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我们为什么如此焦虑
定价:32.00元
售价:19.2元,便宜12.8元,折扣60
作者:江丰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68151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目 录
章 那些让我们害怕的焦虑症
1.警惕身边的“隐形杀手”:焦虑症  /  002
2.令人莫名担心害怕的:广泛焦虑症  /  007
3.出现濒死感或失控感的:急性焦虑症  /  012
4.由特定场所或情景引起的:恐怖焦虑症  /  019
5.灾难带来的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  /  024
6.强迫性思维和强迫行为带来的焦虑:强迫障碍  /  030
7.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交焦虑症  /  036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会患上焦虑症
1.焦虑症自我测评  /  044
2.怎样正确辨别焦虑症?  /  049
3.焦虑症是如何形成的?  /  054
4.人们为什么会患上焦虑症?  /  05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了,信息爆炸,竞争激烈,感觉每个人都活得很累,很焦虑。我买这本书,主要是想知道,这种普遍存在的焦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来就容易焦虑?还是说,是这个时代让我们不得不焦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让我看到个体焦虑背后那些更深层的社会根源。比如,它会不会分析消费主义对我们心理的影响?会不会探讨社交媒体让我们产生的攀比心理和不安全感?或者,它会不会提到一些历史事件或者社会变迁,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集体焦虑情绪?我期待作者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个体情绪背后的宏大叙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评分最近总是失眠,夜深人静的时候,脑子里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担忧,关于工作,关于未来,关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它们像潮水一样拍打着我,让我无法安宁。我翻开这本书,是希望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慰藉,或者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摆脱这种状态的方法。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个非常细致入微的观察者,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觉的焦虑信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用平静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为我们剖析焦虑的成因,比如那些让我们夜不能寐的“为什么”。它或许会从大脑的生理机制入手,也可能深入到童年经历的创伤,甚至会探讨社会竞争的压力。最让我期待的是,作者会不会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调适技巧,让我们在感受到焦虑来袭时,能够有意识地去应对,而不是被它吞噬。
评分我买这本书,其实更多的是抱着一种“求解”的态度。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明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但我的内心却越来越不安定?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脑海里回响,担心做不好,担心错过,担心被淘汰,这种不安感如影随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迷雾,找到焦虑的源头。我猜想,作者可能是一位非常善于剖析人性的专家,他会用深刻的洞察力,去挖掘那些隐藏在行为和情绪背后的心理动机。我期待他能够为我们揭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或者那些我们不自知的思维模式,是如何一步步加剧我们的焦虑的。如果这本书还能提供一些能够帮助我们重新构建内心秩序,找到平静的方法,那对我来说就太有价值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略带忧郁的蓝色调,配上一个抽象的、似乎在不断旋转的漩涡图案,直观地传递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和不确定性。拿到书的那一刻,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大概是一本关于内心挣扎和情绪困扰的书,或许会深入探讨我们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内心焦虑。我开始想象,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构建起一个关于“为什么”的追问,是时代的洪流裹挟了我们,还是我们自身内在的机制在作祟?我特别期待作者能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出发,将个体焦虑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巧妙地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焦虑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其深刻的根源。或许,它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不自觉地被拉扯、被消耗的种种痕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解释,让我们不再孤单地承受这份不安,而是能找到理解和应对的钥匙。
评分作为一个对心理学有那么一点点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豁然开朗的读物。这本书的名字《我们为什么如此焦虑》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因为我确实常常感到莫名的焦虑,而且很多时候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理论解释,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有理有据地去分析。比如,它会探讨哪些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焦虑?是存在主义的虚无感,还是依恋理论中的不安全感?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并且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印证,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如果这本书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的方法,那将是锦上添花。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认识自我、理解情绪的“工具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