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讲座
定价:28.00元
作者:宋云海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42642844
字数: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学热到这种程度,是很容易让人迷惑的。到底什么是国学?学国学到底又有什么用呢?简单地说,国学就是我们的“根”!国学是我们赖于生存的精神的家。我们作一假设:如果没有汉语,我们还是中国人吗?没有“二十四史”,我们还会拥有共同的民族感情吗?没有“四书五经”,我们还会有“正人君子的情怀”吗?没有唐诗宋词,我们会去读英国的十四行诗吗?一个民族的根本是什么?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今天简要地称之为“国学”。
如何看待国学,是今天面临的又一个问题。观点不同,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人歇斯底里地鼓吹要振兴“国学”;一派人则愤世嫉俗地唾骂“国学”阻碍了历史进步。我的看法是:不必感情用事。文化是一种生命体,有着自我新陈代谢的能力,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地指手画脚。什么进步呀、保守呀,统统都是自封的标签。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振兴不振兴,现实与历史会有自己的选择。
目录
思想篇
阴阳灵化的哲学——《周易》
道德贵族的修养——《论语》
儒家的宣言书——《大学》
儒家的心法——《中庸》
反异化的始祖——老庄思想
仁政的旗手——《孟子》
道德功利主义的——墨家
与权谋的祖师爷——法家
空灵的世界——佛教
知识篇
孝与忠的观念——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通德通识——中国传统教育
汉字的芭蕾——中国书法
无韵之离骚——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
生理平衡的系统——中医学和养生学
字形的学问——文字学
行政结构的变化与得失——中国古代官制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常常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那些试图“拯救”传统文化的书籍,但《国学讲座》成功地避免了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向导,他知道前方的路途险峻,所以每走一步都会细心提示,但最终的攀登和感悟,还是需要读者自己去完成。书中对传统士大夫精神的探讨,特别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层递进关系,让我重新审视了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它提醒我们,宏大的理想必须从最微小的自我管理开始,这种对内在秩序的强调,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极度分散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整套书读下来,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记住了多少典故,而是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定力,一种面对外部世界纷繁复杂时,能够退回内心进行梳理和沉淀的能力。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可以时常翻阅,每次都能获得新体会的“精神伴侣”。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系统性和准确性。很多市面上的国学普及读物,为了追求通俗易懂,往往会牺牲掉关键的学术严谨性,导致读者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国学讲座》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似乎是在一个非常专业的知识框架内,用最易懂的语言进行转译,而不是随意地删减或曲解原意。例如,它在讲解《易经》的卦象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符号化,而是追溯了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哲学意涵,解释了阴阳变化背后的动态平衡美学。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但又缺乏深厚古文基础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简直是福音。它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层层递进的,从基础的宇宙观到具体的行为规范,逻辑清晰,脉络分明。我甚至会用它来反向校验我从其他渠道学到的知识点,发现它总能提供一个更可靠、更立体的参照系。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纸张和装帧都相当考究,散发着一种沉静的书卷气,这多少也影响了我的阅读心境。我习惯在睡前的半小时阅读它,那段光线柔和、外界喧嚣渐退的时刻,最适合与古人对话。我发现,很多困扰我们现代人的“选择困难症”,在古代的智慧里早就有过精妙的解答。书中对道家“无为而治”的解读,就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并非鼓励懒散或放弃努力,而是阐明了一种顺应自然规律、减少不必要干预的智慧。这种智慧在当代管理学和个人成长领域都有着惊人的契合度。我尤其喜欢它在阐述这些哲理时,所采用的那种近乎于“说书”的口吻,语调时而激昂,时而低回,仿佛讲者就在我的书房里,用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引领我穿越历史的长廊。每次读完,都会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被洗涤了一遍,那种充实感是其他快餐式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部《国学讲座》系列,我断断续续读了好几年了,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重新踏入了一条古老的河流。它不是那种堆砌着晦涩古文、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专著,更像是邻家那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搬着小板凳,用最亲切、最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深藏在典籍中的智慧娓娓道来。记得有一次,我正为工作上的决策焦头烂额,随手翻到了其中关于“中庸之道”的那一篇。讲座里对“执两用中”的阐释,完全没有那种僵硬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生活实例,比如如何平衡事业心与家庭责任,如何看待得失之间的辩证关系。那感觉就像是拨开了一层厚厚的迷雾,一下子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它教会我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古人思考世界的方式,如何用一种更为宏大、更为圆融的视角去看待眼前的纷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现代人与传统智慧之间的桥梁,让那些看似遥远的古老哲学,重新焕发出解决当下困境的实用光芒。读完后,我总会有一种心境平和下来的感觉,仿佛呼吸都变得更有节奏感了。
评分说实话,我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向来是浅尝辄止,总觉得那些原典太难啃,那些现代解读又常常失之偏颇,直到接触到这套《国学讲座》,才真正体会到“雅俗共赏”的精妙。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既有对核心概念的精准梳理,又有信手拈来的文学引用作为佐证,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填鸭式”的疲惫感。比如,讲到儒家对“仁”的诠释时,它并没有止步于“爱人”这一表层定义,而是深入挖掘了“克己复礼为仁”的实践路径,并巧妙地穿插了苏东坡处理官场矛盾的故事,让“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口号,而成为了个体在复杂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内在力量。编排上看得出是用心良苦,章节之间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欣赏它在引入不同学派观点时的那种平衡感,不会一味推崇某一家的学说,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比较、去思考,这种开放性的引导,对我这种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入门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