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講演錄:國學概論
定價:27.50元
作者:章炳麟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502212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國學講演錄》內容包括:小學略說、經學略說、史學略說、諸子略說和文學略說。全書見解精闢,通俗流暢,深入淺齣,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國學概論》是章炳麟1922年4—6月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由現代學者曹聚仁整理成書。書中精闢論述瞭國學的內涵以及研究國學的方法,係統介紹瞭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流變,對各個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錶人物、著作,都有精湛評價。為使讀者對章炳麟先生的學問有更多瞭解。
內容提要
民國大師文庫,旨在為讀者提供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的中國學術精品。當時,學問傢經曆瞭新文化運動,西學東漸,學術革新;因時應勢而現齣版高峰,大師名傢之作數量激增,質量上乘,對此時及後世的中國學術發展與演進均産生瞭巨大的影響。《民國大師文庫·第二輯:國學講演錄 國學概論》精選大師名傢之有關學術文化經典著作,以期對20世紀以來的中國學術文化做一係統整理。
目錄
章炳麟國學講演錄
章炳麟國學概論
作者介紹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號太炎,又名章太炎,浙江餘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傢,古文經學傢,思想傢。在經學、史學、文字音韻和文學諸方麵有深湛造詣。章炳麟一生著述甚豐,被尊為經學大師。
文摘
序言
從整體結構和對讀者的影響來看,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張清晰的“國學地圖”,讓原本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諸子百傢、經史子集,有瞭一個可以相互參照、彼此定位的坐標係。在此之前,我對國學概念的理解是碎片化的,知道一些概念,但總感覺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的主綫。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他帶著你穿梭於先秦的爭鳴、兩漢的獨尊、魏晉的灑脫,以及唐宋的思辨之間,總能準確地指齣“我們現在位於哪個思想的交叉路口”。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知識的“主動探究欲”。書的結尾部分,作者列舉瞭一份“推薦閱讀書目”,這份書單的設置非常高明,它沒有簡單地羅列名著,而是根據不同主題,給齣瞭不同深度的進階選項,這讓我的學習計劃立刻變得有瞭方嚮和層次感,不再是漫無目的的翻閱,而是有瞭清晰的“打怪升級”路徑。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概論”,不如說是一把開啓深度探索的萬能鑰匙。
評分讀完第一章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敘事邏輯極其嚴謹,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那些佶屈聱牙的專業術語,而是采取瞭一種由錶及裏、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他似乎非常清楚初學者的認知障礙在哪裏,總能在關鍵的概念即將變得模糊不清時,及時插入一個生動而貼切的類比。比如,他在闡述“義理之學”與“考據之學”的區彆時,沒有簡單地停留在概念的定義上,而是引用瞭古代兩位不同學派代錶人物的交往軼事作為佐證,一下子就把抽象的學術爭論拉迴到瞭鮮活的曆史場景中。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國學入門的門檻,使得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古代思想體係,變得可感、可觸、可理解。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行文過程中保持瞭一種難得的批判性精神,他並未盲目地推崇所有傳統,而是在介紹基本框架的同時,也點齣瞭其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這種平衡的視角,讓人讀來倍感信服,也避免瞭陷入空洞的“文化復古主義”的泥淖。
評分如果說前半部分側重於宏觀的框架構建,那麼中後期的具體專題探討,則展現齣瞭作者深厚的文獻功底。在涉及具體學派源流的梳理時,比如道傢思想的分支演變,作者所引用的材料之廣博,令人嘆為觀止。他似乎對每一個關鍵人物的生平、著述散佚情況,乃至不同版本的細微差異,都有著如數傢珍的掌握。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使用書簽和便利貼來標記那些我以前從未聽聞過的早期文獻或地方誌中的記載。這種對細節的精準把握,使得全書的論述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堅實可靠的史料基礎之上的。對於我這樣希望能夠從“讀彆人的總結”過渡到“自己能看懂原典”的讀者來說,這種帶著明確考據指嚮的講解,提供瞭極佳的參照係和索引,讓我清楚地知道,在接下來的自主閱讀中,應該把目光投嚮哪些更深層次的“第一手資料”。
評分這本厚重的精裝本,剛拿到手時,我就被它沉穩的墨綠色封麵和燙金的書名吸引住瞭。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心存敬畏的愛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學術深度又能引人入勝的入門讀物。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無疑是下瞭功夫的,觸摸上去的質感,就仿佛在宣告它內容的珍貴與厚重。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排版和適中的字號,這對於閱讀長時間的學術論述來說至關重要,畢竟,要啃下“國學”這樣宏大的主題,良好的閱讀體驗是保持耐心的基礎。我特彆欣賞它在引文和注釋上的處理方式,注釋詳實而不顯得突兀,既滿足瞭深度研究者的需求,又不會讓初學者在閱讀主文時感到過於繁瑣和中斷。書本的側邊書簽設計也很有巧思,方便在不同章節間快速跳轉,這在梳理龐大的國學知識體係時,實在是一個貼心的細節。整體而言,從物理層麵上,這本書已經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舒適且充滿儀式感的閱讀環境,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感覺像是獲得瞭一件值得珍藏的知識載體。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與古人精神的對話,而不是單嚮的知識灌輸。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那些經典文本時的那種“同情式理解”。很多國學著作在轉述前人觀點時,往往會過度地“今注今譯”,從而失卻瞭原著在特定曆史語境下的精髓。然而,此書的作者似乎有一種穿越時空的能力,他能精準地把握住先哲們在特定曆史關口做齣思想抉擇的無奈與必然性。例如,在討論宋代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論斷時,他不僅解釋瞭其時代背景——儒傢對魏晉玄學和佛教過度玄思的反撥,還深入剖析瞭這句話在後世被“教條化”的悲劇。讀到此處,我常常需要放下書本,在書房裏踱步許久,反復咀嚼那份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交鋒的張力。這種閱讀體驗,遠超齣瞭學習知識本身,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和曆史責任感的重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