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的人生修身课
定价:38.00元
作者:周依朋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18021819
字数: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论语的人生修身课》是对传统经典文化的通俗解读和现代感悟。种下孝悌的种子,就会收获孝悌;种下仁德的种子,就会收获仁德;种下忠恕的种子,就会收获忠恕;种下诚信的种子,就会收获诚信。反之亦然。
2.《论语》是我们民族文化重要的代表。它赋予我们与人为善的品质,它赋予我们正直为人的操守,它赋予我们坚忍不拔的精神,终汇成我们人生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今天,让我们秋水澄清,心无旁骛,洞察这种力量,感知这种力量,应用这种力量,把我们的人生带入一个充满仁爱、充满正义、充满智慧的新境界吧!
内容提要
《论语的人生修身课》从文化的视角、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论语》对现代社会和现实人生的价值意义。根据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和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如何用儒家的道德思想塑造自己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言行、磨砺自己的品质、坚定自己的志向、实现人生的价值。从社会角色的定位出发,诠释了如何孝亲、如何择邻、如何、如何尽职、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如何与人为善,如何成就人际和谐、奋发有为的积极人生。
目录
作者介绍
周依朋,本名王晓峰。男,1969年生,山东省东营市人。山东省东营市孔子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对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传播倾注满腔热忱,多次组织和参加国学公益讲座,并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培训和实践工作中。著有《孙子兵法的人生经营课》(版权输出韩国)《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课》等图书。
文摘
序言
这是一部读起来需要细嚼慢咽,并且值得反复翻阅的作品。它的精妙之处在于,你每次重读,都会因为自己心境的变化,而获得全新的领悟。这本书的逻辑线条非常清晰,但内容容量极大,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注意力去消化。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章节末尾设置的那些发人深省的小结,它们如同航行中的灯塔,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适时地提醒我进行自我审视。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随身携带的“心灵指南”。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抉择时,我常常会想起书中的某句话,那种安定人心的力量,是其他快餐式读物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构建内在稳定秩序的框架,帮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宁静的角落。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雅致的气质,很符合我对经典解读类书籍的期待。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一种厚重感,不是那种空泛的浮夸,而是内容积淀下来的实在分量。作者在对某些特定章节的阐释上,似乎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去考证和对比不同版本的异同,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在阅读时倍感安心。尤其是那些看似晦涩的古代语汇,被作者用现代的笔触重新勾勒出其原有的神韵,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古代哲学的书,更像是一次与先贤智慧的深度对话,引导我反思当下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用例证时,那种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的功力,避免了堆砌典故的枯燥,让学问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初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接地气”。很多关于修身养性的书籍,往往会把人引入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理想,让人望而却步,觉得那是圣人才配追求的境界。然而,这本书却将那些高远的道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处处是警醒。比如,它对“慎独”的解读,不再是空泛地强调自律,而是结合了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复杂性,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内心审视方法。我发现,很多自己过去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困惑,都能在书中的某一处找到对应的启示。它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你迷茫时轻轻推你一把,让你自己去体会其中的玄妙。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远胜于那些直接的说教,让人甘愿接受并尝试践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张力,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流畅性。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娓娓道来,深入剖析一个核心概念的演变脉络;时而笔锋一转,用一个富有画面感的古代小故事来支撑论点,读起来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一些关键性的概念时,总是会先给出清晰的定义,然后用多角度的阐述来丰满其内涵,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极大地帮助了读者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在论及“学习”和“反思”的关系时,那种对知识更新迭代的深刻洞察,让我忍不住放下书本,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解释了“为什么”和“怎么做”。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种传统经典解读类的书籍抱有一定的保守态度,总觉得无非是老生常谈,新意难寻。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预设。作者似乎拥有将古老智慧“翻译”成现代人易懂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语言的天赋。它没有陷入对古文的盲目崇拜,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但又充满敬意的姿态,去挖掘那些跨越时空的普世价值。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中庸之道”的再阐释,它不再是和稀泥的代名词,而是被描绘成一种在极性之间寻找动态平衡的、极具智慧的生存艺术。这种对传统概念的“现代化重塑”,使得原本可能显得陈旧的理念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全新的好奇和亲近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