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方名著提要
定价:38.00元
作者:李银河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3-01
ISBN:9787210025238
字数:
页码:6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马斯特斯和约翰逊人类性反应威廉姆·郝尔·马斯特斯(WilliamHowellMasters,1915—2001)1915年12月27日生于美国克利夫兰。1938年马斯特斯毕业于纽约柯林顿(Clinton,N.Y.)的汉密尔顿大学(HamiltonCollege),在科学和体育方面表现优异。1939年秋季他进入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ofRochesterMedicalSchool),深受当时研究人和动物生育问题的乔治·华盛顿·柯那(GeorgeWashingtonCorner)的影响。
内容提要
本书采用了性反应周期的四阶段论作为基本的分析框架。这四个阶段包括:兴奋期、平台期、高潮期、消退期。作者突出了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能较鲜明地表征性反应能力及其变化的指标。
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直到19世纪末西方才出现了可以冠以之名的著作。虽然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其成熟程度还远不能同哲学、历史、社会学这样的学科相比。这就为本书的编选造成了先天的困难。本书所收录了有关西方名著,内容大例从生理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人类学角度、社会学角度、性别研究等多方面、多领域进行探讨和研究。
目录
序
马斯特斯和约翰逊 人类性反应
马斯特斯和约翰逊 人类性功能障碍
金西 人类男性
凯查杜里安 人类基础
盖格农 人类
西美尔 妇女、性和爱情
吉登斯 亲密关系的转变--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
威克斯 性及其不满足--意义、神话和现代的性
罗宾 关于性的思考:性政治学激进理论的笔记
马林诺斯基 神圣的性生活--来自土著部落的报告
米德 萨摩亚人的青春期
高罗佩 中国古代房内考
埃利斯 性心理学
弗洛伊德 三论
赖希 主义群众心理学
弗罗姆 爱的艺术
马尔库塞 与文明
福柯 性史
罗素 婚姻的革命
埃利斯 男与女
巴特勒 性别烦恼:女性主义和身份的颠覆
波伏娃 第二性
弗里丹 女性的奥秘
格里尔 女太监
米利特 性政治
海特 海特报告
美国波士顿妇女健康写作集体 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
作者介绍
北京人,社会学家。1952年生于北京,1969年下放内蒙古,1974年入大学读历史。1982年至1988年在美获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博士后,副教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近年来其不少作品引起媒体的高度评价。而李银河的名字之所以学术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还在于她的另一重身份:她是深受读者热爱的已故作家、学者王小波的爱妻。
文摘
第四天以及以后的治疗,每天至少要抽出一部分时间讨论患者训练成功和失败的地方。要了解他们感情的融洽程度,还要知道他们是否遵照指导进行了交流。这一阶段要强调同性治疗者的“活动场上的朋友”的角色。指导的过程形成于指导一讨论技术。治疗者通过患者私下学习进程的报告和反应,有针对性地指导以后的治疗。治疗观念要强调:为了学习,必须犯错误,即使是在那些简单的感觉集中的练习上也可能犯错。这样治疗者就有机会说明那些对夫妻不起作用的身体互动模式,使他们更加有效地训练。
第四天的治疗像前一天一样,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展开。这一感觉中心阶段为发展共同的符号体系提供了机会。夫妻通过练习,形成一套身体交流的符号体系,这一符号体系将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结合起来,使双方能充分理解对方的感情、反应和性方面的偏好,知道如何去满足对方的需要。治疗者要鼓励患者使身体的交流突破第三天的局限,伴侣可以用手引导对方,控制其抚摸的力度、节奏以及部位,以满足自己的渴望。可以直接触摸生殖部位和乳房,以扩大其感官快乐至全身反应,但是仍然不准有性方面的要求;鼓励他们运用语言交流表达其感官快乐。这种没有压力的自发的性紧张的表达将成为自然的有效的性功能的基础。
在第四、第五天的治疗期间,也像前面的程序和步骤那样,要分两个时间段进行“触摸”和“感受”训练。
第四天基本治疗计划结束后,将注意力转向对功能障碍不同类型的治疗上。作者在后面的章节结合不同的障碍类型进一步描述了对性功能障碍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指导步骤。
二、早泄
1.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
临床上对早泄的定义有很多种。作者认为,从更现实的角度出发,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伴侣的需要,早泄并不能完全从具体的持续时间来定义。有时,如果妻子在前已经很兴奋,在阴茎进入阴道后,停留30~60秒就能使妻子完全满足;而在另外的情况下,同一个女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问才能达到充分释放性紧张的程度。所以考虑到这义的不充分性,作者认为,早泄是指:在50%的情况下,男子阴茎进入阴道后不能控制过程,阴茎在阴道中不能停留足够的时间使妻子满足。但是如果持续没有性高潮,原因并不是男子太快,则不能认为是早泄。
作者认为从成因来看,早泄男子的性历史具有一致的模式。只是在不同的年龄段,一些具体的情况有所不同,譬如初次性冒险的环境不同:40多岁的人们是在妓院里;几年后,青年男女是在汽车后座上、电影院、旅馆等半私人的场所,以及未婚男女为了避免怀孕而采取体外等。这些做法都使缺乏的人达到了快速到达性快感的目的,并且,男女双方都从生理上、心理上接受了这一观念:男性在性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性只是为了满足男性的性需要。男性的性满足是男女双方所共同关注的,这体现了性的双重标准。
早泄的男子要结婚时,双方存在忧虑,但通常相信通过妻子的理解和合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事实是婚姻的持续并不能改变这一状况,但是实际上却只有极少的家庭求助于专业的指导。
作者指出,对早泄抱怨多的是妻子。对于丈夫的早泄,妻子在结婚初的几个月或几年,通常是容忍、理解和同情的,随后孩子的出生转移了家庭的注意力,早泄的问题被忽略。但是随着家庭规模不再扩大,孩子也逐渐独立了,妻子的负担减轻,性的受挫感也随之提高,久而久之,妻子的性紧张得不到释放,就会有受挫感,会觉得丈夫自私、无责任心,仅仅把自己当作的工具。早泄使夫妻间的温情逐渐减少。妻子冷淡加剧,丈夫也认定自己无能而避免性生活。丈夫的性功能多年没有改善,妻子不但会失去对丈夫的体谅,也会失去作为一个女人的信心。丈夫也会因为妻子的责怪而产生心理上的自卑。
所有这些原因以及丈夫在性生活中尽量从性快感上转移注意力以避免早泄,使丈夫成为自己性生活的旁观者,在心理上把自己当成了一个阳痿者。这一发展进一步威胁了他们的婚姻。但是早泄并不必然发展到阳痿,这一过程通常有一中间环节。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早泄阶段,因为他们意识不到或者不关心妻子的性需要,对自己的阳刚不会产生什么疑虑,而那些认为自己有责任使妻子获得性快乐的人,害怕自己不能满足妻子,这种害怕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发展到继发性阳痿阶段。
2.对早泄的治疗
在对早泄的成因、表现以及它对家庭、夫妻双方的影响全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又详细描述了对早泄的治疗方法。对早泄治疗的重要步骤是在圆桌讨论时,确保接受治疗的夫妇有信心治愈,妻子要充分合作,双方要互相信任。
其次要了解男性性高潮体验的两个阶段:阶段是失控阶段,即在射出前的2~4秒的时间间隔,这时男性感到要并难以控制这一过程。第二阶段是实际阶段,即无法控制地射出。
与以上两个阶段相适应,治疗方法应当循序渐进,治疗分三个步骤,是刺激男性,待丈夫有欲望时,由妻子用手指挤压法减轻丈夫的性兴奋,避免。第二步是采取女上位的姿势,使阴茎进入阴道并逐渐适应被阴道包含着的感觉,当有欲时,则再由妻子用挤压法阻止。如此几次,使男性逐渐控制过程。接下来的几天,丈夫在有了的控制能力的基础上,使阴茎完全进入阴道并保持状态,仍然采取女上位的姿势。后一个阶段是夫妻由女上位转为侧卧,以很好地控制。
作者强调指出,采取女上位的姿势成功控制也是一种心理生理学的步骤,这使患者们感觉到,他们是通过身体的合作和有效的语言、非语言的交流,自己完成治疗的。这种治疗虽然关注的是丈夫,但却是在夫妻双方合作的基础上治疗的。妻子的性责任在治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从没有性高潮体验的妻子来说,也提高了性紧张的水平,并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体味和感受性的快乐。
作者认为早泄是可以治愈的,这需要男人了解早泄的起因和的控制技术,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伴侣的合作。
后作者介绍了治疗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
序言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既有启发又有点挑战的书。说它有启发,是因为李银河教授的解读视角非常独特,她总是能够从看似平凡的情节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性洞察。她对于西方文学作品的社会学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这让我看到了文学作品与现实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促使我去思考这些经典作品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现实意义。说它有挑战,则是因为书中触及的某些思想和观点,确实需要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消化。它并非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读物,而是一本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的良伴。我发现自己常常在读完一个章节后,会停下来,反复回味作者的观点,并将其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知进行对比。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获得的。
评分收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觉得不过是又一本批量生产的“名著普及读物”。然而,当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却被其内容深深吸引。书中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却又饱含力量。李银河教授的笔触非常灵活,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深刻犀利,让我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带入到那些伟大的文学世界之中。她对于作品的阐释,并非是高高在上、故弄玄虚的学术分析,而是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解读。她能够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将那些复杂深刻的思想,抽丝剥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领略西方名著的魅力。我尤其喜欢她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些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被她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出现在我的书架上,着实让我有些意外。虽然作者李银河的名字我有所耳闻,也知道她多产且涉猎广泛,但“西方名著提要”这样的书名,总会让我联想到一些枯燥乏味的学术读物。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按部就班地介绍西方文学经典,列举作者、背景、主要情节和思想的工具书。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一股别样的气息所吸引。这并非那种陈述性的、毫无感情色彩的介绍,而是充满了作者个人解读和思考的笔触。每一篇“提要”,与其说是在复述故事,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与那些经典作品背后的灵魂进行灵魂的碰撞。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人物时所展现出的细腻洞察,她能够抓住人物最核心的矛盾与挣扎,并将其与我们当下的生存状态联系起来,让我们在阅读西方名著的同时,也能照见自己。
评分初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它打破了我对“名著提要”的刻板印象。我曾设想过,这样的书籍可能会像一本百科全书,将浩如烟海的西方文学简化成一个个缩写,缺乏温度和深度。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位资深导游,并非仅仅指出景点,而是会告诉你这些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渊源,甚至是你可能忽略的细节。李银河教授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她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巧妙地将作者的生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我曾以为自己对某些耳熟能详的西方名著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但通过这本书的解读,我才发现自己之前仅仅是“见过”,而非真正“读懂”。书中对一些经典桥段的分析,更是让我醍醐灌顶,仿佛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对作品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我一直对西方文学充满向往,但常常因为其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语言障碍,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西方文学殿堂的窗户。它并没有像许多其他导读书籍那样,简单地概括故事情节,而是深入剖析了作品的精神内核,以及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李银河教授的讲解,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航行,指引我看到那些最闪耀的岛屿和最迷人的风景。她对于作品的解读,并非是僵化的、固定的,而是充满了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感受,去形成自己的见解。我发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几部西方名著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培养了一种更加积极和主动的阅读习惯,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