉信息在极短时间内会保存在此,之后会有少量信息因为受到注意而进入短时记忆,得到进一步加工。 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式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之间,不超过1分钟。一般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平均值为7±2个,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在短时记忆中,言语材料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进行编码,动作和空间形象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进行编码。 当短时记忆的内容经过复述、编码后,就会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性的信息存储,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构成了个体对外界和自身的知识经验。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们的遗忘是具有规律的: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其实验结果绘制成了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 |
| 序言 | |
最近读到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感觉它的标题就非常吸引人——“拿来就用”。这恰恰是我一直以来对这类读物的期望。我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但生活中确实会遇到各种各样让我困惑、需要理解和处理的问题。我尤其对“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这部分内容充满了好奇。常常感觉自己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淹没,或者在面对压力时显得手足无措。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有效地调节它们,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同时,我也在期待书中关于“习惯养成”和“动机激发”的章节。有时候会下定决心去做一些改变,但很快就会因为动力不足而放弃,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科学的理论和技巧,帮助我坚持下去,并最终养成积极的习惯,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评分一本叫做“拿来就用的心理学”的书,光听名字就让人觉得很接地气。我平时就喜欢阅读一些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在这个社会上更好地生活的内容。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应该不会是那种高高在上、理论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偏向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决策心理学”的部分。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无数的决定,有些是大事,有些是小事,但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做出的决定并不理想,或者事后会后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一些影响我们决策的心理机制,比如锚定效应、确认偏差等等,并且告诉我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另外,对于“社会认同”和“从众心理”的探讨,我也很感兴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理解这些心理现象,或许能帮助我保持独立的思考,不盲目跟从。
评分翻阅一本叫《拿来就用的心理学》的书,让我深感欣喜,因为它似乎能够填补我在理解人性弱点方面的空白。我总觉得,人在某些时候会表现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其中总有一些共通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拖延症”和“完美主义”的剖析。这两种现象在我身边屡见不鲜,我自己也时常深受其扰。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科学的解释,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克服它们。例如,关于拖延,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诸如“番茄工作法”之类的实用技巧,或者更深层次的心理疏导方法?对于完美主义,它又是否会引导我们认识到,适度的“不完美”反而能带来更多的自由和效率?此外,我对“社会比较”这个概念也很好奇,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拿自己与他人比较,这种比较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去管理这种心态,保持内心的平和?
评分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我一直都很想深入了解一些心理学的概念,但又怕过于学术、难以理解。最近翻到一本感觉特别亲切的书,虽然我还没仔细读完,但光看目录和一些零散的章节,就能感受到它试图拉近读者与心理学之间的距离。比如,它提到了“认知偏差”这个概念,我突然明白了很多自己在生活中做决定时,为什么会不自觉地偏向某些选项,或者对某些信息特别敏感。书里似乎会用很多日常生活的例子来解释这些理论,而不是枯燥的公式和实验数据,这让我非常期待。我还在想,这本书会不会也讲解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方面,比如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以及如何在冲突中找到解决之道。毕竟,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越来越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能更自信、更从容地面对各种社交场合。
评分最近无意中接触到一本名为《拿来就用的心理学》的书,它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自我认知和人际洞察的新窗口。我之所以对它产生浓厚兴趣,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渴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深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心理规律。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效能感”这两个概念充满期待。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受到他人的影响,产生一些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暗示,而自我效能感则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敢于挑战自我,是否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科学的理论,帮助我识别和应对那些不利的心理暗示,并切实提升我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此外,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心理学原理,毕竟,良好的沟通是维系所有健康关系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