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微反应心理学 | 作者 | 刘川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05738812 | 出版日期 | 2016-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教你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察人于无形,观人于细微,从外貌形象、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言谈话语、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社交场合等多角度挖掘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奥秘,让你把纷扰看得清清楚楚,使你具备了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在闯荡社会、行走江湖中,一双慧眼。 | 
| 作者简介 | |
| 刘川:管理咨询师,图书撰稿人,潜伏职场多年,长期钻研关系学和心理学。出版了《别在该理性的时候太感性》《管理就是管欲望,带团队就是带信心》《这样战胜你自己》等作品。 | 
| 目录 | |
| 目 录 上辑 一瞬间,看透人性里的另一面 章 看得明白,办事才不糊涂 识人的关键是保持客观性 / 2 一停,二看,三实践 / 6 读懂初次见面的人很重要 / 9 摸清对方方与圆 / 11 探清对方的深浅 / 13 一瞬间看穿小人 / 14 对付虚伪自大的人 / 16 比聪明的对手更聪明 / 19 对自己要有个客观的认识 / 21 保护好自己的软肋 / 23 第二章 细审德行,方可明辨人之好坏 交朋友先要看品德 / 27 听说话,明辨人心 / 29 口头禅中的心理地图 / 30 看行为,分析人心 / 32 品喜好,判断人心 / 36 从性格特点把握对方本质 / 38 从对方胸怀判断他的前途 / 44 要及时认清对方的私心 / 49 看同舟之人能否共度 / 51 怎样与不同类型对手交手 / 54 认清自私者才能面受其害 / 56 第三章 关注细节,从小处一眼把人看透 抓住本质才能看清人 / 61 别让表象了你 / 63 看人不要以点概面 / 65 提好问题才有好答案 / 68 “我只告诉你”是真的吗? / 72 一眼看明白你的老板 / 73 一眼看清楚你的同事 / 76 一眼看透彻你的员工 / 80 一眼看真切你的朋友 / 83 一眼看分明你的对手 / 86 下辑 三两下,让别人跟着你的节奏走 章 动人心扉:让对方从心底悦服你 以情感动人心 / 92 拉近彼此心理距离 / 94 曲径通幽动人心 / 95 夸人夸得恰到好处 / 99 笑是动人的音符 / 101 眼神也能征服人心 / 105 尽量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 109 俘获对方的信任感 / 111 甜头要一点一点给 / 112 把小事做成大人情 / 115 用真诚去交换对方的真心 / 118 第二章 恰到好处:掌握分寸才能收放自如 时时把情绪控制在合理处 / 122 遇事稳住心沉住气 / 125 不要太过薄脸皮 / 126 人情练达皆文章 / 127 形圆而可不败也 / 129 夫不争,天下莫能与争 / 131 慎言才可以少祸 / 132 多留心别人的观点 / 134 考察对手的真正意图 / 137 必要时让自己装装糊涂 / 140 朋友还是敌人要分清楚 / 144 处世别踏禁区 / 146 同事之间拿捏好距离 / 151 学会应对各种类型同事 / 153 第三章 左右逢源:将自己打造成吸引人的磁石 好人缘是一生的财富 / 157 朋友多了路更好走 / 160 主动和陌生人交往 / 162 学会倾听和提问 / 165 迅速拉近情感距离 / 168 说话要懂得迎合人 / 170 激发彼此间的共鸣 / 172 借助“第三者”增强沟通 / 176 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 / 177 赢得领导器重的交际原则 / 180 找到能够扶持自己的贵人 / 184 第四章 高筑壁垒:不做坏人但要防着坏人 让自己着上层“保护色” / 187 认清小人才能防住小人 / 189 小人物也不可轻易得罪 / 192 稳住你也许是为了拿你开涮 / 195 认清“好意”背后的真意 / 197 “甜头”未必都好吃 / 201 远离与见利忘义的人 / 204 有些人笑里藏着刀 / 206 别被装傻的表象欺了 / 207 第五章 大众归心:三两下让别人跟着你的节奏走 捏住对手的软肋达成目标 / 211 巧妙磨平谣言的伤痕 / 214 用激将法让对方跟着你走 / 217 挠对方的痒痒肉 / 221 应对常见的四种人 / 224 驾驭令人头痛的人物 / 226 善于应对不同类型合作者 / 231 委婉地让对方自己明白 / 235 主动认错,让对方自己闭嘴 / 238 退一步,后发制人 / 241 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条退路 / 244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微反应心理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性。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细微的信号。《微反应心理学》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它将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微小动作、表情,甚至是一些生理反应,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用科学的眼光去解读它们。让我惊叹的是,原来人类的身体是如此诚实,它会不自觉地暴露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书中的内容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动的例子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我开始更加留心身边人的细微之处,也更加懂得如何去理解那些“言外之意”。这本书不仅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观察世界的方式,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和立体的现实。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读心术”这类话题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们有些神秘甚至玄乎。直到我接触了《微反应心理学》,我才明白,所谓的“读心术”并非虚无缥缈,而是有着扎实的科学基础。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人类行为和情绪的另一扇门。它详细地讲解了各种微反应,比如眼神的移动、面部肌肉的细微抽动、身体姿势的微小变化等等,并且给出了大量的实例来佐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不仅告诉我们如何观察这些微反应,更重要的是,它教导我们如何去分析和理解这些信号背后的心理活动。这不仅仅是一本提供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引导我们进行思考和实践的书。我发现,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敏锐的洞察力,很多之前难以理解的社交场景,现在都能从更深层次去把握。
评分我之前对心理学一直保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那是专业人士的研究领域,与普通人关系不大。但《微反应心理学》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心理学的奥秘展现在我面前。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原来心理学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它渗透在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书中对于非语言沟通的阐述,让我恍然大悟。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表达得很清楚,但对方接收到的信息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而这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那些不自觉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这本书帮助我认识到,原来很多我们觉得是“直觉”的东西,其实都有其科学的依据。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如何去倾听,以及如何去解读那些隐藏在言语之下的真实意图。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与人交往时更加自信和从容。
评分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我深知理解客户心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我经常需要通过观察客户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然而,很多时候我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准确捕捉到客户内心真实的想法。《微反应心理学》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的“及时雨”。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们在各种情境下可能出现的微反应,并详细解读了这些反应背后的心理动因。我发现,原来客户的肢体语言、眼神变化,甚至是一些微小的面部表情,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书中提供的分析方法和案例,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客户的真实需求、潜在的疑虑,以及他们的购买意愿。这不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让我与客户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和有针对性,大大增加了成交的可能性。这本书真正地帮助我提升了职业技能,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出色的沟通者。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很感兴趣,但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浅显,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偶然间看到了《微反应心理学》,当时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它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用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解读出来。书中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拍案叫绝,很多我曾经疑惑不解的行为,在书中得到了清晰的解释。比如,关于人们在压力下的肢体语言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细微的信号来判断对方的真实情绪。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微表情”的章节,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他人的互动。原来,我们无意间流露出的微小表情,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信息。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生活指南。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洞察力都有所提升,看问题也更透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