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日益亲近: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a twice-told therapy | 作者 | (美)亚隆,童慧琦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518402236 | 出版日期 | 2015-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在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后,金妮开始接受亚隆的私人治疗。睿智的亚隆提出,双方在每次会谈结束后分别写下自己深切的内心感受。长达个月的治疗之旅,饮可乐亚隆与金妮共同探索心灵黑洞的真实足迹。《日益亲近》应运而生。你会发现,这个发生在多年前的故事,历久弥新。 |
| 作者简介 | |
| 欧文·亚隆(1931—) 当今世界有影响力、著作流传广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荣誉教授;著有《直视骄阳》《叔本华的治疗》《当尼采哭泣》《日益亲近》《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等。 |
| 目录 | |
| 推荐序一——不确定之旅 推荐序二——设置 推荐序三——瞬间对话 推荐序四——他们的故事写在纸上 推荐序五——现代人的孤独与自我救赎 推荐序六——为了离别的纠缠 原著编辑序言 亚隆医生的序言 金妮的序言 Ⅰ 个秋天(10月9日—12月9日) Ⅱ 一个漫长的春天(1月6日—5月18日) Ⅲ 夏天(5月26日—7月22日) Ⅳ 一个转瞬即逝的冬天(10月26日—2月21日) Ⅴ 后一个春天(2月29日—5月3日) Ⅵ 日益亲近(5月10日—6月21日) 亚隆医生的后记 金妮的后记 译者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亚隆说:‘能看到自己长期艰苦劳作的成果,哪怕就一次,也让人感觉真好。’……这就是我在《日益亲近》中看到的:那一份确定源自内心,源自治疗师和当事人共同的缔造过程。”——吴和鸣 “我们是移情的对象,我们是时空错位的产物。亚隆也许是心理治疗界的行为艺术家,教会我们在学会众多理论后让自己像天体主义者一样变得不设防。”——施琪嘉 “这本亚隆的治疗记录,呈现出的不是教诲,不是指导,不是被分析和被治疗,让我强烈感受到的是‘对话’。”——张天布 “并没有1974年的亚隆和金妮坐在那里等着你去阅读,你读到的有他们的故事,更多的却是你的欲望、你的幻想、你的自由联想。”——李孟潮 “亚隆担负起了人的自我救赎的使命……因为他在病人身上看到了自己。雅罗姆一如病人样的孤独,但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与自己的孤独抗争,并在帮助与自己一样的孤独者的过程中寻找此生的意义。”——童俊 “这本书细致地再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金妮和亚隆的关系有着婴儿与母亲的亲密和纠缠——亲密得血肉相连,纠缠得难舍难分。”——曾奇峰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一种柔和的色彩搭配,让我在书店驻足良久。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仅从封面和书名,我便能感受到一种温暖而深刻的力量。书名《日益亲近》传达了一种关系层面的深化,而“心灵对话”则点明了其核心内容。我猜测这本书会探讨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在心理治疗这个特殊语境下,如何通过真诚的沟通,逐渐消弭隔阂,建立信任,最终实现心灵上的靠近。我对于“a twice-told therapy”这个副标题感到好奇,它似乎暗示着治疗过程的反复性、或是故事的双重视角,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很想知道,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究竟会发生怎样细腻而动人的故事?在每一次看似重复的对话中,又隐藏着怎样的成长与变化?这是否意味着,每一次的“讲述”都是一次新的探索,一次对过往的重新理解?我期待书中能展现出心理治疗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充满人性光辉的细节,它或许会解答我心中对于人际关系以及自我成长的一些困惑。
评分在阅读《日益亲近》之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画面:一位温和而专业的治疗师,坐在舒适的会客室里,耐心聆听着一位来访者充满故事的心声。书名中的“日益亲近”让我感受到一种循序渐进的美好,仿佛每一次的会面,都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消融了隔阂,带来了更多的理解与信任。我期待这本书能以真实而动人的笔触,描绘出在心理治疗这个特殊空间里,灵魂与灵魂之间是如何进行一场深刻的、充满智慧的对话。副标题“a twice-told therapy”让我浮想联翩,这是否意味着故事的叙述方式会采用某种特别的设计?例如,通过两次不同的讲述来展现同一段治疗经历,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治疗过程中的细微之处?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人性中最柔软、最真实的一面,以及在专业引导下,个体如何一步步走向治愈与成长。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书籍,一本能够引导我审视内心、理解他人的作品。从我目前所知的关于这本书的信息来看,它似乎正是这样一本充满哲思和人文关怀的书。我猜想,书中所描绘的“心灵对话”并非只是简单的问答,而是充满了情感的流动、思想的碰撞,以及那些不言而喻的默契。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在一个安全而私密的空间里,共同面对内心的迷茫、痛苦与希望,这种过程本身就极具疗愈的力量。我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些对话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以及在这些互动中,双方是如何一步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我特别感兴趣的是,“a twice-told therapy”是否意味着书中会呈现同一段治疗过程的不同解读,或者说,来访者在不同阶段的自我叙述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差异?这种视角上的转换,想必能为读者带来更丰富的启示。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充满兴趣,而《日益亲近》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我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与他人产生距离感,或者无法真正地敞开心扉。而心理治疗,正是一个专门为打破这种隔阂而设计的场域。我猜想,书中会通过真实的案例,展现治疗师如何用专业而充满同理心的方式,引导来访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一点点地化解内心的症结,建立起一种更加深刻、更加亲密的关系。这种“亲近”或许不仅仅是指情感上的靠近,也包括思想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关于“a twice-told therapy”,我猜测它可能意味着书中会讲述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会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被呈现,或者说,故事的主人公会有两次重要的讲述经历,而这两次讲述之间会产生有趣的对比和演变。这种叙事结构,无疑会增加阅读的层次感和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一种缓慢而坚定的力量,就像种子在土壤里悄悄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我推测,《日益亲近》所讲述的心理治疗过程,并非是那种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法,而是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耐心陪伴与深度倾听,来帮助来访者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力量。这种“日益亲近”不仅仅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更可能是来访者与自己日益亲近的过程。他们将如何在这场心灵的旅程中,逐渐揭开层层自我设限的面纱,重新认识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渴望?副标题“a twice-told therapy”更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它是否暗示着故事的结构会采用某种特殊的叙事手法?例如,通过两次不同的讲述来展现同一个事件的不同侧面,从而揭示出潜藏在表象之下的更深层的情感和动机?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展现出心理治疗中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洞察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