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易经到中华文化(曾仕强) | ||
| 定价 | 68.00 | |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4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zhe | 曾仕强 | |
| 装帧 | 线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45461046 | |
◆《百家讲坛》主讲人、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带你进入《易经》的世界,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纵谈儒释道,新述孝悌仁,用现代思维,解读千年经典。修己安人,泰然自足,以国学精华,应对世界潮流。
◆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易经》,以《易经》为向导来了解、领悟中华文化是再合适不过的。历经千年,无论是儒家、道家、法家等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还是食寝、风水、养生、做人的道理,都是璀璨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独到花样,同样也都始终离不开《易经》的核心理念。理解了《易经》的理念,也就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种种、处处令人回味无穷的精美细节。曾教授以《易经》与“孔孟之道”贯穿全书始终,并用亲身的经历和感悟告诉我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国人的精神品质与独特涵养,以及未来中国人之于世界的重要地位。
◆ 装帧精美,带来轻松的阅读体验,即是读文化、读经典,又是读智慧、读展望。
壹 中华与文化
“文”就是花样?
“中”是合不合理?
“华”是华丽和变化?
中华文化有所变有所不变?
文化yi定要多元?
以圣贤之道维持民族命脉?
贰 中华文化的回望
先贤都做了些什么?
为什么要感谢孔子?
易经到底讲了什么?
为何历代皇帝要面南而坐
叁 中华文化的标杆
人追求的不该是真理?
yi统天下不是统yi天下?
天人合yi是什么?
人跟动物到底有什么不同?
既要循天理,还要讲良心?
心胸要广,但不能无是非观?
肆 中华文化的传承
随机应变与投机取巧?
莫犯大过,少争小事非?
赚钱只是工具,生活才是目的?
不要成为物质的奴隶?
其实养生很简单?
不讲传统讲道统
伍 中华文化的历练
孝顺错了吗?
实事求是的五个步骤?
愿意就是生产力?
喜悦藏在肚子里?
修己安人,泰然自足?
陆 中华文化的未来
不能把经典当作不变的东西?
老二哲学?
阴就是阳,阳就是阴?
团队和谐,从心做起?
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
21 世纪中国人的责任是什么?
显示全部信息
老二哲学
有yi次,我在纽约跟yi个犹太人吃饭。他讲了几句话,给我很大的震撼。那个犹太人跟我讲:“说实在话,全世界你们中国人zui会做生意。”我说:“你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全世界都公认你们犹太人zui会做生意,没有人说中国人是zui会做生意的。”听我讲了这句话以后,他有些激动,说:“就是这句话把我们犹太人害死了!大家都说犹太人会做生意,所以yi看到犹太人,就把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我们yi毛钱都赚不到。你们中国人都说自己混口饭吃,不会做生意,可zui后钱都是你们赚走的。”我说:“你这样讲不对。”他说:“怎么不对?你们中国人就是这样,明明自己挖了yi个洞,挖完还说不是自己挖的,别人问是谁挖的,就推说不知道……”这才是典型的中国人。
老实讲,如果yi个人yi出手,人家就知道你要干什么,你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所以孔子主张“老二哲学”,不希望我们做老大。这是有道理的,不是毫无根据的。中国人zui聪明,常常说“我不行”,把zui会做生意的帽子加给犹太人,又把zui会做情报的帽子交给日本人,然后全世界都知道犹太人zui会做生意,就害死犹太人,让他们yi毛钱也赚不到;全世界都知道日本人zui会做情报,就处处提防日本人,让日本人什么情报也得不到。
yi个人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才叫真聪明,正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现在中国人都学西方,有才能就要展示出来,不展示跟没有才能yi样。这种思想实在是太浅薄了。我们去看《易经》的diyi卦diyi爻,就告诉我们:潜龙勿用。老子也告诉我们:深藏不露。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才是真智慧。
yi个人有意见,马上就说出来,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中国人的做法都是有意见先不讲,先听听人家的意见,如果人家讲出来的意见比自己好,就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没有讲,要不然的话丢脸丢大了;如果听来听去发现都没有比自己更好的意见,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会说这个意见是自己突然间想到的,没有人会讲“我想了两天两夜才想到这个意见”。这不是鬼鬼祟祟,也不是阴险狡诈,而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关于不讲话,有两种解释:yi种是我不讲话,是为了把宝贵的时间让给比我会讲的人讲;yi种是你不讲话,光听不说,吸收人家的意见,自己舍不得说yi点,很阴险。yi个典型的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认识:yi个人要尊重别人,如果人家有更好的意见,你就不应该讲,你讲就是浪费时间。这样去想,就能了解中华文化了。现在yi般人都是从负面去解读,往往把中国人解读得很坏,这是因为他们看不懂中华文化。
关于讲还是不讲,我们说凡事合理就好,而且事先yi定要先推yi推。中国人的推拖拉是zui高的艺术,但是却常被某些人骂得yi塌糊涂。四十年来,有很多人在骂中国人这样不对那样不好,其实是骂的那些人自己不懂中国人,不懂中华文化的特质。我们今天yi定要把这yi点弄清楚,讨好孔子,你会很难堪,骂孔子,你会更难堪。孔子是不允许别人讨好他的,你去讨好,你就是小人;但你也不能去骂他,你也骂不过他,因为孔子讲的话都是活的,没有yi句话是固定的。
显示全部信息这本《从易经到中华文化》的领悟,我真的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曾仕强教授的讲解,并非那种枯燥晦涩的学术论述,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将古老智慧的精髓一点点地渗透进我的认知里。我尤其欣赏他在阐述《易经》时,那种将抽象概念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功力。他没有强求我们去记忆那些复杂的卦象和爻辞,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其中蕴含的关于变化、关于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例如,他提到“刚柔相济”的道理,不仅仅是《易经》中的一句话,更是做人处世的智慧。生活中的矛盾,工作中的挑战,都能从这个角度找到化解之道。书中关于“损益”的讲解,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生并非一味的索取,有时适度的“损”是为了长远的“益”,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在当下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对事物一概而论,而是学会了从更深层次、更长远的角度去审视和应对。这种思考方式的转变,让我觉得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提升。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易经》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星的片段,觉得它深奥难懂。但曾仕强教授的《从易经到中华文化》,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易经》的精髓提炼出来,并将其与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巧妙地联系起来。书中关于“变”的解读,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变化是宇宙万物永恒不变的规律,我们不应该抗拒变化,而应该学会拥抱变化,并从中找到机遇。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受启发。同时,他对“仁”的阐释,让我理解到,真正的“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同情,它不仅仅是对亲人的责任,更是对整个社会、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博大的胸怀,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本书让我觉得,传统文化并非陈旧过时,而是蕴藏着解决当下问题的宝贵智慧。
评分这本书真的给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我一直觉得《易经》是遥不可及的神秘学说,但曾仕强教授的解读,让我发现它其实蕴藏着最朴素、最贴近生活的智慧。他对《易经》中“时”的观念的阐释,让我豁然开朗。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的流转,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应对方式,如果能够顺应时势,就能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陷入困境。这种对“时”的深刻洞察,不仅仅适用于宏观的历史发展,也适用于我们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他举的例子,比如在不同的季节,植物的生长状态不同,我们的作息也应随之调整,这些都是非常生动的体现。这种“因时而动”的智慧,让我学会了更加灵活地看待问题,而不是僵化地遵循某种固定的模式。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辩证,更加有弹性了。
评分我一直对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非常敬佩,他的讲解总是那么充满智慧和人情味。《从易经到中华文化》这本书,更是让我看到了他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并没有将《易经》仅仅作为一种占卜工具来解读,而是挖掘出其中关于人生哲学、处世之道的核心价值。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礼”的阐述。他不仅仅将“礼”视为一种外在的规矩,而是将其上升到一种内心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和关怀。这种“礼”的内涵,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常强调“规则”,却忽略了“礼”所蕴含的温情和人文关怀。书中关于“合”的观念,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强调,中华文化的核心在于“合”,在于和谐共存,在于包容和理解。这种“合”的精神,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读了《从易经到中华文化》之后,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点,而是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深刻的体系。曾仕强教授通过《易经》这个独特的切入点,串联起了中华文化中许多看似独立却又息息相关的部分,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之前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总觉得有些飘渺,但书中结合《易经》的讲解,让我体会到,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命哲学,也是一种顺应宇宙规律的生活态度。这种理解,让我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心,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与自然规律相悖。此外,书中关于“修己安人”的论述,更是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紧密联系起来。他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服务好社会的基础。这种内外兼修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常常忙于外部的成就,却忽略了内心的成长。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不足,也给了我前进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