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10-2011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
定价:29.00元
售价:19.7元,便宜9.3元,折扣67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04658159
字数:228000
页码:1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国心理学会编著的《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2010-2011)》由综合报告和7个专题报告组成。选取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问题作为专题,这些专题或是集中反映心理学对社会热点的研究(如幸福感、自尊、价值观、药物成瘾),或是详细介绍了近两年重要的心理学工作(如全国性青少年心理发展调查、国民心理健康调查、地震灾区的心理援助工作)。它们针对某个热点集中论述,进而更加全面而详实的向读者展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心理学研究对国民的作用与意义。
这本书封面那种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视觉冲击力,再加上“中国科协”这个背书,让我觉得它一定蕴含着某种“官方”视角的洞察。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学科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零散的研究论文,而是需要一个更宏观、更全局的视角,而学科发展报告恰恰能提供这种视角。我想通过这本书,了解在2010-2011年间,中国心理学学科在国家层面上是如何被定位和发展的。报告中是否会涉及到国家层面的科研政策导向,或者对心理学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我更感兴趣的是,在那个时期,国内心理学界在哪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得到了重点支持,例如认知科学、脑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或者在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我希望这份报告能描绘出一幅清晰的“学科地图”,让我能把握住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时代脉搏,并从中找到自己能贡献力量的契合点。
评分我选择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个普通读者的好奇心,并且对心理学这个领域一直怀有莫名的好感。虽然我平时阅读的更多是文学作品,但总觉得,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是比任何故事都来得更深刻的探索。这本书的定位是“学科发展报告”,这听起来有点像一份“行业年报”。我不知道它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呈现,是枯燥的统计数据,还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学科的最新动态?我希望它能给我一种“新鲜出炉”的感觉,让我了解到在那两年间,心理学领域有哪些激动人心的发现,有哪些前沿的研究方向开始崭露头角。比如,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认知的影响,或者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又或者一些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新理论。我更希望,报告中能有一些“亮点”事件,例如重要的学术会议、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发布,甚至是某位心理学家的重大突破。总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感受到心理学这门学科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评分这次入手《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10-2011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说实话,主要还是出于职业的需要。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我深切体会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我们对科学、系统化的心理学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学习困难、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实操建议。我想知道,在2010-2011这两个年份里,国内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是什么?有没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被提出和验证?报告中是否会引用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这些数据对我来说将是宝贵的参考。此外,我也关注报告中对教育心理学相关内容的阐述,例如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等方面。如果报告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基于实证的研究成果,那将极大地帮助我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10-2011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下中国心理学界在近十年前后的发展轨迹,以便更好地规划我个人的学术研究方向。作为一名初入学术界的青年学者,我深知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性。报告中所涵盖的“2010-2011”这个时间段,正是我初步接触并思考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时期。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出当时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流派、核心议题以及重要的理论建树。我想知道,在当时,国内学者在哪些具体方向上投入了最多的精力,取得了哪些具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报告中是否会涉及到学术资源的配置、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等宏观层面的讨论?对于我而言,这些信息将是宝贵的“指南针”,帮助我判断哪些领域更具潜力,哪些研究方法更值得借鉴,从而避免走弯路,更有效地推进我的学术探索。
评分这本书封面就透着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封面上“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的字样,以及“2010-2011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的副标题,都预示着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具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我本身并非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我一直对人类行为、认知以及情绪的奥秘充满好奇。偶然看到这本书,便被它所吸引。我期待它能像一扇窗户,让我窥见过去两年间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整体面貌。我想知道,在那些学术论文和研究项目背后,我们国家在哪些心理学分支领域取得了突破,又在哪些领域面临挑战?报告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或者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建议?我尤其关心的是,这些宏观的研究成果,能否转化为实际应用,例如在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方面,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界的内部交流,更应该承载着服务社会、推动进步的使命。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学科发展的脉络,让更多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心理学所能带来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