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
:19.80元
售价:13.5元,便宜6.3元,折扣68
作者:施天放,金开诚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46349657
字数:
页码:1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为丛书之一,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一、玉中——和田玉
二、万古奇珍——岫岩玉
三、南阳翡翠——独山玉
四、成功之石——绿松石
五、古玉之美——玉形象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
中国一向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但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而且分布地域也比较广。从古至今为的就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被誉为“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和田玉的开发与利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和田玉所制成的玉器,具有浓厚的中国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和田玉是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历代皇室都爱用和田玉碾器,古代丝绸之路就是早的玉石之路又向西延伸而成的。
(一)和田玉的历史
和田玉在我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将玉与人性化相融的国家。中国人对和田玉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和田玉因盛产于新疆南部而得名,和田在古代被称为“于阗”,藏语翻译过来就是“产玉石的地方”。在古代,昆仑山是“万山之祖”“群玉之山”,不但高大雄伟还盛产美玉,因此受到了极大崇拜。传说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的都邑就在昆仑山上,山上不但有壮丽的宫阙、奇花异木和珍禽怪兽,还有长生不老的灵芝草和诸仙食用的玉。这一奇妙而美丽的神话世界,引发了后人极大的兴趣与无限的崇敬之情。
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把昆仑山称之为“群玉之山”或“万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说。早在3600年到3100年前的商代,和田玉已经从遥远的新疆到了商殷王都河南安阳。奴隶主贵族以用和田玉为荣,生前佩带,死后同葬。用玉之多十分惊人。新疆的和田玉要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到达河南。很明显,原始社会开拓的玉石之路,这时已经比较完善了。这个时候玉石之路更向西延伸到了中亚地区。据前苏联乌兹别克史的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年时,就已经有新疆的碧玉在那里出现,可能就是从新疆的北麓远运而去。大约4000年前的这条西去玉石之路,早于以后的丝绸之路1600年左右,是中国通往中亚的一条很古老的道路。
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田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论是祭祀、朝见皇帝,还是进行各种礼仪,都必须用到玉,并且有着一套非常完整的规定。这时候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的玉文化已经基本成型了。开采、雕琢、使用玉器在中国已经有万余年的历史,在上古国家成型的初期,玉器—直作为重要的祭器和瑞器出现,被我们的先民视做与神明祖先沟通的媒介’这种玉制礼器的传统,在夏、商、周时期,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才会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全民爱玉、尊玉的民族心理。
……
作为一个对中国历史和民俗文化有着强烈好奇心的读者,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并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论文的写法,而是将四大名玉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在讲述一段段古老的传说。书中对每一种玉石的产地、形成过程、矿物成分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但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硬核”的知识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探讨和田玉的温润与中国人“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时,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文人雅士如何将玉石的精神品质视为人生的标杆。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玉石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奢侈品,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对美好品德的追求。阅读过程非常轻松愉悦,仿佛在与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者进行一场关于中国古老智慧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这些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玉”的窗口。《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以其全面而深入的视角,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最为著名的四种玉石——翡翠、和田玉、岫岩玉和独山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四大名玉在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例如,书中对岫岩玉的介绍,不仅强调了其玉质细腻、色彩多样的特点,更深入地探讨了它如何在中原王朝与边疆地区之间扮演着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的重要角色。文字表述简洁明了,又不乏深刻的见解,让我对这四种玉石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介绍物质,更是挖掘了物质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脉络,让读者在欣赏玉石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说实话,我对玉石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贵重”这个概念上,直到我接触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才算真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介绍了四种名贵的玉石,更是通过它们,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自然风貌、地质变迁,以及由此孕育出的独特文化。书中在描述独山玉时,详细介绍了其色彩丰富、硬度适中的特点,以及在古代作为祭祀用品和装饰品的重要地位,这让我联想到中国古代对天地自然的崇敬之情。同时,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玉石的古代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地质和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读这本书,就像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索,每翻一页,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和感悟。
评分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真是打开了我对中华瑰宝的新认知!我一直对玉石情有独钟,但总觉得了解得不够深入。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细致入微的介绍吸引了。它不仅仅是罗列四大名玉的名称和基本信息,而是从历史渊源、文化内涵、雕刻工艺、以及它们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例如,在介绍和田玉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它如何与帝王权贵、文人雅士结下不解之缘,从古代皇家御用,到如今作为国礼的出现,其地位始终不可动摇。文字优美,又不失学术严谨,配以精美的图片,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玉石温润的光泽和文化的厚重。特别是书中关于玉石的保养和鉴赏技巧的讲解,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让我对未来的收藏和鉴赏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玉石不仅仅是物质的珍宝,更是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工艺和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时,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停留在对玉石本身的物理特性进行描述,而是将其置于中国宏大的文化语境下进行审视。它深刻地挖掘了四大名玉——翡翠、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各自所代表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象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翡翠的解读,不仅仅是其色彩斑斓和坚硬的质地,更是它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如何从西方传入并最终成为东方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通过大量历史故事和艺术品赏析,展现了玉石在中国人审美观念中的演变,以及它如何渗透到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各个艺术领域。读完之后,我对这些名贵的石头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们不再仅仅是冰冷的矿物,而是活的文化符号,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