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东谷集(全8册)
定价:480.00元
作者:(清)白胤谦,马甫平 点校,吴广隆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348598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清初的理学宗师、文学家白胤谦文集整理本
▲白胤谦在王士禛之前就提出了“神韵说”,并身体力行,文不求工而直抒胸臆
▲白胤谦官至刑部尚书,却时常为民请命,犯颜抗命,正直不阿,堪称官员模范
▲邓之诚先生称其文集“不失雅正,明季乱历,清初掌故,皆资探讨”
▲白胤谦与清初名士吴伟业、王铎、宋琬、陈廷敬等交游甚多,名重一时
内容提要
本书为“晋城历史名人文存”之一种,共8册。白胤谦《东谷集》初刻本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收诗20卷,文8卷。康熙二年又有续刻诗2卷,文4卷。康熙三年又刻《归庸斋》诗4卷,文4卷。康熙九年又刻《桑榆集》诗3卷,文3卷。又有《学言》及《念园存稿》等刻本。本次整理本依原刻本进行校正,序言及跋语一仍其旧。另将碑传文献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吴伟业所撰《东谷集序》等辑为附卷。白胤谦诗文继承了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质朴无华著称,对社会有较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不失自然。
目录
册东谷集卷一至七
第二册东谷集卷八至十八
第三册东谷集诗卷十九至二十二、文卷一至四
第四册东谷集文卷五至卷十
第五册东谷集卷十一、十二,归庸斋诗文卷一、二
第六册归庸斋诗文卷三、四,桑榆集诗文卷一、二
第七册桑榆集诗文卷三,念园存稿卷一、二
第八册念园存稿卷三、四,学言,附卷
作者介绍
白胤谦(1605-1673),字子益,号东谷,阳城人。后人因避雍正帝讳,改其为允谦或孕谦。阳城白氏是一个诗书世家,以科第仕宦闻名,且皆言理学。白胤谦的伯父白所知,字廷谟,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著有《惺心录》《语丛》等。其父白所蕴,字廷徵,天启间贡生,孝友文章推重于时。白胤谦于天启七年中举人,崇祯十六年中进士。入清授内秘书院检讨,顺治十三年升吏部侍郎,次年升刑部尚书。康熙二年致仕,十二年(1673)卒。
文摘
序言
我新购入的这本关于古代园林造园哲学的书籍,简直是园艺爱好者的福音。它的结构安排非常清晰,从早期的“师法自然”的理念,到后来文人园林的“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脉络清晰,层层递进。作者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他不仅讲解了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的技术层面,更深入探讨了园林在士人心目中扮演的“精神避难所”的角色。书中有很多篇幅专门分析了不同朝代代表性园林的布局特点和意境营造,比如苏州园林的精巧秀美与皇家园林的恢弘大气的对比,分析得鞭辟入里。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借景”和“藏拙”手法的论述,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设计,实则蕴含了深厚的东方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追求。读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一位老园丁一起漫步在曲径通幽之中,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文化底蕴的厚重。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关于东北民间故事的文集,那文字风格粗犷又带着一股子特有的幽默劲儿,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小时候听长辈讲故事的场景。这些故事,大多取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闯关东的移民生活,充满了对土地的敬畏和对命运的不屈服。不像那种经过精修剪裁的童话,这里的叙事充满了生活气息,带着泥土的味道。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愣头青”和“机灵鬼”的对白,那种带着浓重口音的对话被巧妙地记录下来,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北方人直爽的性格。一个故事里,主人公为了分一撮儿盐巴,跟地主斗智斗勇,虽然情节简单,但那种底层人民对基本生存权的渴望与挣扎,却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完后既想笑又想流泪。它不是那种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聚焦于小人物的韧性与智慧,朴实却力量无穷。
评分我手头有一本关于二十世纪初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画册,装帧精美得让人爱不释手。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立体主义到超现实主义,那些颠覆传统审美的作品被清晰地印刷出来,色彩还原度极高,看着那些蒙德里安的几何色块,或是达利的融化时钟,总有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更难得的是,文字部分的导读部分写得极其流畅且富有洞察力,它没有用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去堆砌,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解释了艺术家们创作背后的思想动因和时代背景。比如,作者对比了两次大战前后艺术家的精神面貌,将艺术的变革与社会思潮的巨变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艺术殿堂的窗户,让我不再仅仅是“看热闹”,而是真正开始理解那些看似疯狂的创作是如何回应和反叛他们所处的那个动荡世界。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部关于明代中后期海禁与民间贸易的小说,那本书的史料考据做得极其扎实,读起来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作者对于当时沿海地区的风土人情、走私贸易的复杂网络,描绘得细致入微,让人叹服。书中那位主人公,一个出身低微却有着经商天赋的年轻人,如何在严苛的禁海令下周旋求生,他的每一次决策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弦。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历史背景的方式,他没有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将历史的洪流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命运之中。比如他对“倭寇”问题的探讨,就展现了多重面向,既有官方的强硬镇压,也有民间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非常立体。情节的张力也拿捏得恰到好处,从最初的偷偷摸摸贩运,到后来牵扯进地方官员的权力斗争,每一次转折都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读完后,我对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官商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绝对是那种值得放在书架上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这套《红楼梦》真是让人欲罢不能,曹雪芹的笔力简直是鬼斧神工。我总觉得,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发掘出一些新的感悟。宝玉和黛玉之间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恋,以及他们面对封建礼教时的挣扎与无奈,读来让人心碎。尤其对林黛玉的塑造,她的孤高自许、敏感多疑,却又才情横溢,让人心疼得紧。你仿佛能看到她那纤弱的身影,在潇湘馆里,对着落花独自垂泪。再说说大观园里的那些女儿们,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各有各的命运轨迹。探春的精明干练,湘云的豪爽大气,宝钗的圆融周到,每一个人物都饱满立体,绝不是扁平化的符号。作者对世情的洞察入木三分,对贾府由盛转衰的描摹,更是让人唏嘘不已。那种大家族由内而外的腐朽和衰败,写得真实而又沉重,让人不禁思考,再煊赫的家族,最终也难逃“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每次读完,心里都压着一块石头,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百科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