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团结出版社

左传 团结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左传
  • 春秋
  • 历史
  • 经典
  • 国学
  • 古代文献
  • 团结出版社
  • 史学
  • 文化
  • 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47398
商品编码:2970135302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左传

定价:20.00元

作者:(战国)左丘明撰;中华文化讲堂注译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26473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专业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同类好书推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product../23563475.html★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product../23841156.html

内容提要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目录


郑庄之跋扈

齐桓霸业

宋襄图霸

晋文建霸

秦穆霸西戎

楚庄争霸

晋悼复霸

诸侯弭兵

吴阖庐入郢

越句践灭吴

作者介绍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文摘



序言



《春秋》——历史的回声,思想的源流 《春秋》,这部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宛如一面历经沧桑的铜镜,映照出周王朝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间,近两个半世纪的风云变幻。它记录的不仅仅是诸侯国的兴衰更迭、战争攻伐、外交辞令,更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缩影,是理解中国古代文明演进不可或缺的钥匙。 一、 史料的精粹:拨开历史迷雾的眼睛 《春秋》之所以被后世尊为“史之鼻祖”,在于其所蕴含的珍贵史料价值。它以简洁、精炼的笔触,记述了各诸侯国间的重大事件,包括但不限于: 政治格局的演变: 详细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力量的此消彼长。从最初的“礼乐崩坏”,到后来的“争霸”格局形成,再到“三家分晋”的尾声,清晰勾勒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权力转移与重塑的宏大图景。读者可以从中窥见周天子的权威如何被蚕食,诸侯国如何崛起,强权政治如何成为主导。 战争与和平的交织: 《春秋》不厌其烦地记载了历次重要的战争,如泓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细致入微地描述了战前的谋划、战中的策略、战后的影响。这些战争并非简单的暴力冲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博弈和军事智慧。同时,书中也记录了许多外交活动,如盟会、聘问、朝聘等,展现了当时国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处理方式。 社会生活的斑斓画卷: 除了政治军事,《春秋》还零星地触及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比如,对灾异的记载,如地震、洪水、旱灾、蝗灾等,不仅反映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也折射出社会稳定与否的重要指标。对祭祀、朝聘、婚丧嫁娶等礼仪的记录,则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尽管篇幅不多,但这些细节如同一块块马赛克,拼接出古代社会生活的多彩景象。 人物群像的塑造: 《春秋》中涌现出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从霸主如齐桓公、晋文公,到贤臣如管仲、子产,再到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无闻却又不可或缺的普通人。《春秋》以其独特的笔法,勾勒出他们的性格特点、政治抱负、决策过程,以及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这些人物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二、 思想的启迪: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春秋》的价值远不止于史料的记录,其背后蕴含的思想光辉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春秋笔法”的艺术: 《春秋》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其“春秋笔法”。这种笔法并非简单的好恶褒贬,而是一种以字句的细微差别来表达褒贬、讽喻、批评的艺术。《春秋》对某些事件的描述,有时用“伐”字,有时用“取”字,有时用“入”字,字字珠玑,意味深长。这种含蓄而深刻的叙事方式,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洞察力去体悟作者的用意,也因此被后世誉为史学评论的典范。它教会我们如何审视历史,如何透过字面理解深层含义,如何在言外之意中体会作者的立场与评价。 道德与政治的思考: 《春秋》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道德伦理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书中对君臣之道、父子之情、兄弟之义等进行了深刻的体现和反思。它所记录的许多事件,都与道德的坚守或沦丧有关。例如,对背信弃义、君臣相残等行为的记录,无不透露出对秩序和道义的呼唤。这种对道德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的基础。 历史的规律与教训: 《春秋》的编年体形式,使得历史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连续记录,读者可以从中发现兴盛与衰亡的规律,总结战争与和平的经验教训。它提示我们,国家的强大需要内部的团结与改革,需要审慎的外交与军事策略,而内部的腐朽与失序则必然导致衰亡。《春秋》仿佛一位老者,用沉静的声音讲述着历史的智慧,告诫后人前车之鉴。 “大一统”思想的萌芽: 虽然《春秋》描绘的是诸侯割据的时代,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周礼的尊重,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以及对国家秩序的维护,都隐约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的萌芽。它所记录的诸侯争霸,也是在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最终将导向一个统一的王朝。 三、 传承与价值:流淌在文明血脉中的基因 《春秋》并非一部孤立的文献,它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春秋三传”相互辉映,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春秋学”。《左传》以其生动详实的叙事,将《春秋》的简略文字阐释得淋漓尽致;《公羊传》和《谷梁传》则从经学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和阐发。 《春秋》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史学领域,渗透到文学、哲学、政治学等各个方面。它不仅为后世的史书编纂提供了范本,也为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注入了历史的厚重感。其蕴含的思想,更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阅读《春秋》,如同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感受历史的脉搏,汲取先人的智慧。《春秋》不仅仅是一部书,它是中国历史的起点,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是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深入体悟的宝贵财富。它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厚重的精神遗产,指引着我们理解历史,认识当下,并更好地走向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书的叙事节奏,有一种独特的大气磅礴与沉静内敛的完美结合。当描述大规模的会盟或决定性的战役时,文字如排山倒海,气势恢宏,让人屏息凝神,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碰撞声和群臣的喧哗声。然而,一旦转入对个体心灵的剖析或某个私密对话的记录,笔锋又立刻变得细腻入微,如同高手绣工,用最细的针脚,勾勒出人物内心的波澜和犹豫不决。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阅读体验极富层次感,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我发现,书中的许多人物传记,其深度堪比后世的文学经典,他们性格上的多面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只有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做出特定选择的个体。这种对复杂人性的包容和探究,是其超越一般史书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复杂性,而非被简化为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精炼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每一个字的选择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毫不冗余,却又蕴含着千钧之力。很多地方,仅仅是几个动词的更迭,就将场景的转换和人物心境的突变交代得清清楚楚。对于习惯了现代白话文的读者而言,初期可能需要字典的辅助,但一旦适应了其内在的韵律和结构,便会发现这是一种极其高效且富有张力的表达方式。它对后世的散文和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大家名士都曾从中学取治文之道。读着那些古老的记录,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人们交流的方式,他们如何用最凝练的词语去表达最深远的意图,如何在一言一语中暗藏机锋。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像是一次对古代语言艺术的深度朝圣之旅,体会古人“言简意赅”的最高境界。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犹如一股清冽的山泉,缓缓流淌过干涸的心田。初读之下,或许会被其古奥的辞藻和繁复的叙事结构略微阻滞,但只要耐心深入,便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的沉淀与人性的细腻刻画。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并非仅仅是枯燥的编年史,而是融入了对时代背景、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与同情。那些在春秋战国风云变幻中沉浮的君王将相,他们的决策、他们的挣扎、他们的荣耀与哀伤,都被描摹得栩栩如生,仿佛昨日的场景就在眼前重现。特别是那些关键转折点的描写,笔力遒劲,张弛有度,将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在一起,让人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与悲剧性的命运抗争。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精彩的对白或者精妙的排比句式,它们不仅是叙事的载体,更是古代思想和语言艺术的瑰宝。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感悟,关于权谋、关于信义、关于个体在宏大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坚韧。

评分

与其说这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古代政治生态的百科全书。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记录了那个时代各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和外交手腕。那些看似简单的盟约与背叛背后,隐藏着极其深邃的战略考量和对人心的精准拿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礼”与“义”的探讨,这种探讨往往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的展现来完成的——某个使者的得体言辞,某个将领的临阵脱逃,无不折射出当时社会道德标准的微妙变化和坚守的难度。书中对战争场面的描绘,也极为写实,没有过多的浪漫化处理,更多的是对战役的起因、进程、影响的冷静分析,让人清晰地看到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它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这些古代政治逻辑,对于把握当前复杂局势下的决策艺术,不无裨益。它教导我们,任何表象之下,都潜藏着深层次的权力逻辑和结构性矛盾。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所承载的历史信息量是极其庞大的,它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春秋世界观的骨架。通过对大量事件的细致梳理,它不仅记录了谁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那些看似零散的诸侯间的冲突、卿大夫家族的兴衰,在书中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张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网。初次阅读时,我需要对照地图和人物关系图才能勉强跟上节奏,但这强迫性的参与感,反而加深了对历史进程的理解。它没有给我们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观察历史演变规律的原始材料和多重视角。每当我合上书本,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一个连贯的、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古代社会运行模型。这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每次都能提供新视角的经典,它对历史的忠诚与对人性的洞察,使其成为任何对古代文明感兴趣的人案头不可或缺的珍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