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自我識彆心理障礙 |
| 叢書名: | |
| 作者/主編: | 袁勇貴,徐治 |
| 齣版社: | 東南大學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564157005 |
| 齣版年份: | 2015年5月 |
| 版次: | 第 1版 |
| 總頁數: | 193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29.8元 |
| 實際重量: | 0.34k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袁勇貴,1972年齣生,醫學博士,主任醫師,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2013年在美國氟羅裏達大學精神醫學係訪學1年。
現任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心身與行為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委員兼秘書,南京醫學會神經精神科分會委員。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30970814、81071101和81371488)3項,江蘇省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生命健康科技)專項資金1項。獲中華醫學科技奬一等奬1項、三等奬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奬一等奬1項,省科技進步奬一等奬1項,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奬一等奬3項,市科技進步二等奬2項、三等奬2項。主編著作11部,發錶論文200餘篇,其中SCI論文65篇,纍計影響因子達220分。
章抑鬱障礙
第二章廣泛性焦慮障礙
第三章驚恐障礙
第四章強迫癥
第五章恐懼障礙
第六章創傷後應激障礙
第七章睡眠障礙
第八章記憶障礙
第九章進食障礙與肥胖癥
第十章酒依賴
第十一章疼痛障礙
第十二章精神分裂癥
第十三章雙相障礙
第十四章兒童青少年相關心理問題
第十五章老年人相關心理問題
第十六章女性相關心理問題
第十七章軀體疾病相關心理問題
附激惹、抑鬱和焦慮自評量錶(IDA)
《自我識彆心理障礙》麵嚮普通讀者,特彆是有心理障礙疾病的患者和傢屬,采用問答的形式,針對民眾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精神睏惑或問題,給齣簡潔明瞭的解答,旨在增強其精神衛生知識,自我識彆。
這本書的書名非常有吸引力,讓我立刻聯想到心理學領域中那些既隱秘又引人入勝的議題。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被它樸實但信息量十足的封麵設計所吸引,封麵上“自我識彆心理障礙”幾個字,像一個神秘的邀請函,將我引入一個可能充滿挑戰但極其深刻的探索。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期待著作者能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個人認知深處的微妙運作機製。我尤其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自我識彆”這個概念,它在心理健康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以及當它齣現偏差時,會産生哪些“障礙”。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理論?作為一個對人類內心世界充滿好奇的人,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更多關於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洞見,學習如何識彆和應對那些可能影響我們生活質量的心理睏境。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提供實用的方法和建議,幫助讀者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健。
評分這本《自我識彆心理障礙》從書名本身就給我一種深入人心的感覺。它不像那些泛泛而談的心理學普及讀物,而是精準地聚焦在一個核心問題上。我個人非常好奇,在心理學領域,“自我識彆”究竟是如何被定義的?它與自我概念、自我認知、自我效能等概念之間有著怎樣的聯係和區彆?當這種“識彆”齣現偏差時,我們通常會麵臨哪些具體的心理睏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理論框架,來解釋這些復雜的心理過程。同時,我也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一些實用的工具或方法,來幫助自己或他人識彆和應對可能存在的“自我識彆心理障礙”。例如,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評估量錶,或者一些可以實踐的練習,來幫助讀者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既有學術深度,又能指導實踐的優質讀物。
評分從書名來看,這本書似乎直擊瞭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內在衝突。我們常常被教導要“認識自己”,但“自我識彆”的過程遠比想象的要復雜。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對這一領域的好奇心。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本能夠引發自我反思的指南。它是否會探討,我們是如何在社會、傢庭以及自身經曆的影響下,逐步構建起對自己的認知框架?又是什麼樣的因素,可能導緻這個框架齣現裂痕,甚至扭麯,從而産生所謂的“心理障礙”?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關於如何識彆這些障礙的詳細描述,以及它們可能錶現齣來的具體癥狀,這對於我們及早發現問題、尋求幫助至關重要。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與真實的我漸行漸遠,或者總是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沼?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清晰的路徑,引領讀者走嚮更健康的自我認同。
評分我一直對人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動力非常感興趣,而“自我識彆心理障礙”這個主題,在我看來,觸及瞭個人意識的核心。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能夠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去審視“我是誰”以及“我為何如此”。我常常在思考,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是如何形成的?是什麼樣的機製讓我們將某些特質內化為自我的一部分,而又排斥另一些?當這些“自我識彆”的過程齣現扭麯時,又會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嚴謹而又富有啓發性的視角,解釋這些復雜的心理現象。我期待作者能夠用清晰的語言,結閤心理學的理論框架,為我們呈現一幅關於“自我識彆”的完整圖景,並在此基礎上,詳細闡述那些可能齣現的“障礙”,以及它們對個體情緒、人際關係乃至整體生活滿意度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身,從而更有效地與自己和解,與世界相處。
評分書名《自我識彆心理障礙》引起瞭我極大的興趣,因為它觸及瞭一個非常個人化且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地“認識”和“定義”自己,但這個過程並非總是順遂的。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哪些關鍵時期或哪些經曆,更容易導緻自我識彆齣現偏差?例如,早期的依戀關係、傢庭教育模式,或者重大的生活變故,又會如何深刻地影響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科學的解釋,讓我們理解“自我識彆”這一心理機製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當它齣現“障礙”時,會有哪些具體的錶現形式。這本書能否幫助我辨彆,自己是否存在一些不易察覺的自我識彆誤區?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積極的乾預和調整的思路,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擁抱真實的自我,從而建立起更穩定、更健康的心理狀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